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感冒?流感?傻傻分不清楚

普通感冒的确很普遍。大多数人一年中都会得个那么一两次。这其中儿童患感冒的频率更高,一些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达到一年五次以上。

尽管它是如此的普遍,也鲜少有人对这种感染进行详尽的研究来找出其预防和治疗的方法。

什么是“感冒”?

普通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一般来说,它是一种急性自限性感染,来的快速却能自我痊愈。其感染部位包括我们的上呼吸道和气管(鼻腔、嗓子、咽喉)。

从病毒入侵到出现感冒症状一般会有两天的潜伏期。然后需要五到十天才能痊愈。

感冒在症状出现后是具有传染性的,特别是在疾病的早期(最初的几天)。但只要身体开始有效地抗击感染,体内的病毒数量就会下降,你也就慢慢康复了。在这期间,你体内的白细胞增多,杀死病毒,同时抗体也变得活跃,由此免疫力达到最高水平。

感冒常见的症状有:咳嗽、打喷嚏、流鼻涕、咽喉肿痛、精神不振等。较少数严重的感冒患者会出现头痛、发烧、全身疼痛、极度乏力等症状。

感冒的某些症状和例如枯草热等的其他病症具有相似性,但是枯草热患者嗓子不会疼痛。

感冒时如何找上我们的?

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很多人都认为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特别是在冬天---是让我们感冒的罪魁祸首。但如果单单只是这样的话,我们是不会感冒的。普通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感染了病毒才会感冒,只是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并不会。

然而,当外界环境湿冷时,我们更倾向于待在人多的室内,这些人当中就可能有感冒患者。因此,寒冷的天气的确会让我们患感冒的几率增加,特别是当我们身边已经有人感冒时。

感冒病毒经常通过我们的手来传播。 图片来源:www.shutterstock.com

感冒(cold)可能就是因为它与冬天和寒冷天气的联系而得名的。至于寒冷的天气和较低的湿度是否会有利于病毒的传播目前还不得而知。

传统的观点认为:导致感冒这种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是通过呼吸进入我们体内的。病毒就存在于人们咳嗽和打喷嚏所产生的气雾和飞沫中,一旦我们吸入,就会导致感冒。然而,从我们当前的研究结果来看,感冒其实更多地通过手来传播。

我们的手经常会接触到被污染过的表面。而当手又去接触嘴巴、鼻子或者眼睛时,我们就被感染了。所以说呀,我们是通过手来“获取”感冒的。这就是为什么好的卫生环境和勤用肥皂或是含酒精的溶液洗手会让我们和身边的人患感冒的几率都降低的原因了。

什么导致了感冒?

普通感冒是由几种不同的病毒引发的---不止是一种! 鼻病毒是其中最普遍的一种。鼻病毒(Rhinoviruses)得名于犀牛(rhino),是一种小型RNA病毒,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33到35摄氏度。

另一类引发感冒的常见病毒是冠状病毒(RNA病毒的一种,在显微镜下观察这种病毒四周有一圈光环,就像是戴了王冠)和流行感冒病毒。许多其他能引发感冒的病毒还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副流感病毒、偏肺病毒、腺病毒等。

所有这些病毒所引发的症状都是一样的。因此,你无法根据你的症状来判断是哪一种病毒让你患病的。如果实在想知道,只能在你的呼吸道内取样后进行复杂的分子病理测试才能判断。

普遍的说法是:鼻病毒所导致的一般感冒症状是不同于流感的。然而,我们上面所提到的所有病毒都能引发流感样疾病。大多数感染流感病毒的人只有轻微的症状或是无症状。很多人感染流感病毒后所出现的症状和鼻病毒感染后所出现的症状并无二致。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常常你自己或是医生都无法判断你是患了普通感冒还是流感。术语流感样疾病(influenza-like illness, ILI)也会被用来指代感冒,特别是在患者有发烧症状时。

流感也许有时被认为是更加严重的呼吸道感染,但我们却因为鼻病毒而花掉更多的钱。在大多数冬天,鼻病毒所导致的因肺炎而入院的人比流感病毒反而要多。

面对病毒,我们能做什么?

普通感冒是由病毒引发,因此使用抗生素药物是没用的,应该尽量避免。抗生素不但不能杀死致病病毒反而会带来一些副作用,还会导致耐药性增强。

目前基本上没有研究致力于找出治疗一般感冒的方法。很多我们平时使用的方法也是没用的,包括抗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D、还有松果菊等。

松果菊并不能预防和治疗感冒 图片来源:www.shutterstock.com

抗组胺剂单独使用时没用,但和解充血药以及止痛药一起使用也许会有效果。解充血药在单独使用时效果也不大。异丙托铵这种哮喘药在鼻腔内使用对缓解普通感冒的某些症状也许有益。

非处方咳嗽药和擦拭药剂这类的方法也没什么用。像阿司匹林和布洛芬这样的消炎药可以减轻疼痛,但对其它症状却是没用的。

退热净可以退烧和缓解疼痛,但它的退烧功能实际上还没布洛芬来得好;加湿空气、鼻腔冲洗、服用人参等都没有被明确证明对治疗感冒有效;含服锌片倒还有点效果;蜂蜜也许会有效,但都不如来碗“妈妈牌”的鸡汤更温暖,让你更快恢复健康!

原文来自 科学美国人

翻译:宋娅    审校:李昱


注:所有文章均由中国数字科技馆合作单位或个人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