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会养孩子吗?

几天,我刷朋友圈,发现只比我大一岁的女性朋友小L生孩子了。

女人的生育年龄与女性的受教育水平竟然不成正比,我惊叹。

在以往的数据中,受教育水平越高的女性,生育越晚。然而我的朋友之中,硕士毕业的女性,却比许多只有大专文凭的女性更早的结婚生子。

越来越多的年轻家庭生孩子,越来越多的中年家庭生二胎。


1.

L发的朋友圈是这样的:

图片是一个小女婴在哇哇大哭。配文是:我女儿真能嚎!天天嚎,夜夜嚎,像我女儿这样能嚎的,我只见过我檬,真是没sei了!听说我老公小时候也很能嚎,原来嚎也遗传啊!出了月子好想逃跑!

她提到的“我檬”就是我。我两家世交,从小长大,如同姊妹。自小,关于我幼年哭嚎的事迹就是街口巷尾最热门的谈资。

于是大人们比较“歧视”我,认为我是熊孩子。

而我也带着“熊”这顶帽子自卑了许多年许多年。又许多年,为了反抗这种不公平的思维,我策划了一次成功的离家出走,成功之处在于,没有人找的到我,我回来后,也没有人敢教训我。

从那之后,父亲开始反省,而母亲仍然觉得是我太熊。

又许多年,我明白了这个问题的症结。并非一句玩笑就能令一个孩子如此充满怨愤,然而这句玩笑背后,是一种极其深重的错误认知和思维方式,这认知会使整个漫长的养育过程都裹上一种“欺侮”孩子的意味。

从小L发的那条朋友圈可以清晰的看出,面对孩子的哭嚎,她心里的第一个想法是这样的:

这孩子怎么这样?不停的哭,到底是遗传谁?

而这个想法经过的潜意识是这样的:

孩子哭的原因一定在孩子自己身上,这么小的孩子,原因应该在遗传身上,而遗传这个事情,坏的,肯定是孩子他爸,好的,肯定是我。

这个思维很普遍,所有母亲几乎无一例外。我给这个思维总结了一下:

一切都是孩子的错,与我无关。

母亲的这个思维方式和认知会一直伴随孩子成长。

比如我小时候爱哭,我的母亲、姥姥、姨娘们,都认为是我这个孩子本身的性格特点,和她们的抚养方式没任何关系。

万幸,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解释了孩子爱哭的原因。为我们这些敏感而弱小的孩子正名。

孩子哭闹是因为TA没有安全感。在不饿不冷,没屎没尿的情况下,孩子哭是因为温暖安全的依靠消失了或者变化了,于是TA发出恐惧和声讨的哭声。

一位母亲,如果目光不能时刻停在孩子身上,孩子就会哭闹,这是最原始的占有欲——对安全保护和爱的占有。

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对比了抱着孩子,眼神一直和孩子的眼睛交流的母子,和抱着孩子,眼神却在孩子以外的地方的母子,十年之后孩子的成长状况,那个一直有眼神交流的婴儿,长大后比没有眼神交流的婴儿更自信,心理更健康,性格更友好健全。

这说明,孩子不仅需要怀抱,还需要时刻不断的关注。

事实上,我的幼年期是分为两段的。前一半是我奶奶抚养我更多,那时的我是不哭闹的,后来母亲接走我,我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和抚养者,于是失去了安全感和关注,而我母亲并不能时刻关注我,因为她要上班,下了班又很累,更不可能时刻与我眼神交流。我还没来得及产生新的安全感,就先感受到了来自这些“新”大人们的嘲笑,我更想念旧的环境和抚养者,于是哭闹。

从后来,问起我的奶奶以及叔叔姑姑们我小时候的事,他们从未提过我爱哭,就能证明这一点。

孩子的感受是最敏锐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母亲这里,因为除了母亲,其他人对孩子来说都是不安全的,哪怕是父亲,也没有母亲带来的安全感强。这个抱着TA的女人是TA面对这个陌生的世界时,唯一的依靠,母亲一瞬间的“走神”都会被宝宝捕捉到,并造成TA的不安。

所以,正确的思维和认知应该是这样的:

孩子不停地哭,是不是因为我离开的太久?

即,一切都是我的错,与孩子无关。

2.

定会有人嘲笑我:照你这么说,所有人都不适合生孩子了,因为不工作不干家务,怎么生存?怎么生活?

是啊,是不适合啊,那怎么了?所有人不适合,就要改变适合的标准吗?

不能说,所有孩子都这样长大,那么就算都有问题,也可以当作都没问题了呀!

大部分人都错了,就变成对的了吗?那么从前,大部分还都认为地球是方的呢。

一个婴儿,不会说话,不会复杂思考,理智还未发育,只有原始感情,只能任人摆布,却要承担“错”这个字,而围在TA周围,可以任意摆布TA的成年人,竟才是无辜的,是冤枉的,是受害的,是“无关”的?

这种思维认知是近似于欺软怕硬的心态的。

孩子无力反驳,认知不全,能力有限,大人说TA是什么,TA就会认为自己是什么。所以,大人在孩子面前,得到了无上的权利和万能的感受。于是,烦人的事情,都是孩子的错。

这就好像,办公室里,所有错都是员工犯的,与领导无关,所有对的都是领导做的,与员工无关。

为何员工不反驳?因为员工是软弱的,领导是强硬的。为什么领导是强硬的?因为领导给员工定工资呗。

亲子关系也如此,孩子是软弱的,父母是强硬的,因为父母给孩子饭吃给孩子钱花。

多么原始的一幅图景啊!

赤裸裸的欺软怕硬。


3.

人们忘了,生孩子有养孩子的义务。给孩子钱是应当应分,怎么还能反过来要求孩子像乞丐一样,为父母的施舍卑躬屈膝呢?

这样教养出来的孩子,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会觉得与父母之间不是恩情,而是交换,用自己的乖巧、优秀来交换父母多一点的零花钱、自己想要的玩具和尝试新事物的机会,这其中,还要面对父母反悔的情况。

如今,青少年所谓“成瘾”问题泛滥,全去怪孩子,怪网络,就是不怪自己。青年人创造力不强,缺乏活力,全去怪青年人懒惰、自私。

可曾想过,在父母的错误认知之下,孩子的处境。他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兴趣、尝试自己好奇的事情,而是付出全部的精力去应对繁重的课业,只是为了让父母看见自己的分数,这样子长大,连自己的优势和特长都不了解,谈何创造力?

成绩好的孩子只是缺乏创造力,将来顶多是个宅男腐女什么的。可是很辛苦了成绩也不好的孩子呢?不仅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帮助,还要面对父母的责难,干脆自暴自弃,找个渠道宣泄自己的郁闷和压力,而最能令自己失去的自信得到补偿的,就是网络,因为那是一个虚拟的空间,打游戏打得好,起码还能有许多粉丝。

在知乎上,我回答过关于青少年成瘾的问题,那是因为缺失造成的。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成绩好,还能打得一手好游戏。可是,孩子的成绩不理想的时候,父母的思维仍然是:都是你的错,别家孩子怎么成绩就比你好呢?

然而你怎么知道,别家父母是怎样陪伴孩子攻克学习上的难题的?

孩子没办法,成绩不如人,就只能找别的来弥补,比如打游戏,比如谈恋爱。

4.

压自信,迷信权威,都不是教育里最可怕的问题。许多父母学习到,不能打击孩子的自尊心,不能不尊重孩子的隐私blabla……然而这些都是形式。

根源问题解决了,这些尊重鼓励的话,自然就会说。

根源是什么?是限制选择,从不宽容。

不是孩子做错了,不惩罚叫做宽容,这反而是愚蠢和不负责,孩子做错了,一定要惩罚,然后陪伴他去该改正,否则将来可就是大麻烦。

宽容是指,对待孩子无止境的好奇心,表现出一种支持和陪伴的态度。支持他去尝试,并且与他一同面对结果。

不去限制孩子选择的范围。

然而这是一项巨大的考验。因为孩子很可能在尝试新事物的时候,搞砸许多事。比如他今天想学钢琴,明天想学小提琴,后天想上画画班,大后天想上舞蹈班……

再比如他学着高年级的同学做实验,把家里的瓶瓶罐罐折腾个底儿掉,妈妈回到家,发现自己千元的护肤品统统报废。

这个时候,除了严厉的斥责和惩罚,家长们肯定看不见孩子此时的创造力和好奇心是多么的可贵。

然后,孩子就再也不敢好奇什么,创造什么了。

我们的学生大学之前都是世界前茅,然而一到大学就统统败下阵来。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在最有好奇心,创造力最好的生长阶段,统统单一的跑去记诵学术知识。

一旦孩子想要尝试什么,家长会问:如果失败了怎么办?

对一个充满好奇的孩子来说,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如果你想要做的这个事情失败了,损失了时间和金钱,那么我们会抛弃你。

然后,孩子会一天天,不再敢试,不再敢想,不再敢选。最后,别人干嘛,我干嘛,多数人干嘛,我干嘛。

内心对于独特的渴望,只能通过沉迷网络、游戏、小说……来缓解。

我假装我是谁,回到现实,做一个路人。

这叫沉迷。

我想成为谁,回到现实,就努力去做这样的人,

这叫着迷。

5.

什么家长不愿意陪孩子承担尝试的风险?因为他们连婴儿哭闹都觉得是孩子的错,于自己无关,又怎么肯去与孩子一同承担选择风险?

在我们的父母观念里,自己是长辈,是发号施令的,孩子是听命办事的,两方是对立的。

孩子最好像猪羊一样,吃吃睡睡,赶在一起就在一起,赶去学习就去学习。什么事都自理,什么事都别搞特殊,千万别来烦我,什么都与我无关。

从来不想,孩子早恋,可能是父母的关爱不够,孩子沉迷网络,可能是父母没有帮助他们解决学习问题和压力。

可能人人都知道,《变形金刚》系列的导演迈克尔.贝小时候炸厨房的事情,他的养父母原谅了他,当然我想他们一定叫他补厨房来着,但是他们去鼓励他,说你将来也许能靠这个吃饭呢。

果然,他就是靠爆破特技出名的。这是他的专属技能标签。

我们呢,整日研究成瘾问题,研究创造力低的问题,研究民族血性的问题……然后说一番慷慨。这行为,就是在说:这一切问题都是社会的问题,与我无关。

耳熟吧,“一切都是孩子的问题,与我无关。”,是不是一模一样?

死循环

有25+的女性问云长弓怎样教孩子,孩子的心理比较健康?云长弓都会交给我。我统统先问:你生了吗?

如果她说生了,我会说:千万别把自己当大人。

她听不听得懂,我也不想解释了。

若回答还没生。我会说:能不生,就不生吧。

自己还没长好,怎么教养另一个娃娃?

忘记了自己曾经是孩子时的感受,才会去怪责都是孩子的错啊,然后他们的孩子就被迫当小大人,专业词汇是:亲职化。

等亲职化的孩子长大,就会重蹈覆辙,让自己的孩子亲职化。

会生不会养,养大的,继续会生不会养。死循环。

多么可怕的轮回,

然而人人争相往里跳。

微信公众号:云梦长弓逛江湖。ID:JY-come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