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冬天有多冷,三百年前的明清“小冰河”时代让你大开眼界

1550年至1851年,明代嘉靖至清代道光年间,中国曾发生过大规模类似于现在的极寒天气,那时候经验不足,防御措施不及时,继而发生群发性的农作物减产,随后还出现饥荒,农民起义等一系列连锁社会效应,影响很大,这起事件在史志上亦有记载,再称其为“明清小冰期”。明代中叶以后,漫天飞雪的奇景再度降临江南,华中,华南等地,太湖,鄱阳湖,洞庭湖,汉水,淮河都曾经结冰,“夏雪”“夏霜雪”的天气记录不绝如缕,《广东通志》:武宗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冬,广东琼州府万州雨雪。明武宗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冬,广东潮州雨雪,厚尺许。

你要先了解,小冰期自15世纪初到20世纪初长达500余年,其中有两个最冷的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15世纪中叶,第二个高峰期是19世纪中叶。显然你问的是''小冰期”第一个高峰期有多冷。据史料记载:1506年,属于热带地区的万州,也就是今天海南的万宁降下雨雪。 1654年,吴江运河冰厚三尺多,而且从吴江一直冻到嘉兴,要壮士凿冰,每天才能前行3-4公里,这在历史上是少有的,可见顺治年间,江南天气的寒冷。另外,当时,也出现了长江结冰的记载。1606年,海南琼山冬大寒,六畜冻死。

地球经历过多次冰河时期,有大型的,有小型的,具体原因也还没有一个定论,有人认为是地球轨道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太阳轨道的原因。从冰河时期的持续时间来看,我觉得地球运动的原因比较小,因为地球公转一周是一年,而冰河时期可以持续几百上千年。因此应该是太阳系或者是银河系运转的一个规律,当整个大星系运行到某一位置的时候,地球气候就受到影响。明清小冰期也是这样形成的,只是其程度没有大冰期严重,但也对人类活动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明朝的灭亡也跟这次气候变化有关联。

有人习惯把明朝的灭亡归结为政治黑暗,官场腐败,事实上政治和吏治不是触发明朝灭亡的主要导火索。以李自成为例,如果家乡不遭遇重大灾情,即使丢了邮差的工作,他还可以种田谋生。正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走上了造反的道路。由小冰期引发的接连不断的灾难、为温饱而起义的农民军,直接动摇了大明王朝的根基,迅速崛起的后金,又给大明王朝以最后一击,导致这个强盛的帝国走向了覆灭。

来源: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