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淝水之战的北府兵到底用啥武器?

两晋时军队主用兵器,通行说法是步骑五兵,即枪、刀、剑、弓矢和盾牌。这与汉末三国大体相同,但也出现一些新的变化。比如由于冶铁技术和士兵防护能力的发展,晋军的枪(也被称作矟),更考虑穿甲能力。

当时的刀比较流行的还是环首刀。该种刀的刀身窄而直,刀尖下斜,刀柄一般是在铁芯外包裹木把,缠绕丝绳。这种刀属于短刀的范畴,既适合劈砍,也可用来击刺,使用非常灵活,是一种非常适合步兵的兵器。同时也有长柄大刀,如《宋书?武帝本纪》载,刘裕在镇压孙恩叛军作战时,“会遇贼至,众数千人,高祖便进与战。所将人多死,而战意方厉,手奋长刀,所杀伤甚众。”所谓长刀,即柄特长而刀身宽的刀,这种刀不是主流,只有少数军官或勇力非凡的人使用。


剑,由于剑身细窄,实战中用以劈砍,其强度不如刀,因而不再大范围装配到部队,只是作为将领防身使用或名士装饰用品。

远射武器上主要是弩。东晋时期的弩机与汉代的制式弩机相比没有多大演化。之所以没有太大改进,不是时人创新程度不够,而是汉弩机已达到冷兵器时代单兵弩机的技术巅峰。李约瑟博士赞誉汉代的弩机:“中国人很早就使弩臻于高度的完善,他们用青铜制作的弩机,在任何古代文明中,都可以立于冶金和机械实践的最高成就之林。”两晋军队用弩很普遍,例如《晋书?舆服志》中记载,中朝大驾卤薄,以神弩二十张夹道,其五张神弩置一将;陇西羌人发生叛乱后,将军马隆请募勇士从军,其中的一条标准是,应募士兵能够以腰力拉开三十六钧(1钧等于30斤,晋代一斤大约220克左右)的弩,或以臂力拉开四钧。


古弩结构图

当时单兵用弩主要用于战阵中的防御,特别是立营以后的固定防御,或是步兵阵中的防御。这与北府军以步为主的编制特点是相伴相生的。但北府军时代弩的使用处于一个转折期。北方少数民族军队惯于马上骑射,远射武器主要是弓,弓完全靠人力发射,相较依靠弩机发射的单兵弩,力量较小,稳定性和精确度也差,然而弓使用灵活,机动性强,单位时间射击数量多。在与少数民族对抗中,弓的便利性也渐渐得到北府军的重视,使用范围逐渐扩大。这也使得单兵弩的使用渐渐弱化,仅仅到了南北朝后期,主流远射武器便成为轻便的弓了。

大型弩具方面,北府军还装备了万钧神弩等大型弩。这类弩多是安装在战车或固定机架上,弩力可达到1500斤,弩弓长度可达5米,需要多人合力、依靠绞机才能张弦。大型弩所用弩矢也相当惊人,其尺寸两晋南北朝没有确切的数字记录,但唐时车弩弩矢可供参考。该车弩所用最大的弩矢,矢长90厘米,镞长21厘米,矢身周长15厘米。其所用小矢的最大射程可达1000米!可以想见,东晋时即使弩矢还没有这么夸张,其威力也相当惊人。例如刘裕北伐南燕后与卢循义军在石头城对垒,“(卢循)遣十余舰来拔石头栅。公(刘裕)命神弩射之,发辄摧陷,循乃止,不复攻栅。”可见其威力足以击毁木质的楼船。


铠甲方面,晋军仍然沿用三国时期的黑光铠、明光铠、两当铠等甲具。两当铠形制最为简单,由一片胸甲和一片背甲在肩上用革带前后扣联而构成,主要的功能就是保护前胸和后背。明光铠形制较为复杂,一种说法,该甲在前后心都安装了一大片明亮的金属片,能够像镜子一样反射日光,俗称“护心镜”;另一说法,该甲其实是铁制扎甲,因其在阳光下甲片耀眼而得名。总之这种铠甲防护力较好,除了护胸和背甲,还有护颈的盆领,更有保护肩臂的披膊和保护大腿的膝裙。这种铠甲在南北朝后期东西魏争霸时仍在使用,而且能够配属使用到低级军官身上,可知在北府军时代,这种铠甲当有广泛使用。此外,还曾出现过一种据说诸葛亮所制的筒袖铠和铁帽,但是这种装具在刘宋时期已经沦为仪仗之用。这类能够抵御二十五石弩的超级硬甲,必然十分笨重,即使北府兵曾经装备过,估计也不会大规模推广。


明光铠持盾武士俑

除了人穿铠甲,战马同样装备有马铠。三国时代,曹植就曾经自述有“马铠一领”。马铠有的简陋,比如只配有防护马头、马胸的;有的完备,由一系列的面帘(护马头)、鸡颈(护颈)、当胸(护胸)、马身甲(护躯干)、搭后(护臀)和竖在马臀上的“寄生”(遮挡来自后面的流矢)组成。战马装上完备的马铠,马上的骑士再穿上明光铠之类的重甲,配备弓矢和马矟,这便是名震一时的“甲骑具装”。这种重型骑兵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中较为常见,战场防护能力强,冲击步兵战阵的能力也比较强,宛如一座小型的移动堡垒,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名副其实的骑兵之王。东晋虽然地处南方缺少战马,骑兵部队较少,但由于北方政权重装骑兵的兴盛,以北府军为代表的东晋军队也逐渐装备马铠。比如,东晋霍承嗣墓中便出现了甲骑具装的壁画。


甲骑具装俑

其他装备方面,马镫也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划时代的装具。西晋之前骑兵没有马镫,只有一种类似马镫的帮助上马的器具,这种器具也具有双马镫的一些基本形态,可以供人上马时蹬踏助力,但不能用于骑行过程中的踩踏。成熟的双马镫,最早的考古证据见于南京象山东晋墓(约公元322年)出土的陶马俑。双马镫供骑兵前进时使用,使得骑士能够借助腿力保持身体稳定,即使高速冲锋时也不必再手抓缰身,同时还可以在马镫上站力,使骑士得以发挥全身力量进行格斗。这件装具的出现,极大提高了骑兵的作战效能。

北府军除了步骑之外,还有强大的水军,这与大型楼船的出现密不可分。西晋时水军便已有发展,西晋灭吴前,王濬在蜀地大造楼船,木屑顺流而下,直到下游还能看到。东晋南渡后,造船和使船的技术更加完善。孙恩卢循叛乱时,晋军为了对抗叛军的大型楼船,在刘裕一力推动下,北府军也大规模建造能容纳多达2000人的大型楼船。这种大型船只多在内河航运,一则体积巨大,防护能力强;二则运输能力强,不论运送兵力还是输送后勤补给物资,都是陆地交通效率的数倍。

东晋时期还出现了车船。车船使用了轮桨,轮桨与旧式直桨相比有很多优点。一是动力连续。直桨划水时,在桨出水时没有动力,而轮桨可以连续产生动力。二是协作容易。直桨船要增加动力,必须尽量多地配置人力,但是直桨越多,多人同时划桨,很难做到步调一致,造成人力浪费,而轮桨连续转动,不存在协同和人力浪费问题,极大提高了动力输出效率。北府军北伐后秦时,王镇恶所率先锋部队沿渭河进军,“镇恶所乘皆蒙冲小舰,行船者悉在舰内,羌见舰溯渭而进,舰外不见有乘行船人,北土素无舟楫,莫不惊惋,咸谓为神。”不知王镇恶部所乘蒙冲仍用老式直桨还是轮桨,但从其舰外不见有人的特点来看,或许就是车船。

本文经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作者原廓。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