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升级下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因素

      在知乎看到一个问题:网易云音乐和b站为什么拥有那么多死忠粉。

与最高票答案相比,让我产生思考的是这样一个答案:会有一种有所亏欠的感觉。

我们会对什么产生亏欠的感觉?亏欠是一种情感,只有我们对一个东西产生了情感,才有可能有这样的表达。而亏欠是一种更高级的情感,我们可以轻易地产生喜欢、讨厌的情感,而亏欠的情感明显更加深层次,并不容易产生。

网易云音乐和b站的特色是社区交流文化。

b站基于原创,以up主为中心,亲民接地气,经常有主流文化的输出。商业气息不那么重,视频无广告。

网易云音乐每一首歌背后都是是大家的精彩评论,我个人喜欢网易云音乐的原因就是喜欢看大家在一首歌后面说的故事和段子,这样一首歌就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它有基于算法的精确推荐,也是它被高赞的重要原因。

与微信近乎垄断的移动社交基础地位不同,网易云音乐有大量的同类音乐竞品app,b站更是有众多大资本内容视频平台竞争。亏欠感觉的产生是因为它们有良好的输出却没有像其他平台一样多的广告。因而他们得以拥有一批死忠粉可以说是始于社交,终于用户体验。

但是相比良好的用户体验,更为重要的它们所满足的用户需求。可以找到和自己想法相同的人,找到自己真正想看想听的东西,而不是全盘接受由平台主观输出的内容。内容平台高大全不再重要,更重要的是细分满足每个用户的个人喜好。个性化是消费升级下的精神需求。

昨天路遇百度外卖地推,在一排外卖小哥的电动车后面,是数个路人拿出手机拍照录视频的动作,我相信他们是在发朋友圈。

社交需求中有一个心理是人性的个人中心化。人们会把自己看得最重要,需要一个平台展示自己,并且永远不会忽视自己。

换手机的时候,我第一个安装的软件是微信,很多人都是。微信已经做完用户沉淀,已经成为移动社交的必需方式。换手机的时候我不会第一个下载淘宝,因为只有网购的时候才会想起淘宝,没有微信则会时刻担心有人联系自己。

电子商务是时代的必需品,然而它基于便利而不是人性中的情感需求,因此淘宝只不过是可以替换的工具而已,只不过这个工具优先进入市场并且没有被市场淘汰,平台广度认知度更大。有网购死忠粉,但没有淘宝死忠粉,说觉得对网易云音乐和b站有亏欠的感觉的一定不会因为和在淘宝喊他亲的客服讲价而有所亏欠。当然这两个不是一个层面,玩笑话罢了。

支付宝搞社交被骂得一塌糊涂。社交本质是一种精神需求,要想加入社交必须抓住用户的自身情感需求才能让用户产生情感共鸣,否则就会盲目画蛇添足。切中用户需求,再谈用户体验,这甚至比单纯的技术投入和细抠产品细节更为重要。

人们越来越追求生活的品质产生了消费升级。社群经济反映出的是消费升级下人们的精神需求。精神层面的需求永远是消费升级的源头,而情感需求是最高级的精神需求。能够发掘用户的情感需求,了解用户心理产生的本质,才能够增加用户黏性,才是产生拥有死忠粉的用户群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