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头换面”的农药毒性不减

高残留、剧毒性农药在土壤里要经过8~10年才能降解,结果造成了一朝施用,多年污染的严重后果。那么,为什么农药会如此“顽固不化”呢?

农药“改头换面”后渗入到人类生活中,虽然是少数情况,但这应该引起重视。专家指出,长期食用被农药渗入的食品,会造成慢性中毒和急性中毒。慢性中毒是指在体内长期积累的微量农药,会对人的肝、肾造成损害,引起贫血、脱皮,甚至可怕的白血病;急性中毒的症状表现更明显,轻则头痛、恶心、呕吐,重则痉挛、昏迷,甚至死亡。

之所以有如此严重的后果,这与农药本身具备的毒性分不开。农药残留严重超标的主要原因是一些菜农的安全意识差,认为反正不是自家吃,违法给蔬菜施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残留、剧毒性农药。问题更严重的是,这类农药在土壤里要经过8~10年才能降解,结果造成了一朝施用,多年污染的严重后果。那么,为什么农药会如此“顽固不化”呢?

深圳销毁35吨菲律宾进口农药残留超标香蕉

这得从农药的化学组成说起。目前,按主要化学成分,科学界把农药划分为有机磷农药和有机氯农药。这两种农药的毒性之大,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有机磷农药的最大作用是破坏害虫的神经系统。最具代表,也是用得最广泛的硫磷,其毒性相当大,食用0.1克硫磷即可使人致命。据史载,在二战中,德军曾把硫磷当作“生化武器”使用,使得盟军的损失巨大。在曾经风靡一时的系列电影《生化危机》中,有一种病毒的来源就是硫磷。

在“毒豇豆”风波中,那批海南豇豆被查出的有毒成分叫水胺硫磷,是硫磷的一种。水胺硫磷渗入菜、果、茶、烟、中草药植物中等,进入皮肤、呼吸道和食道,引起人体中毒。调查得知,普通农药不易杀死钻进豇豆里面的害虫,为确保生产,增加销量,无知的农户违规喷洒水胺硫磷。受污染的海南毒豇豆正是反季节蔬菜,刚好满足市民的需求,所以才最终导致很多人中毒。

相对有机磷农药“赤祼祼”地毒人而言,有机氯农药更像“地雷”。因为它会“改头换面”的潜伏在人体中,达到一定量后“攻击”身体,甚至杀人于无形。有机氯农药中比较有代表的是DDT、七氯、艾氏剂、氯丹等。

DDT是英文“Dicvhloro-Diphenyl-Tricchloroethane(二氯二苯三氯乙烷)”的缩写,化学式(ClC?H?)?CH(CCl?),中文名又称滴滴涕。DDT属于神经及实质脏器毒物,有两大特点:一是对人和大多数其它生物体具有中等强度的毒性;二是较高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用药半年后的农田里仍可检测到DDT。DDT不被人体吸收,只在人体中存留。当人体内的DDT存量达到5百万分比浓度时,身体的干细胞就会坏死。在苜蓿地里洒DDT,通过奶牛可达到3百万分比浓度的农药残留,“变成”牛奶后进入人体,可达到3百万分比浓度的农药残留。

DDT是杀灭蚊虫、控制疟疾的良剂。据统计,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非洲国家,每年大约有一亿多的疟疾新发病例,大约有100多万人死于疟疾,而且其中大多数是儿童。但由于DDT对环境污染过于严重,目前,已经被很多国家和地区禁止使用。世界卫生组织于2002年宣布,重新启用DDT用于控制蚊子的繁殖以及预防疟疾、登革热、黄热病等卷土重来的疾病。

从外表看起来,七氯农药是白色晶体或茶褐色蜡状固体,带有樟脑或雪松的气味。这种农药被喷洒到地里,过一段时间后就检测不到它了,因为它变成了环氧七氯。环氧七氯易存于脂肪中,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及肝脏等,易致癌,引发流产、新生儿缺陷等。七氯和环氧七氯可通过饮用水、牛奶和食物进入人体。虽然环氧七氯自20世纪80年代起已经被美国禁止,但仍能在土壤、水源中找到,渗进食物和牛奶中。考虑到七氯的较强毒性和在环境中较长的停留时间,在1995年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中,将其列为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之一。如今,七氯农药的唯一商业用途是用于消灭地下变压器的红火蚁。

艾氏剂农药损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人类中毒后会头痛、恶心、呕吐、眩晕、四肢肌肉痉挛。这种农药被喷洒到土地中,过段时间就消失了,变异成另一种毒药——狄氏剂。狄氏剂是DDT毒性的5倍,人体吸收后能增加到40倍。狄氏剂的迁移主要经由土壤侵蚀和地表泾流,而不是通过溶渗,并且持续期很长,其半衰期为4~7年。在地球生态系统中,艾氏剂和狄氏剂以各种形态积累在生物体内,但主要以狄氏剂的形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