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关注家庭教育?

我们常说“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且把起跑线定义为学校的学习、课外班的学习。但其实不然,孩子真正的起跑线是来自家庭的教育。

但是,家庭教育又不仅仅是一根起跑线而已,究竟为什么我们如此重视家庭教育?

1.父母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教育学家朱永新说:很多父母亲以为他们的事情就是让孩子吃好、穿好,身体健康,教育是学校的事情。事实上,无论孩子在哪里,总是离不开父母的影响和父母的教育,包括在餐桌上的每一句话,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父母不教育孩子,孩子会变坏;父母用错误的方法教育孩子,孩子则可能变得更坏。通常,优秀孩子成为优秀人才的背后,总能找到温馨和谐家庭的影子;同样,一个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从其家庭中找到充满冲突和矛盾的因素。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开始渐渐把教育的重心偏移于家庭教育而不再是只强调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正是因为父母是儿童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最长久的老师。父母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法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说过:推动摇篮的手是推动地球的手。好父母不把教育孩子看成是枯燥的责任和义务,而是当作自己的“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富足”,只有能够享受教育的人,才会演绎教育的精彩。

2.道德教育更多是父母的责任

进入21世纪信息化时代后,急速变化的世界要求人们终生学习与不断的自我启发。如果持续这种状态,10年以后拥有一般的专业知识将很难与其他人形成有差别化的竞争。那么,为了在10年后与他人的竞争中存活下来,现在的孩子应该做什么准备?


与错过一次时机就再也挽回不了的务农一样,把孩子教育成人、将其培养成有道德的人才也是需要适当的时期。据目前为止发现,在大脑的道德学习,即道德推论与道德的感性能力是大脑前头叶在担任的工作,其敏感的发达时期在3-8岁前后。道德学习即道德智能会在很早的年龄开始发达,在10岁前后时其学习能力会达到最适状态,即道德学习的决定性时期就是10岁之前。

3.家长是学校教育的同盟军

谁最关心学校教育?无疑是学生家长。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志勇提出,家长是学校教育的内在力量,是学校教育的同盟军。而且,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教育资源。从广义上讲,不同家庭的生存背景、不同家庭的生活样式、不同家庭产生的不同故事都是课程,都是课程资源。


家长作为学校教育的同盟军,担当着以下六种角色:

第一、家长是学校教育的知情者。要让每位家长知道学校在发生什么样的教育,不能够把家长关在学校大门之外,不能让家长在外面眺望学校的生活;

第二、家长是学校教育的建议者。家长的积极建议是学校教育的宝贵财富;

第三、家长是学校教育的协同者。有很多工作、很多教育活动是需要家长支持和参与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必须是同步的;

第四、家长是学校教育的参与者。家长要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让他们理解什么是好的教育,用自己可行的方式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

第五、家长是学校教育的监督者。民主监督是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参与民主监督是促进学校工作的重要手段,能促使学校各项工作按照规定阳光操作;

第六、家长是学校教育的同盟者。家长应该通过大量亲子共同参与的活动,和孩子共同成长,成为和学生共同成长的人。

4.父母高学历、家庭经济状况好为家庭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家庭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广州教育学会副会长熊少严提出,随着高校扩招与经济腾飞,年轻一代所组成的家庭状况有了显著的变化。一是经济社会向全面小康迈进,许多青年家庭的经济状况较好;二是人口学历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显著增加。这种变化将引起家庭教育的观念、目标、内容和方式的改变。


青年父母学历层次和经济处境的提高代表着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向。而这二者的提升无疑为家庭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孩子的教育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父母对孩子教育的职责越来越成为社会共识。要实现孩子成长,某些目标所能调用的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越来越丰富,孩子所呈现出的早期基础素养从整体上看,也较以往年代有着显著提升。

5.家庭是传播传统主流价值观的重要渠道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家庭建设的基础工程。而家庭建设是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


观我国时下的社会道德风尚,之所以出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活水平提升,而道德滑坡,腐败严重的现象,尽管有各种因素,但中国千百年形成的赖以维系社会和谐发展的、道德教化的家庭建设基础的断裂,家庭教育的缺位、错位、不到位,是不能不说的问题。试想,家长没有道德底线,如何教育孩子守住道德底线?家长贪污腐化堕落,如何教育孩子堂堂正正做人?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贪官被查处后,痛哭流涕地悔恨害了孩子。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儒学教化的国度里,无论是家庭还是国家,多把仁德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高境界和准则,并以此作为人生的追求和道德境界中最理想的人格,且以“修身”、“齐家”作为“治国”、“平天下”的准备。“而仁德传承的重要途径就是重视家庭建设,中心环节就是注重家庭教育、家风建设,家庭成为传播社会传统主流价值观的重要渠道,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