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览系列】《自私的基因》——荒谬却偏偏合理

在上期《自由意志》的预告之中,我们曾经这么简介《自私的基因》这本书——

你以为你是独立个体?

你以为你是高等动物?

你以为你比蚂蚁高级?

你以为你活着?

噢不,你只不过是基因的宿主,是一艘长成人类模样的载具罢了!

《自私的基因》这本书可以说是当代很多论著的代表形态:作者会首先提出一个新颖的论点(比如说在《自私的基因》这本书之中,这个核心论点就是:我们以及其他一切动物都是各自的基因所创造的机器。位置327/6004),然后全书会分章节的一点点论证这个观念。(之前的《物种起源》、《自由意志》都是这个类型)

对于这类书,如果我们只是想要简简单单给大家阐述作者的这一核心观念——那难免太没有意思了,而且作者在论证过程之中,通常会带出各种有趣的中间结论和推论。

PS:这本书跟《物种起源》不同,如果有兴趣,非生物学专业也可以去翻一翻,书里面很多内容都很有趣。


  • 一、长寿和同性恋问题

而你在封面上所看到的简介,那个延长人类寿命的“馊主意”,就是这些中间结论和推论之一(位置971/6004)

坦白说,作者成功地说服了我,因为作者对于“致死基因”地解释,让我觉得这个论点是具有充分的理由。

在“基因库”(整个世界上所有基因组成的一个汇总)之中,显然是有一些基因可以决定长寿的(否则你怎么解释长寿的存在?),而且,现代医学让我们不难理解,人类的死亡往往又是基于各种各样的病症:比如说癌细胞。

每个人的基因来自于自己的父亲跟母亲,各一半。可以说,一个人的基因在受精卵结合的那个时刻,就已经被决定。

那么我们不妨假设,这个生命体的基因,里面蕴含了致死基因(一切可以导致生命体死亡的基因这里统称为“致死基因”,比如说控制细胞癌变、白化等等),这个基因将在生命体达到四十岁的时候被激发。

按照现在的法律,22岁就允许结婚,也就是说,这个生命体有非常大的概率,将这个致死基因继续传给自己的下一代,而自己将在四十岁的时候因为触发了致死基因生效的条件判定死亡。

而下一代继续遵循这个法则——这无疑是可以解释很多曾经流传下来的某些家族的人活不过XX岁的现象(这是不是给玄幻小说找了一个科学解释?)

但是假若法律规定,五十岁才允许结婚生子。那么显然,生命体在自己被判定死亡之前根本就没有办法将这个致死基因传给后代——也就是说,这个致死基因到这一代为止。

假如说真的出现这种法律,比如说规定三十岁才允许结婚(一步步来),那么三十岁会让人死亡的致死基因在几个世纪的筛选之中会彻底的灭绝——这个时候将年龄再改为四十岁、五十岁……

是不是就实现了长寿的目的?


  • 二、进化论的矛盾点

进化论核心观念: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进化论者认为:个体总是想最大限度地增加其生存下来的基因的数目。(位置1005/6004)

然而有一个问题,我们在《物种起源》概览里面最后一部分提到过:性选择。

坦白说,人类当今这种繁殖模式,毫无疑问是一种低效率的行为。(位置1003/6004)

在《物种起源》的性选择之中我们当时也阐明过,性选择就是一种零和博弈:你有我无。

这严格的从进化论的角度上来说显然是不科学的。——现有的繁殖模式绝对不是最便于人类增加自己同类拷贝的方式。

因为无性生殖在这方面具有完美的竞争力:每个个体只管复制自己就可以生产一个跟自己丝毫不差的后代,这是最高效的生产模式。

但是在本书之中,作者利用自私的基因这一论点就可以解释这个情况(位置1012/6004)

而且从另一个角度上来看,根据直到现在的生物学进展,DNA里面其实是有相当多的“多余”部分,这部分基因啥也没干:不制造蛋白质,也不负责机体的任何行为。——因为这根本就是一群“自私的基因”,它只不过是在其他同伴创造出来的生存机器里面“搭便车”罢了。(位置1024/6004)


  • 三、为什么会有意识

既然说人类只不过是自私的基因所创造出来的生存机器,那么为什么人类会有意识?(虽然我们通过《自由意志》大概相信自由意志只不过是一种幻觉)

道金斯的解释很科幻——时滞

现在举个例子来说明,什么是时滞。

假如说我现在需要充一百块钱话费,我让妹纸帮我去XX路XX号的营业厅给我充值。

然而妹纸空手回来了——答曰:“那个地方没有营业厅。”

这个例子里面,我下达的命令,跟妹纸在执行上,中间有个时滞——我是无法在当时就知道,那个地方并没有营业厅。

基因在创造生存机器的时候,只能依据“曾经”的经验,如同上例之中的“XX路XX号营业厅”,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基因并不能确定将来那里还是如何。

所以这种情况下,我只能给妹纸做出这个指令:“你跟我去充100话费。”给妹纸足够的自主决定权,酌情处理。(也就是常说的:便宜行事)

至于具体去哪里充值?那就根本不会录入指令集。

基因在创造人类的时候也采用的类似的模式——基因不会剥夺人类对于一切行为的思考和选择,而是给出一个“指挥官命令”:

请采取任何你(大脑)认为是最适当的行动以保证我们(基因)的存在。(位置1283/6004)

你看,基因是主要的策略制定者,大脑只不过是一个执行者罢了。

并且,基因的“机智”之处正在这里,这个指令你根本不可能违背——你若是违背这个指令,你的大脑首先就不服:因为你现在的意识同时也跟基因陪葬了。

PS:原文之中有这么一句话——意识之产生也许是由于大脑对世界事物的模拟已经达到如此完美无缺的程度,以致把自己的模型也包括在内。(位置1270/6004)


  • 四、两性战争

从基因的角度上来看,雄性跟雌性彼此之间是没有任何的亲缘关系,而两者唯一的联系则是共同提供50%的基因组成子代,那么从“自私”的角度上来看,在两性战争(第九章)之中,无论是雄性,亦或者是雌性,都有抛弃对方跟子女的可能性——毕竟对于基因来说,其本质目的就是为了制造自己更多的拷贝。

然而我们的世界并不是这样——这很显然,无论是大自然里面的各种动物,亦或者是人类世界,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但是并不普遍。

那么,根据这个,我们可以推出一个结论——某种进化上的对抗压力起了作用:对配偶的自私剥削,除了能够得到好处之外,一定也会伴随着某些惩罚。

书中对于这一点的证明,采用的是博弈论里面的模型。(注意,书中多次引用博弈论里面的模型来进行各种论证,这里必须要简单阐述一次)

首先,我们将雌性的两种策略(指的是基因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行为程序)分为羞怯和放荡;而雄性的策略分别称之为忠诚和薄情。

羞怯的雌性个体在雄性个体经过长达数周而且代价昂贵的追求阶段之后,才肯与之交配;

放荡的雌性个体毫不迟疑的同任何雄性个体交配;

忠诚的雄性个体会准备长时间的追求,而且交配之后,仍然会同雌性待在一起,共同抚育后代;

薄情的雄性个体,如果雌性不理解同它交配,则会立即失去耐心,另寻雌性个体,而且交配之后,它们也会直接跑路另寻新欢。

(注意,这里并不是说只有这几种策略,而是做一个简化模型来理解这些策略最后的走向)

最后我们简单的制定下得分:成功抚养一个幼儿,可以得到15个单位的遗传盈利;抚养一个幼儿付出的代价,是-20个单位;长时间的追求,付出的代价是-3个单位。

OK,开始套入这个演算模型。

首先我们假设现在这个群体,所有雌性都是羞怯型,所有雄性都是忠诚型。也就是说,这时候无论雄性跟雌性的得分,都是15-20/2-3=2。

然后现在假设,出现了一个变异(或者一个外来者入侵了这个群体),产生了一个放荡的雌性个体。

这个雌性跟雄性交配的收益,是15-10=5。(不需要支付长时间的求爱省3个单位)

显然,5大于2,放荡的基因会散布开来。

再假设,雄性个体也发生一个变异,产生了一个薄情的雄性个体。在一个放荡的基因分散开的群体,薄情的雄性基因毫无疑问可以获得无与伦比的优势。——因为它的得分是15。(薄情的雄性抛妻弃子)

这种无与伦比的优势之下,薄情的基因就会如同野火燎原一般蔓延,然而——

此时雌性的得分就被迫发生了变化:放荡的得分,从原本的15-10便成了15-20;羞怯的得分从15-10-3,变成了0或者不变(羞怯的碰上薄情的不会产生后代,收益是0)

羞怯的得分超过放荡的得分,整个群体又会朝着羞怯的基因倾向演变。

这就如同钟摆一样,两边摆动,最后形成一个固定的比率。薄情跟忠诚的固定比率,放荡跟羞怯的固定比率。

只不过这种比率,跟前面假设的分值(比如说20、15、3)这些数值相关。

原书之中这个例证看上去只是通俗举例的动物,然而只要稍微心思灵活一点,不难发现人类里面的男女关系貌似与之。。。

关于这个,再谈两个小问题:为什么人类社会多是男性追求女性?为什么人类社会是一夫一妻制,而且男性出轨远比女性出轨要普遍?(问题的答案可以在微信公众号里面回复:两性战争,我们将给你推送我们的理解)


八、为什么会有利他行为

在《影响力》概览之中,我们提到过这么一个法则:互惠法则(大家相互帮助,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在那一期的【概览系列】之中,书中的解释,并没有非常严实可证,(并不是我们不给大家论证,概览系列只是帮助大家领会书中的内容,而不会修改,《影响力》原书之中主要是阐述了几个法则,而对于这些法则的深层次根因,并没有做太多的深究)不过在这里,《自私的基因》反而严实的论证了这个问题。

我们为什么会有各种利他行为、或者说是回报基因?

工具——还是博弈模型。。。

这里我们不详说了,有兴趣就给我们发送“利他行为”四个字,我们将把原文中内容的两张截图发给您,懒得追究的话,简单理解就是:骗子太多了,傻瓜就不够用了。

这种局面导致两个结果,第一,傻瓜慢慢学聪明了,变成了斤斤计较者;第二,傻瓜不够用,骗子饿死了。

这两个结果,进而会导致种群里面斤斤计较者占据主导地位。

在道金斯的想法里面以为,基因的本质毫无疑问是自私的,只是为了自己的复制拷贝。

然而在这个过程之中,这些自私的基因不得不共同协作,这就衍生出了如同上面案例里面(基因)的相互竞争关系。

在回到生物层面上来看,自私是无可厚非的,这是基因烙印在我们灵魂上的特性,而种种利他行为,都只是基因在进化过程之中相互筛选斗争之后的妥协——所谓的利他行为,只不过是利己行为的一种衍生变种。

这一节最后部分讲个衍生观点——

你母亲和妻子掉在河里了,你会救谁?

纯粹基因的角度上来说:只可能是母亲。(基因决定的)

如果你非要纠结母亲跟妻子、丈夫跟孩子的重要性,那就不应该取自于基因层面了,还有文化。

是的,下一节,文化。


九、文化,新的复制“基因”

在第三期《人类简史》的概览之中,我们转述过作者这么一个理念:“人类现在之所以能在短短的几千年里面进化到现在这般模样,是因为人类利用文化这条快车道弯道超车了!”

《自私的基因》第十一章——觅母:新的复制基因(觅母,根据道金斯的解释,就是其自己定义出来的一个文化基本单位,如同遗传代码的基本单位称之为基因一般)

这一章开篇,第一段是前文部分的总结,第二段,作为本章实际意义上的开篇,第一句话就是“总而言之,我们人类的独特之处,主要可以归结为一个词——‘文化’”

正如基因通过精子或卵子从一个个体转移到另一个个体,觅母通过从广义上可以称为魔方的过程从一个大脑转移到另一个大脑,从而在觅母库中进行繁殖。

不同于《人类简史》,《自私的基因》谈论文化,是从进化选择的角度,不过这一节在书中所占据的篇幅并不多,作者只是在这部分略微的提及了一下这方面的想法。

作者认为,一切生命都是通过复制实体的差别性生存而进化。

在这个判断之下,文化其实是有很多跟基因类似的点——它们可以无限复制,可以突然变异,可以筛选淘汰……

甚至就在笔者这时候写下这一期文章的时候,笔者跟读者,首先也是基于《自私的基因》这一文化载体,然而在这个文化载体细分之下,又有无数具体的觅母:进化论、达尔文、演化、博弈……


十一、结语

一直觉得很多问题神奇的不合理——一架飞机,那么重的一个玩意儿,怎么在天上那么飞的?

当然,学过物理的我自然是明白这是空气流体力学的问题,然而我就算是明白了这个原理,却依旧会觉得这个事情很神奇。

这是因为我们的直觉跟我们的理性永远存在无法理解的距离。(直觉告诉我,重物一定会下坠;理性却告诉我,速度达到一个阈值之后,空气可以托起这个重物)

坦白说,不要用自己的直觉去理解问题,真相就如同这一期内容一般,处处透露出荒谬,然而却又偏偏合理。

回想起第一期《物种起源》、第三期《人类简史》、第四期《影响力》、第九期《自由意志》,不知道你们感受到了没,各种各样的知识,在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之后,你会发现他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尽管《自私的基因》是一本纯粹的生物学著作,道金斯也是一个演化生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家,然而在这本书之中,我们却不仅仅只看到了“生物”那一层面的知识。

而是基于“一种新颖的解读方式”,领略到了“人的行为动机”(关于自私的解读是不是说明了经济学上理性人模型的合理性?)、大自然的平衡法则(博弈论)、文化演变(觅母)、欲望的不可抗拒(请解释男人看到性感的美女图片就会勃起?)等等各种新奇的知识。

所以同样属于生物学的著作,《物种起源》:并没有那么神圣。

《自私的基因》:荒谬却偏偏合理。

最后作者一句很有趣的话送给大家: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们,我们人类,才能反抗自私的基因的暴政。——我们每一次使用避孕套的时候就走出了反抗的一小步!



下期预告:《进化心理学》

为什么男人喜欢胸大臀翘的女人?

为什么男人比之女人身高整体高上一个层级?

为什么你明知道继续吃东西会胖,但是你偏偏控制不住你自己?

说实话,很多东西,在你还是一只猴子的时候,就已经被决定了。


你的阅读时间就是最好的赞美。

倘若你意犹未尽,还请点击下方的关注按钮,或者搜索微信公众号名字:“你的文具盒”——

关注我们,概览群书,长见识;修身明理,知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