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如何看待被罪恶之手触及的疫苗?

2016年3月11日,山东警方破获了一起震惊全国的非法疫苗案件。从2010年至案发之时,曾是药剂师的庞某卫与她从医科学校毕业的女儿孙某用低价购进了一大批包括流感、乙肝、狂犬病等25种人用二类疫苗,在未经严格冷链存储的情况下,以高价销往湖北、安徽、广东、河南、四川等18个省市,涉案金额高达5.7亿元,这一事件瞬间成为头条新闻。

山东疫苗案发现场的庞某卫

其实,早在2013年,一篇名为《疫苗之殇》的深度报道就曾引发人们对于疫苗安全问题的热切关注和讨论。时隔3年,疫苗问题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没有人希望悲剧上演,各级部门也在积极行动。那么,面对非法疫苗,公众该如何进行自我识别和保护呢?这批疫苗又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怎样的影响?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疫苗的世界,来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山东疫苗案发现场的孙某

疫苗的发展历程

18世纪的欧洲被恐惧与瘟疫所包围,天花就像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随时可能夺走任何人的性命,英国史学家麦考莱更是称其为“死神的忠实帮凶”。13岁的爱德华·琴纳正是因此而立下从医的志向,并且在他47岁时通过人工接种牛痘浆的方法成功消灭了天花。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消灭的传染病,牛痘浆成为了首只疫苗。

天花的消亡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疫苗之父路易斯·巴斯德因的三个子女均死于伤寒,他决心研究出治愈这种疾病的方法,他从牛痘疫苗中得到灵感,成功研制出炭疽疫苗和狂犬病疫苗,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甚至连治愈动物的鸡霍乱杆菌疫苗都被一同研制成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疫苗的发展经历了多次变革。从最初通过变异使病原微生物失去致病性而利用剩余毒力繁衍出的减毒疫苗(鼠疫疫苗、炭疽疫苗),以及运用物理、化学方法将病原微生物杀死,仅保留其免疫原性的灭活疫苗(伤寒疫苗、霍乱疫苗、流行性脑膜炎疫苗);到应用DNA重组技术,将病原微生物的毒力基因删除,或将病原微生物的抗原基因插入细胞所得到的基因工程疫苗(包括乙肝疫苗、甲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再到直接将外源基因通过肌肉注射或微弹轰击等方法导入体内,诱导自身细胞产生免疫应答,从而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核酸疫苗(艾滋病、T细胞淋巴瘤、流感、单纯疱疹、疟疾和癌胚抗原等核酸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前列腺癌、肺癌、乳腺癌等核酸疫苗正处于研究阶段),每一种疫苗的诞生都意味着人类向死神发起进攻后的一次胜利!

作为人类在医学领域里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疫苗真的有百利而无一害吗?

疫苗是天使还是魔鬼?

在我国,疫苗被分为两类。一类疫苗由政府统一采购,被运往各个疾控中心,免费向公众提供,单位或个人不得自行购买用以销售,包括卡介疫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麻腮风疫苗等11种疫苗;二类疫苗是由公众自费购买、自愿接种的其他疫苗,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除了“设区的市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不得直接向接种单位供应外,接种单位可以向疫苗生产企业、批发企业、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购苗,并且疫苗批发企业之间是可以买卖二类疫苗的,包括狂犬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

这样的多级购买与销售,极易造成二类疫苗的重复运输、混乱存储,进而影响国家对二类疫苗的监控和管理。要知道,即使是一只经过层层检查后的疫苗也未必是对人体百分之百的安全。

作为恒温动物,人类在被注射疫苗后,其中所含的细菌代谢产物、细菌尸体以及内毒素等由磷脂多醇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复合物可能会使我们的体温异常升高。这些复合物被称为热原,体温异常升高的现象被称为热原反应。这种反应对人体的危害可大可小,冷颤、出汗、呕吐、昏厥等状况都有可能在注射疫苗后的一小时内发生,严重的情况会休克甚至死亡。但即便如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是要正视疫苗的利弊,合理、有效的利用它。

为了阻止热原反应的发生,我们在注射过程中要多加留意,尽量避免将细菌和病毒带入疫苗中。比如注射用水应在制备后的12小时内使用,注射用具需要经过反复冲洗消毒,原料若包装不严或已过期应该不予被使用,保持注射场所的清洁。同时,我们还要减小其他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如春季气候潮湿、温度适宜,相比其他季节更易产生热原反应;当人们精神较为紧张、兴奋时也是热原反应的高发期。

不过,就算小心谨慎地避开了所有的风险,一大批非法疫苗流入社会的现实依然无法被改变。这些疫苗一经注射,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过期疫苗真的无效吗?

众所周知,疫苗对环境的要求非常苛刻,它需要从运输到储存全程在2℃~8℃的避光条件下保存(脊髓灰质炎减毒疫苗要求在-20℃的条件下避光保存,运输过程可在冷藏条件下进行),以保证疫苗不会失效。而庞氏母女的常温仓库内所存放的非法疫苗早已断开了冷链,更不用说仓库内部是否干净卫生。

就拿免疫病症种类较全面、维持时间较长的减毒疫苗来说,它在4℃的条件下仅能保存两周,只有在真空冻干时才可长期保存。若担心疫苗保存不当,我们可以用10毫升稀释液[无水12毫克磷酸氢二钠(Na2HPO4)、无水7毫克磷酸二氢钾(KH2PO4)、80毫克氯化钠(NaCl)、0.25毫克酚红(C19H14O5S),加水至10毫升]稀释疫苗,如果液体颜色呈粉红色,则疫苗未失效,但液体颜色若呈黄色,则疫苗失效。作为尚有毒力的疫苗,失效后可能会造成毒力回升,注入免疫缺陷者体内会有影响。但更多的可能是疫苗完全无效,注射后对人体没有任何的影响,而这恰恰是最坏的情况。

虽然像流感这样的普通疾病,即使患上也能不治而愈,打不打流感疫苗,注射的疫苗是否失效,这些问题并不大。但是当狂犬疫苗、乙肝疫苗,这些“预防和治疗威胁到人类健康的疾病”的疫苗失效后,人们会误认为自己已经有了抗体,能够产生免疫,在没有疫苗保护的情况下极有可能感染和传播病毒,甚至最终不治而亡。从更加长远的角度看,被注射无效疫苗的人数越多,未来爆发大规模疾病的可能性就越高,已经被注射无效疫苗的人们根本无法知情自己并未受到疫苗的保护,这种潜在的风险往往是难以估计的。

正如西方流传已久的那首歌谣:“少了一个铁钉,丢了一只马掌。少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少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失了一个国家。”我们不能为了一己私利,就将更多的生命置之不顾,况且在生命面前,人人平等,当疾病爆发时,没有人能够幸免。假如时再回头来看,这些不过是蝇头小利,哪有自己的性命来得宝贵呢?

然而,这次的山东疫苗案不仅仅为将来的疾病爆发留下了隐患,也引发了公众对于疫苗的信任危机。在相关的深度报道《疫苗之殇》中,许多人因注射疫苗而意外瘫痪、变痴呆、成为植物人,这些并非因接种疫苗而发生的热原反应,而是极其罕见的偶合症。偶合症分为偶合、诱发、加重这三种情况,前者与接种疫苗毫无关系,无论是否注射疫苗,这种疾病都会发生。而后两者则确实与接种疫苗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倘若不注射疫苗,就不会引起原有疾病的诱发或加重。

目前,我们能做的是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疫苗接种,选择自己信赖的品牌疫苗,在注射疫苗前及时与医生沟通并说明自己有无身体不适、过敏史、免疫缺陷等情况,在接种完的一小时内尽可能待在医疗机构,以防发生热原反应而无法及时得到治疗。另外,我们应该给卫生部门多一点的信心。据了解,一般的疫苗接种点都是按月购买疫苗,且当月清理完再购进新疫苗。不仅如此,每一个疫苗批号对应一个人,其中还包含疫苗的有效期、接种的时间等信息,这些都被记录在接种证上,是随时可供查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