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的养成——培养财商

上一篇叙述了如何发现财商,不知道大家现在是否可以真真切切感受到它的存在了呢?

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和摸索(通过不断的为自己设立目标,从让父母,爱人到让自己为受益人这一过程我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带动着我们不断前行)我想大家应该可以得到自我改变和良好的习惯,形成自我的思维循环。

有了自我的思维循环后我们可以来通过循环不断的扩大受益人的范围,可以是朋友、同事,也可以是陌生人。范围的扩大会让我们快速巩固思维循环。思维循环巩固后就可以去“培养”财商了。首先仍然要从父母或者爱人开始,这个阶段就要算回报率了,不是算具体的金钱回报率,要算的是亲情回报率。比如父母为受益人要算给父母买的东西可以为父母带来多少便利和幸福。下面我来陈述具体的方法,我们可以把为父母带来的便利和幸福换算成数字,这个数字不是钱数,是分成十份按照便利程度和幸福指数依次递减,减到自己认为可以时为止,再把自己设定目标的时间和金钱换算成数字,也是十份依次递减,最后的分数对比形成的百分比就是这件事的回报率,可以先从小的事情开始。具体的计算应该取中间值,也就是五为基数,当回报率大于五时证明这件事的投资是增值的,如果小于五这件事的投资就是在贬值,那么就应该改变自己的方式方法,在改变时只改变自己就可以,把时间周期拉长或者缩短,把金钱成本降低或者增加都会影响到最终的回报率结果。常规计算方式是以父母为受益人做的某件事或者买的某个东西为父母带来的便利或幸福可以根据父母的表现和开心程度加分,普通高兴为一分,很高兴为三分,特别高兴为五分,超级高兴为八分,这样进行增加,而,自己为这件事付出的时间和金钱也做相同分数的划分,父母的分数增加自己这边的分数就要相应下降,当双方达到一个临界点时得到的分数相对比就是回报率。

如今,我做每一件事都会去计算回报率,比如回家陪父母过年也可以算回报率的,早一天回家和晚一天回家的回报率肯定是不一样。我会把早一天回去可以带给父母的幸福感进行细分,然后再去计算自己早回去一天会有多少金钱或者社交的损失,这样就可以形成数据对比,这个百分比就是我的回报率,也许会有人说我这样做太无情了,或者是太物质化甚至是没有人情味,但是我这里说的不是完全物质化或者以金钱为衡量标准的。父母的开心幸福对于我们来说带来的开心幸福会超过我们挣多少钱所带来的快乐,父母的身体健康为我们带来的快乐更是会超过我们挣钱带来的快乐,所以我们数字化回报率只是我们通过计算回报率培养财商的一个手段,重要的是我们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而,父母又是从小就陪伴着我们,对我们的成长影响对大的人,所以想改变就要从父母开始。

对于孝敬父母做到了改变不再是一味的没有任何目标的给与后可以延伸到爱人身上,自己的爱人也许我们会感觉应该是不求回报的付出就可以,虽然我们可以不求回报但是我们也要算回报率。我们需要的是这样的一种习惯和思维。对于爱人我们用一种不求回报的心态去付出,去让爱人做我们目标的受益人,当我们看到爱人因为我们的目标而开心快乐时就可以去计算回报率了,爱人的开心,快乐可以数字化细分,爱人的开心快乐带给我们的满五感和幸福感也可以数字化细分,这样我们得到了回报率,还会增加和爱人之间的感情,爱人的算法可以做一下改变,不用像父母那样去计算,爱情和亲情虽然是大致相同,但是爱情更多时候是感性的,适当的释放自己的感性收到的效果会更好,例如平常生活中的一点小小的心意可以让对方得到意外之喜,这时我们的内心也肯定会充满幸福感,对方的意外之喜可以数字化细分,我们的幸福感也可以数字化细分。

爱人的回报率更多的是计算两个人的幸福感,自己的幸福感指数主要是来源于对方,当对方的幸福感指数高时自己的幸福感也会随之增加,这种正比可以和自己为了给对方意外之喜付出的代价努力和时间做对比,这样就出来回报率了,当回报率低时就要调高自己的付出了,当回报率高时就要把付出调低。

最后把自己作为受益人的回报率,从父母延伸到爱人最后到自己,这一过程已经让自己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那么自己的回报率才是最难计算的,当父母作为受益人时的回报率不但要算从父母那得到的回报率,而要算自己的回报率,爱人也是这样,不但要算爱人的回报率还要要算自己的回报率,可以用自己的幸福感指数去和自己付出的做对比得到的就是自己在这件事上的回报率,然后再计算自己作为受益人时的回报率,当自己作为受益人时可以细分自己的幸福感指数,这个是最难计算也是最好计算的,一定要注意不要去放大自己的幸福感,要适当的缩小,而,自己作为受益人时的付出要适当的放大,这样的好处是让自己可以理性的去计算回报率。

今天主要讲了当父母作为受益人时的回报率计算、当爱人作为受益人时的计算以及自己作为受益人时的计算,这个顺序最好不要进行改变,因为我们对于父母是怀着感恩的亲情之心,对于爱人是怀着包容的爱情之心,对于自己是怀着鼓励的自我之心,父母的亲情之心是陪伴着我们从小到现在的回报,爱人的爱情之心是现在和将来相互扶持的包容,自己的鼓励之心是陪伴我们一生成长的过程。必须要先由父母的亲情回报再到爱人的相互扶持的包容然后是自我鼓励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