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相宗教屠杀与种族灭绝:沙皇俄国征服车臣之战

伴随着1815年的结束,曾经将整个欧洲都翻天覆地的拿破仑帝国彻底终结。伴随着这个来自科西嘉的矮子最终被送到了大西洋上的圣赫勒拿岛,自法国大革命之后一直被搅动的欧罗巴大陆终于再次走向了和平。在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主导下,欧洲列强签订了《维也纳条约》,并正式建立神圣同盟。虽然俄国借此机会一跃成为了可以影响这个欧洲的“欧洲宪兵”,然而这个条约的签订,同时也将俄国继续西进通道堵死。既然短时间内俄国无法继续向西推进,俄国只能将目光再次投向自己的老对手奥斯曼帝国身上。


作为叶卡捷琳娜女皇精神继承者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

伴随着之前的俄土战争,俄国在巴尔干已经窜取了大量的领土,此时的俄国碍于《维也纳条约》的约束,暂时无法轻易的在巴尔干地区再开战端。因此,俄国便将自己的目光投向了南部的北高加索地区。北高加索地区位于作为亚欧分界线的大高加索山脉北端,连接着黑海与里海,同时它也是架在俄国与南高加索两个信仰东正教地区的穆斯林地区。占领了北高加索,不仅可以将俄国本土与古老的东正教土地南高加索地区向链接,并且可以以此为跳板,直接进入西亚腹地,威慑西亚两大帝国奥斯曼与波斯,并使得奥斯曼在未来与俄国的对峙中陷入两面受敌的局面。

北高加索地区主要是由穆斯林山民部落组成,虽然这里并不是奥斯曼帝国的领土,但是同样是作为穆斯林,奥斯曼在这里有着极大的影响。同时,这些穆斯林山民也会市场骚扰攻击周围的东正教村落,尤其是一些哥萨克的村庄。因此,彻底的控制北高加索地区对于俄国来说,成了一项势在必行的事情。

高加索地区

1816年,俄国正式开始向北高加索地区进军,俄国的军事行动自然也引起了当地的穆斯林山民的激烈抵抗。但是此时的这些穆斯林山民只不过是一群松散的部落民而已,唯一能够将他们维系在一起的便是他们共同的伊斯兰信仰。因此,1828年,北高加索的萨菲派领袖卡齐·穆罕默德为了能够对抗俄国强大的军事力量,他自封伊玛目(伊斯兰教的宗教领袖),建立了其了车臣尼亚,并以伊玛目之名号召北高加索的穆斯林山民共同向俄军发起吉哈德(圣战)。

然而此时的卡齐·,穆罕默德所召集起的军队,也并不是一支能够与俄军正面较量的军队。这些人来自北高加索的各个部落,因此他们的装备参差不齐,有的甚至穿着祖传的铠甲前来参战,稍好一些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更要命的是,这些山民之间绝得说不上团结,只是在吉哈德的号召下尚不能造次。

北高加索部落武装

身着铠甲的北高加索部落山民

在卡齐·穆罕默德情况糟糕的同时,另一边的奥斯曼也同样情况糟糕。此时的奥斯曼帝国已经身陷希腊独立战争的泥潭当中,而紧接着爆发的俄土战争,又将土耳其的军事力量从高加索地区驱除。虽然土耳其国内依然有一些志愿者来到了北高加索地区与山民一同作战,但是这显然与卡齐·穆罕默德的预想可谓天差地别。不过不管怎样,这位新任的伊玛目,已经必须要带领这支大量依赖冷兵器作战的士兵去和庞大的“欧洲宪兵”一战了。

?

来自土耳其的志愿者

同时,俄国军队也开始了对于卡齐·穆罕默德的围剿作战,双方很快便开始了正面作战。1830年,卡齐·穆罕默德在吉姆雷击败了进犯的俄军。随后,卡齐·穆罕默德收复了被俄军占领的基兹利亚尔、吉尔宾特等重镇。然而好景不长,在俄军随后的反击中,卡齐·穆罕默德的军队立刻被打的溃不成军。不仅吉姆雷被攻陷,卡齐·穆罕默德也战败身死。作为继任者,加姆扎特·别克重整部队,开始向俄军进行反攻。虽然一度占领了洪扎赫,但是不满于巨大伤亡的山民部落很快发生了内讧,加姆扎特·别克也因此遇害。

就在穆斯林山民的抵抗濒临崩溃之时,第三任伊玛目沙米尔临危受命。将山民重新统合到自己麾下之后,沙米尔开始重新审视之前卡齐·穆罕默德和加姆扎特·别克的失败。两者均选择与俄军进行高强度的正面对战。然而残酷的现实表明,装备落后的穆斯林山民、正面战场绝不是俄军的对手。因此沙米尔在俄军进占萨菲派根据地戈察特利之后,便主动退出阿瓦利亚地区,并在群山耸立的高加索山区开始了和俄军的长期游击战。


米沙尔手下的游击队骑兵


沙米尔伊玛目

沙米尔的车臣尼亚游击队以轻骑兵为主,他们配备火枪、恰西克弯刀和匕首,他们灵活的行动于高加索群山之中,不断骚扰和袭击俄军,并在洪扎赫、温楚库利等地多次伏击俄军。最终,俄军由于给养不济只能选择与沙米尔谈判,并退出高加索山区。然而这仅仅是俄军的缓兵之计,很快俄国便重整旗鼓。在1839年,俄罗斯调集近20万大军,再次兵临高加索地区,并攻占阿胡利戈,失利的沙米尔在俄军的不断追击下带领残部突围前往了车臣地区,然而很快,1840年车臣地区也被俄军占领。


19世纪初的俄军

经历惨败的沙米尔在经历了短暂的蛰伏之后,很快通过吸收穆斯林山民武装恢复了自己的元气。他在夺回了阿瓦里亚和达吉斯坦之后,手下的军队迅速近万的规模,这一时期车臣尼亚的领土空前扩张,甚至一度触及到了俄国本土。然而同时,不厌其烦的俄国开始了对车臣尼亚的长期封锁。北高加索东部地区主要是以荒漠和半荒漠为主,俄国的封锁无疑造成了车臣尼亚连年不断的严重饥荒。同时,俄国也开始调集重兵,准备着时机对车臣尼亚和沙米尔一击致命。

为了突破俄军的封锁,沙米尔不得不再次向俄军发起正面进攻。但是在1846年进攻卡巴尔达时严重受挫,紧接着,沙米尔一系列对俄军封锁线的进攻都以失败告终,感觉机会来临的俄军再次开始了大举进攻。沙米尔多次试图阻止俄军的进攻,但是此时因为长期封锁以及连年战争,穆斯林山民的人数锐减,车臣尼亚已经失去了反抗俄军进攻的力量。最终1859年,俄军攻占实际为车臣尼亚首都的伊玛目府邸所在地韦杰诺村,沙米尔带着仅剩的四百余人逃往古尼布。然后俄军迅速对古尼布展开了围攻。8月,古尼布失陷,沙米尔和他的儿子兵败被俘,并被送往了彼得堡。


被俘的沙米尔和他的儿子

俘虏了沙米尔之后,俄军继续向西推进,清除还支持沙米尔的切尔克斯人。1864年,俄军攻占了北高加索地区萨菲派最后一个根据地克巴达,长达数十年的高加索战争就此终于结束。在这漫长的高加索战争中,俄军为了消灭穆斯林山民的抵抗而不得不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而穆斯林山民的代价也极为惨重。长年的战争以及俄军的封锁,使得山民几乎到了民族毁灭的边缘。并且双方在战争期间,出于军事目的,对彼此都进行了大量的血腥屠杀,无数的战俘和平民被殃及池鱼。出于对穆斯林山民的抵抗,以及对东正教居民屠杀的报复,俄国在1867年和1875年对车臣地区进行了大屠杀,车臣人因此也分裂为亲俄派和抗俄派。1877年,伴随着车臣及达吉斯坦起义被镇压,抗俄派车臣人被彻底进行了种族灭绝。至此,车臣才在俄国的枷锁下逐级归于平静。

北高加索山民与俄国之间的高加索战争,与台湾原住民与日本殖民者之间的雾社事件倒是有几分相似。不过穆斯林山民们的结局在悲惨之余却又了几分滑稽,俄国在征服北高加索之后,开始用北高加索穆斯林山民的服装和武器来装备自己手下最锋利的爪牙——哥萨克骑兵。而正是哥萨克人,在整个高加索战争扮演了急先锋和刽子手的角色,而如今,穆斯林山民的一切标志,竟然成了哥萨克人的制式装备以及作为民族的象征,不得不说,这是历史对于山民开的最大,也是最恶毒的玩笑。


高加索战争结束之后的哥萨克人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明忆,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对刀剑有兴趣可加龙泉铸剑师章师傅微信:Lqbj689

获取更多知识兵器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lbqy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