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篮球患上热射病 为何会要人命?

近日有则新闻报道,江苏昆山一名16岁的高二男生在高温下(报道称当天最高气温35℃)打了两场室外篮球比赛,晕倒在附近的公交站台,经诊断患上重度热射病,出现了凝血功能障碍、多器官衰竭等症状,生命垂危,一下子退化到“婴儿期”。

媒体报道截屏

听闻此消息,很多人心中暗暗一惊:热射病是个什么病?怎么会要人命?今后还能不能愉快的玩篮球了?

其实,热射病并不遥远,也并不陌生。

中暑,我们都很熟悉,也可能经历过。

由于高温引起的中暑,有热痉挛(heat cramps)、热衰竭(heat exhaustion)和热射(heat stroke, sunstroke) 等类型。热痉挛和热衰竭,一般不会危及生命,但热射则是最严重的中暑,是危及到生命的,必须立即进行恰当治疗,是真正的医学紧急事件,耽误不得。

中暑的等级

热射主要就是由于高温导致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的热量散不出来,造成体温突然过高,进而引起一系列很严重的生理问题,如脱水、头晕、昏厥、迷糊,出汗困难(无汗),严重者造成神经系统受损、体内脏器功能衰竭等危急生命的问题。(以前还有“日射病”类型,意思是烈日高热直接穿透颅顶而影响脑组织所致,实际上还是机体散热功能失调的结果,现在已不单独列为一个类型。)

为什么高温天气容易中暑或得热射病?生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调定点”,类似下垂的钟表的摆。如:人的体温,一般人的体温(严格说应该是体核温度)在37摄氏度左右。体温本身有昼夜节律的变化,夜间体温稍低。体温也随生理状态而改变,如女性排卵时体温降低,排卵后体温会稍高,发烧也会导致体温升高,同时由于病理性或其他原因也会体温发生变化,或升或降(适应性低体温)。但是,无论体温如何波动变化,总是围绕37摄氏度这个温度点。所以37摄氏度就被认为是一个体内控制体温调节的“调定点”。

人体能忍受多高温度?

体温调节取决于两个过程:产热和散热。一般代谢过程都会伴随着热量产生。代谢产热维持着我们正常的体温。散热有很多方式,如对流、传导、辐射、蒸发(出汗)等。控制产热和散热之间的平衡,是中枢神经系统。

气温一旦接近或高于37摄氏度,身体温度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变小,或没有温差,甚至是负温差,身体散热就减慢、困难,甚至是“吸热”。可想而知,体内代谢产生的热散不出去,还不断从外界“吸热”,体温(体核)温度势必升高,造成高体温。严重者就会中暑,再严重者就患“热射”病了。尤其是高温下锻炼(高强度训练)和剧烈的活动(高强度劳动),容易受到高温的危害。

新闻所报道的这名男生,因为热量集聚在脏器及肌肉组织,导致汗出不来,进而伤害到中枢神经,所以出现了“不能动、不会吃饭、喝水稍不留神就会被呛到,更不会说话”——媒体所谓“婴儿期”的严重病征。

任何生理功能都是有极限的,一旦超出了正常生理功能的负荷,身体一定会出现问题。一旦发现不正常的高体温(体温突然急剧升高),要迅速降温,采取各种方式(如放在阴凉处、通风处,加风扇,加冰块,凉水冲洗,酒精擦洗,脱去衣裤等),如果能喝水,可以喝冰水,出现物理降温无效等危急情况立刻送院治疗。

最后建议大家,尤其是易感人群(婴幼儿、老年人、户外工作者和职业运动员),不要在高温和湿度大的天气里做剧烈运动和高强度体力劳动,多饮水,多休息。

-----------------------------------------

参考资料:

《“热射病”就是重度中暑》,王德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你了解中暑么?》,于学忠, 北京协和医院 急诊科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