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给地球留下了30万亿吨的“纪念品”

大多数搬过家的人应该都会有这种感叹:我们的东西怎么这么多啊。的确,我们不仅拥有的东西多,发明创造的东西也多,从电脑到手机,从道路到车辆,从大厦到住宅。所有这些都不是地球上原本就有的,都是人类制造和建造出来的,地质学称之为技术圈。显然,技术圈的规模在日益扩大。

《人类世评论》杂志上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英国莱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Leicester)的地质学家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和他的国际团队首次测算出地球上技术圈的规模。小到钢笔、键盘,大到宇宙火箭,人类制造出的所有物品的重量约有30万亿吨,这就相当于每平方米的地表承重50公斤。

威廉姆斯也公开发表称:“可以说,技术圈是从生物圈演变而来,虽然目前对二者的关系还存有争议,但至少可以认为,技术圈在一定程度上寄生于生物圈。技术圈目前的规模之巨大,已成为地球上一个不容小觑的新晋议题。更重要的是,技术圈的规模依然以惊人的速度持续扩大。”

从地质学的广义角度上来看,生物圈是结合所有生物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全球性生态系统。生物圈是一个封闭且能自我调控的系统。而与生物圈不同的是,技术圈在目前阶段还无法进行自我循环。长此以往,技术圈给生物圈造成的压力不断增大,最终很可能会侵占生物圈的资源。技术圈规模扩大,这不仅体现在街边不断增多的旧物闲置摊上,从谷歌的缩时摄影(Google Timelapse)视频中也可见一斑。谷歌通过高清的卫星影像,纪录了上海、拉斯维加斯和迪拜等城市从1984年到2012年这28年间的变化发展历程。短短不到30年间,拉斯维加斯附近的哥伦比亚冰川大量消融,迪拜一座座人工岛从遍地黄沙中拔地而起,人类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影响已日渐深远。

另一位地质学家简·扎拉斯维奇(Jan Zalasiewicz)也是该文章的作者之一,他说,就如同恐龙的骨骼和牙齿沉积在泥沙中最终变成了化石,人类所有的废弃物最终也会变成“技术化石”,这些技术化石代表着人类对地球的影响,最终都会掩埋在地表之下,而这就构成了所谓的“人类世”。

扎拉斯维奇说道:“很有可能,很久以后的古生物学家会从这些种类繁多的残骸化石中,修复出现在的技术圈,他们会在已经成为化石的垃圾堆里一点一点考察,那时无论这些废弃物还是它们的分布状况,都会逐步改变化石堆的属性。或许每平方米内复杂多样的技术化石,都需要他们花费一生的时间进行研究。”

究竟欲壑难填的人类是否会引发后人对这个时代的思索,我们无从知晓。只是目前,和史前文明中具有代表性的大型陆生脊椎动物相比,人类生物量已是它们的两倍多。我们都很喜欢发明创造,它们让日常生活更加便利,但是,如果这些人造物无法在资源消耗和资源循环利用方面有实质性的改变,那么无论是技术圈还是人类自身,都只会是昙花一现,最终变成化石写在地质记录的某一页中。

扎拉斯维奇说道:“从地质学的角度来说,技术圈形成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它扩大的速度却相当惊人,无论如何,它已经在我们的地球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蝌蚪五线谱编译自mnn,译者 一粒宸,转载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