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包容看待互联网金融与科技金融发展趋势

从1995年算起,互联网进入中国已经22年了。这22年来,中国互联网事业得到巨大发展,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一批互联网巨头诞生于中国,耀眼于世界。但一个现象或许许多专家没有预测到,那就是互联网与金融扯上关系。

不过,如果从经济金融专业的角度看待互联网与金融从恋爱到结婚,最后诞下互联网金融这个私生子的话,也属于极为正常的情况。经济决定金融,有什么样的经济就会随之诞生什么样的金融,经济与金融如影随形。当然,这个顺序不能颠倒,即:先有经济或者经济产业运行很长时间后,对金融自然而然就会产生需求,这时金融就会悄悄走来。如果把2013年称作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元年的话,那么在中国互联网诞生18年后,互联网金融才刚刚露头。

从中国发起的互联网金融,到目前如火如荼的欧美发达国家的科技金融,可以说互联网金融开始升级了,开始向更高层次迈进了。从根本上说,无论是中国式的互联网金融,还是欧美科技含量更高的科技金融,都是建立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基础上的。如果中国式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金融1.0版的话,那么,欧美的科技金融就是互联网金融的2.0版。在这里我们必须首先认识到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什么。

一、金融的本质是信用,互联网金融同样是金融,其本质同样是信用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在于改变了金融本质的信用的搜集、攫取、获得的方式,互联网金融使得金融本质的信用获取更加主动,更加高效,更加准确,从而使得金融交易的风险被大大缩小,防范风险的手段大幅度提升。真正的互联网金融必须建立在大数据对金融交易对象信用状况等一系列金融信用行为的挖掘和分析基础上。深刻了解大数据概念非常重要。那么,什么是大数据呢?

大数据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大数据指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这样的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的方法。大数据的4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

以上分析就决定了互联网金融必须具有如下特征:

一是以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为基础,挖掘客户信息并管理信用风险。互联网金融主要通过网络生成和传播信息,通过搜索引擎对信息进行组织、排序和检索,通过云计算处理信息,有针对性地满足用户在信息挖掘和信用风险管理上的需求。

二是以点对点直接交易为基础进行金融资源配置。资金和金融产品的供需信息在互联网上发布并匹配,供需双方可以直接联系和达成交易,交易环境更加透明,交易成本显著降低,金融服务的边界进一步拓展。

三是通过互联网实现以第三方支付为基础的资金转移,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作用日益突出。

在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八种业态中:互联网第三方结算支付;基于大数据分析挖掘的网络小贷公司;基于大数据分析挖掘的网络银行;P2P网络借贷;众筹融资;金融机构创新型互联网平台;基于互联网的基金销售;余额宝等宝宝类互联网产品,都离不开大数据对信用的挖掘与处理,否则其就不是真正的互联网金融。

二、目前中国互联网金融面临的形势

目前,对互联网金融打着规范、监管、整顿名义一场全面围剿、扼杀、打压互联网金融的运动式做法正在全国弥漫笼罩。在这里必须正确看待目前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金融蓬勃兴起,几乎触及了金融业的所有领域。总体看,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于支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供给侧改革,提升金融服务普惠性和覆盖面具有积极意义。

站在全球范围观察,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走在了世界前列。这是与中国互联网业发展在世界处在潮头相辅相成、相互呼应的。

2016年三季度公布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细读这份实施方案,感觉是一份对互联网金融出重拳、下猛药的纲领性整治文件。按照这份实施方案落实下去,中国互联网金融一些乱象绝对可以得到釜底抽薪的遏制,但同时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好势头也将被彻底打压下去。不可否认,确实存在“一些机构采用不正当竞争手段,扰乱了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的现象。但是,一边承认互联网金融是创新,一边又在实施方案中明确采取监管传统金融的政策与措施来监管互联网金融,以到达所谓的公平,貌似非对症下药。

与任何事物一样,在发展初期都会出现鱼目混珠的乱象,而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危害性更大一些。一些机构挪用或占用客户资金,甚至制造庞氏骗局,造成众多群众经济损失。但也必须看到,问题最大的主要是互联网金融的假洋鬼子—P2P网贷,而不是整个互联网金融的各种业态。而这份整顿实施方案采取从严思路,几乎覆盖所有互联网金融领域。“一刀切”向所有业态切去,把脏水与孩子都要倒掉。  

在这里不妨看看美国是如何对待金融创新。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发生的经济金融大危机,使得由1929年到1933年,银行倒闭达9108家之多,引起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美国国会通过了格拉斯——斯特格尔法案(亦称1933年银行法)对银行的业务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管制。一是为了防止恶性竞争,禁止银行对活期存款支付利息,对其存款利率也有上限的规定。为了防止银行放款的过分扩张,规定银行不能做长期放款,而只能从事短期借入、短期贷出的业务,为工商业提供流动性。二是严格限制银行业务的范围。三是不准银行跨州经营。

从上述法案通过以后,三十年功夫,银行家一直按照3-6-3规则过日子:他们对储户按3%付息,对借款户按6%收息,下午3点出现在高尔夫球场上。他们和同行不用竞争,他们的地位和特权稳稳当当,银行也不愁没有生意。

但是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一方面工商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已超过银行的资金资源,另一方面存户由于存款没有利息或利息太低而把存款转移到其他投资上,迫使银行不得不设法开辟新的业务来吸收存款,也迫使管制当局不得不稍为放松管制。

银行创新出的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就是逃避了利率Q条例上限的限制。面额高于国库券的利率,其实使变相提高存款利率。

与余额宝最为相似的是货币市场互助基金的创新工具。在利率上限没有取消、通货膨胀已高达两位数的情况下,活期存款没有利息,储蓄存款上限只有5%,长期储蓄也只有8%,使存户感到在银行存款很不合算,银行存款越来越没有吸引力,金融市场上的互助基金开始与银行争夺存款。货币市场互助基金是投资公司组织的,由投资人将资金投入到互助基金,购买基金的股份,互助基金将资金集中起来,开始时在金融市场上经营短期证券,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初期,货币市场互助基金吸收投资人的小额资金,用来投资于银行的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和国库券等短期票证。这与余额宝货币基金投资于银行同业协议存款品种惊人相似。

上个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初期是美国金融市场创新大爆炸阶段。除了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货币市场互助基金两大品种外,又出现了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个人退休金账户、股金汇票账户、电话转账制度、自动转账制度、货币市场存单、小储蓄者存单、存款协定账户、货币市场存款户、超级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等等。之所以叫这些金融工具产品为金融创新,就是其绕过了1933年银行法特别是逃避了利率Q条例上限的限制,或者是在打法律和监管政策的擦边球。

美国监管当局是如何对待上述金融创新的呢?首先,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到80年代初期,观察期长达20年之久。

其次,到80年代采取两项措施:1980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并经卡特总统签署公布《1980年放宽对存款机构管制及货币控制法案》,其中包括:Q条例对存款利率的限制将在以后六年中放宽以致取消;对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货币市场互助基金等金融业务创新品种,允许在全美国各类金融机构都可以办理。

再次,为了应对放宽后的金融风险伤及投资者和存户,对存款保险的金额由4万元提高到10万美元。对资金运用方面如消费者贷款等都全面放开,不加限制。1986年4月,美国最终取消了存折储蓄账户的利率上限。对于贷款利率,除住宅贷款、汽车贷款等极少数例外,也一律不加限制。至此,Q条例完全终结,利率市场化得以全面实现。

这对中国对待金融创新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创新监管的启示是,要给于长达10年以上的观察期,要保护鼓励创新,最终承认金融创新的合法地位,应对金融创新可能放大风险不是限制创新的脚步、围剿创新者,而是监管部门自己另外设计一套疏堵并举、不丝毫伤及创新的制度安排,比如:1983年美国对存款保险的金额由4万元提高到10万美元就是应对存款管制放开以后可能增大风险的最好措施。

美国金融创新的概念就是针对金融监管政策措施手段体制的漏洞甚至可以说钻监管空子创新出金融产品的。倒逼监管部门弥补监管政策漏洞,提升监管政策水平。就是在这种商业银行创新—中央银行监管—商业银行再创新—中央银行再监管的良性循环往复中,实现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多样丰富化,中央银行监管完备完善化的。从来没有什么“专项整治活动”。

金融行业高风险表现之一就是其脆弱性。稍有风吹草动都会爆发大的金融风险,一个谣言都可能导致一家银行倒闭。这么大张旗鼓的全国性专项整治运动,不排除放大互联网金融风险爆发的可能性,也不排除将非常健康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搞垮,将本来就没有风险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搞出风险的情况。

按照美国金融创新的含义,中国互联网金融既然是创新,就不可能拿监管传统金融的现有监管政策措施来监管的。否则,必将扼杀互联网金融创新,必将使中国整个金融都回到传统金融领域里。因此,可以说这份实施方案,守旧的传统金融已经在开怀大笑、举杯畅饮了!

面对互联网金融创新与出现的风险,国际间应该加强合作,相互借鉴对待金融创新与对金融风险进行监管的行之有效的做法。不仅让互联网金融的假冒者P2P网贷面临生死选择的大洗牌,而且让发展的非常健康的互联网金融理财,非银第三方支付企业等得到保护,促进其健康发展。

总体上,应该以最大的容忍度来对待互联网金融,因为中国互联网金融身后的欧美科技金融直追而来,貌似已经超越中国,走在前列了。  

三、科技金融是一场金融新革命

以欧美互联网企业、金融企业为代表的科技金融正在风靡全球,建立在大数据、智能化、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互联网等技术上的科技金融正在引来金融业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与大颠覆。目前重点在两个方面:

(一)智能金融科技。包括类似于Siri的人工助手EVA,智能投资顾问等AI人工智能。目前,摩根大通、花期、德银以及日本银行等都在斥巨资投资智能投顾。试想,金融业高端服务的智能投资顾问都可以被人工智能替代,那么还有什么不可替代的呢?

现金支票、纸币、银行卡、自动柜员机、物理性银行网点、庞大的金融银行员工队伍、甚至证券投行的分析师都将被淘汰出局,现有银行金融服务业态彻底被改变,传统银行金融业务将会成为历史。这就是科技金融的革命性和颠覆性。

很快,科技金融对传统金融包括银行的冲击就像电商的发展对传统商场的冲击一样,又恰似UBER、滴滴等网络叫车模式对传统出租车的冲击。

(二)数字货币领域。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数字货币,大有替代主权货币的趋势。各国央行都或被冲击。数字货币的出现或将包括全球央行在内的金融机构都没有存在的必要。因为央行是由于纸币的出现,而在于调节流通中货币供应量的,即掌控货币政策的。货币政策的核心在于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而基于区块链技术上的数字货币从发行到流通都是可记录可追寻的,数量是一定的,不需要人为意志来调节,网络技术会自动完美匹配。因而,通货膨胀这个名词将会进入历史教科书里。

金融科技已经发展到颠覆传统金融组织体系和机构上。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现象,这或预示着未来新的金融体系组织架构的出现,或预示着传统金融机构组织架构将被彻底颠覆。就连前美国财长萨默斯都表示,区块链技术“极有可能”永久改变金融市场。这就是其根本彻底完整的革命性颠覆性之所在。

欧美在金融科技上比中国互联网金融的深度上要深很多。而中国目前虽然智能制造风起云涌,但是金融科技、智能金融却悄无声息。中国已经输在了金融科技革命的起跑线上。在这股科技金融迅猛而来之际,欧美金融机构包括高盛、摩根大通、花期银行等竟然都与科技攀亲,纷纷表示自己是科技公司。而中国的银行业还在梦中酣睡,连大梦初醒都谈不上。

四、传统金融摆脱消亡的出路在于拥抱科技金融

(一)银行业“死亡”的声音此起彼伏

2016年9月下旬,世界领先的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对全球各大银行经过分析得出报告,被形象誉为“银行业死亡笔记”:未来能活下来的银行只有五分之三。接着,毕马威会计事务所发布的一份报告更是“危言耸听”:到2030年即15年内银行将消失,全球百万银行员工面临失业。而2016年10月24日,据美国财经网站消息,银行业的Uber时刻悄悄拉开大幕,美国大银行大幅关闭网点,美国银行、花旗和摩根大通自去年第三季度以来,已经关闭了389个网点。随着移动活跃用户的增多,更多交易通过数字渠道完成,砖瓦砌成的网点已不再那么必要。而通过数字渠道办理业务的成本,也远远小于网点渠道。网点关闭的衍生品就是银行裁员,银行员工失业。

其实,早在2015年12月初,巴克莱前CEO詹金斯就表示,全球银行业未来10年将裁减半数员工和分支机构。

何止国际机构呢?中国银行业协会前常务副会长杨再平先生很早就预言:未来若干年中国20多万个银行物理性网点或不复存在。网点没了,人员何处去?裁员肯定是不二选择。

(二)最大的冲击是互联网金融与科技金融的汹涌扑来

从互联网金融或称科技金融对传统银行冲击的具体表现看,互联网金融或称科技金融借助移动互联网的便利性、高效性,自主自由、无时无刻、不受时间地点空间约束就可以完成一切金融交易的特性,传统银行根本无法与其竞争。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整个社会融资的多元化,抢走了银行业不少地盘。同时,互联网金融直接促进了全社会直接融资的大发展,而直接融资又是传统银行间接融资的坟墓。

金融科技生态构建或让传统银行边缘化趋势已经凸显出来。我们拿最熟悉的支付宝例子来“说事”。支付宝已经于2016年10月12日开始提现收费(支付宝转到银行卡),其狐狸尾巴已经露出来了。以后提现收费了,放在支付宝里的钱怎么办?支付宝回答,支付宝覆盖了国内几乎所有的在线购物网站,支持几百个城市的公共服务缴费,包括酒店、便利店、餐饮、医院、出行等众多行业。还有余额宝、定期理财、买基金买保险等投资领域。意思是通过提现收费的价格手段将客户留在、锁定在支付宝营造的网络消费投资的闭环里,让其赚得的盆满钵满,并通过蚂蚁积分激励机制锁定粘住客户。

试想,当支付宝的生态圈越来越大时,即:只要把钱转入支付宝就可以在其生态圈子里开展生产、消费、娱乐、休闲、投资等等人们需要的一切支付结算金融消费与需求活动时,支付宝将会成为网络王国的央行,无形中拥有电子货币的发行权、掌控权。同时,将一大部分金融交易、金融活动都锁定在了支付宝的生态闭环里,无形中使得传统银行被边缘化。这是一个“很可怕“的未来。

(三)传统金融走出困境唯一出路是拥抱科技金融

银行业走出泥潭的出路在于拥抱科技金融,这是唯一希望。银行业务数据化、移动互联网化、智能化是方向与出路。未来银行业一定是一个科技金融公司。就像原阿里巴巴,现在的蚂蚁金服旗下的互联网金融银行—浙江网商银行,成立之初300人左右,而250人都是科技人员

一定要认识到,新一轮科技革命潮流已经滚滚而来,以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智能化、传感技术、机器人、个性化定制、VR、AR、MR、AI等为特征的新科技势不可挡。银行业支付结算业务移动互联网化,信贷资金业务大数据化,投资理财顾问业务AI化,理财等中间业务网络化等大力拥抱科技金融是传统银行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就看谁能紧紧抓住。谁能抓住,谁就可能从“银行死亡笔记”名单中被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