为什么大家一到新年就要下决心or定目标?

每逢新年下决心的仪式感从哪来?

这儿说的新年是在一月。当然对于传统的中国人来说,新年更多说的是农历新年。不过多亏了想尽法子讨好剁手族的商家们,现在元旦对中国人来说也像是新年了。跨年倒数少不了,新年礼物少不了,当然,新年决心也少不了。一到跨年,朋友圈上全是定目标,下决心的文字或图片。

每逢新年下决心这事儿得提提罗马神话中最古老的一位神祗,雅努斯(Janus)。传说中他长着前后两幅面孔,向前一副是年轻人的面孔,是面向未来的,向后一副是老年人的面孔,是面向过去的。


他既是看守天宫的门神,手拿开门钥匙和警卫用的手杖——每当黎明时开启天宫大门,让白昼和灿烂的阳光洒满大地;傍晚他就把大门关闭,让黑夜降临人间。

他也是战争与和平之神。传说她赶走过入侵的萨宾王塔提乌斯,解救过罗马城,所以罗马人决定每遇战事,就将雅努斯神庙的大门敞开,表示雅努斯帮助他们作战;和平时间就将门关闭起来,表示雅努斯在神庙里保护着人民的安全。

他还象征一切事物的开始与终结,也象征每年、每月和每天开始与结束的时间之神——每年元旦,古罗马城都要向他献礼。别问为什么, 人家就是因为长着双面孔而拥有这么多神的力量。就算以前不知道这位神仙,也会知道英语中的一月的单词,January,其实就是来自于雅努斯的名字。

既然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间节点,按照心理学家Richard Thaler的说法,人们对于这个“明显的界限”有一种乐观的感觉,觉得新的一年到来了,坏的东西可以丢掉,好的事情即将发生,会有一个“全新的自己”。新年让人们把生活从过去不完美的阶段切换到新的阶段,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未来的蓝图之上。有了这种认知,要作出改变也变得容易起来。

这和中国人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也是一个道理。既然是新年,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有一个新年决心,我们就能改变过去开始新的未来了。


大家新年下决心仪式感重吗?

沃顿商学院的Hengchen Dai 、Katherine L. Milkman 和 Jason Riis三位教授做了联合研究,发现现代人对新年决心的执念真的很重,他们把这种执念称为“全新开始效应”(the fresh start effect)。


现代人许愿离不开这几件事情,减肥,多做运动,戒烟…

就比如在减肥这个新年决心上,他们发现,在每个星期,每个月,每一年的开始,节假日的开始,人们在谷歌上搜索“节食”的次数都会大大增高(要减肥还管不住嘴怎么行)。特别是在新年之后,比往常高出了82%的搜索率。

不仅动动手搜索,身子也动得也比较勤快。他们调查发现,去健身房健身的人数,每一年的一月份是高峰期,然后按照月份逐月减少。其它的小高峰也是在周、月、季的开始。

几位教授还调查了一个叫stcikK的许了愿没实现就得赔钱的网站。在一年半的追踪时间内,调查的43000人里面,还是在一月份的时候许愿的人最多。

这在股市上也有个差不多的现象,“一月效应”。在一个有效率且相对正常的股市(嗯,我们不要太考虑中国市场),每踏入新一年的一月,股市总是升的多,跌得少,说明人们总是对新的开始充满希望。

仪式感那么重,决心都实现了吗?

像“世上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这样的鸡汤,不知道大家都喝了多少。但喝了那么多鸡汤,日子都过好了吗?下了那么多年的决心,10年前的那个都做到了吗?


宾夕法尼亚州斯克兰顿大学的教授,临床心理学家John Norcross在八十年代末也曾经在做过新年决心实现度的调查。他发现人们在许下新年愿望后的六个月内,有40%的人坚持地执行了自己的决心。但他也发现,在长达的两年的跟踪调查中,坚持执行想法的人就只有19%。

事实上,他还做过另外一个调查。他发现在他的实验对象中,有41%的人会在新年下决心作出改变,还有一些人是犹豫不决的。在犹豫不决的人里面,2周后有51%的人会作出改变,但是6个月内有改变的变成4%;而在有下决心的人里面,2周后还有在执行的和没下决心的一样,是51%,但是六个月后就明显不同,有46%的人仍然有在坚持。

这说明,新年下决心这事的仪式感虽然很重,但是有总比没有好。尽管人们总是说的比做得容易,但是为了让自己来年日子过得更好,许个愿下个决心还是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