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骡子和金子》:一个农民的朝圣

今年是长征80周年,在江苏卫视幸福剧场播放的《骡子和金子》,本来是一个小人物的故事,结果一播出就成了“晚间黄金档电视剧第一名”,现在这个作品已经是“献礼剧冠军”。但仔细看过之后,发这个电视剧其实不具备吸粉的特质,今天这样一个各种信息泛滥、拼命吸晴的时代,多少观众会追一个农民为主题的严肃剧呢?所以《骡子和金子》真是“奇怪”的现象,很值得研究一下。


骡子,一个几乎没有存在感的名字,一个只会围着牲口打转的男人,他不懂理想、世界观、人生价值........这样的人有什么好说的?自从赵本山连拍7部《乡村爱情故事》,我们的电视剧还缺少这样的形象吗?但是,编剧以独有深意的目光去关注了这个农民——一个目光短浅的男人——通过归还物品演绎了史诗般传奇。这一主题在以往的红色作品中并不多见。

《骡子和金子》中,观众面对的可能是对时事不关心,对国家也不上心,分不清哪朝哪代,见到了红军领导人叫“东家”的农民:骡子,二十多岁,在老家订了一门亲事,想着攒钱筹聘礼,然后和订亲对象办喜事结婚。本来就这么浑浑噩噩的走完这“平平淡淡”的人生。但是,农民的黑骡子忽然有一天丢失了,这竟然促成了这一次“长征”。他经历了雪山、大渡河,终于交到部队归还了金子,在行军的过程中,他一直抱着这样的信念:“活,得亲自交到正主手,这是规矩。”他的名为“骡子”,意味着吃苦耐劳的精神。与有着政治思想觉悟的红军战士不同,骡子以一个农民执拗的“信义”完成了整个任务,找到了精神信仰。

其实,每个观众,从骡子受到东家委托的那一刻起,就加入了“护送金子”的旅程,并在观看的过程中,与骡子一路同行,在思考乱世中的命运何去何从!百姓在乱世显然是单薄的,可能下一分钟就被国民党屠村了,何时能够安稳过日子,是每个人都在寻思的答案。显然,这一袋金子对人性的诱惑很大!先是骡子的弟弟伺机骗取哥哥的金子,接着是投靠国民党的叛徒企图占有金子,多个眼晴在看到金子后都有着不同的想法。显然,《骡子和金子》把有关人物都放到这段长征中。一方面,骡子想尽快把金子护送到目的地,拿着红军的工资去娶媳妇;另一个方面,他也见证了红军在长征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这两个方面的展开铺垫了一个农民武装思想的过程。

“中国的革命战争是群众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在长征之前,我党没有处理经验,而长征经过的地区,又是我们群众基础相对薄弱的少数民族地区。红军如何能够争取到百姓的信任和支持,在电视剧多处情节也得以体现。比如,骡子在寻找到他自己的牲口时,发现他的黑骡子被二道贩卖给了红军,这个时候黑骡子已经在红军手上了,但是红军仍然允诺只要完成长征就归还骡子给他,并支付他一笔费用,助他完成成亲的目标。对于任人欺负宰割的农民来说,这样的“东家”就是好东家,值得跟随的主人。骡子一开始是思想觉悟不够的农民,他曾问过红军战士,他们远离了家人,在炮火中和国民党战斗,是为什么?红军战士告诉他“为了理想”,而他居然听成“李想”。他告诉红军,甭管是为了“李想”、还是“王想”,他只想早日完成任务,娶回花姑。

在长征的过程中,骡子亲自见证了红军是如何对待老百姓的。他看到红军解救了老百姓,老百姓连个“谢”字都没有,他感觉到了这种不公。究其原因是:这个村战乱的时候,一会是中央军,一会是保安团,今天来一拔,明天走一拔,来一次就把村里糟蹋一次。当地的百姓认为红军比保安团更可怕!保安团顶多把他们抓起来关两天就没事了,但是红军来了,他们就会死人。因为红军走后,保安团就会用尽各种可怕的手段迫害百姓,交人!对百姓来说,他们还没有明辩大是大非的能力,在这战乱时期,自保是他们唯一的渴望。一次,红军队伍走出了十多里地,发现了国民党,他们返村告诉百姓,国民党要屠村,而当地的百姓居然不想走,经过骡子的劝说,百姓终于愿意躲起来,配合红军的战争。长征的实践丰富和发展了这个农民的思想。以至于后来的路上,他经历了逼供、饥寒等考验,终于完成了一个人的长征。

骡子的缩影象征了吃苦耐劳的农民和无产阶级。长征的整个过程是农村,长征的胜利也是实现了中国革命中心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事业大变化。骡子在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中,是对自己充满了信心,靠着必胜的信念,走完这段征程,实现了个人思想的升华。这部打动了千万观众的电视剧,不仅仅在于描述了一个男人经历变革的历史时期,它还在于对人物思想突围的探索。无论一个人的信念来得有多么晚,这部电视剧演绎的是一个中国人执著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