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沧桑话古城:高昌古城的历史是怎样的?

高昌古城,维吾尔语称之为“亦都护城”,即“王城”之意。

自张骞“凿空”后,西汉政府开始着力经营西域。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府,标志着新疆正式纳入祖国的版图。

此地在秦汉时仅为车师前国的一块属境。公元前1世纪时,西汉大将赵破奴开疆拓土,在此设高昌垒,屯兵之地,直到东晋。按《汉书?西域传》载:“(车师后王姑句)即驰突出高昌壁,入匈奴”。这是史料中最早出现“高昌”名。

至于高昌的得名,据《北史?高昌传》载,它因“地势高敞,人庶昌盛”而得名高昌,也有认为是这里有汉代的高昌垒,因此留下了此地名。

进入南北朝后,中原大乱,世家大族为躲避战乱纷纷迁入河西地区高昌。这里也进入军阀割据时代。如北凉王族沮渠无讳、阚伯周,金城榆中人鞠嘉等。

其中,鞠氏高昌王朝最成气候,疆土拥有3州5县22城,传9世15王,累141年,直到唐初。

之后,高昌就陷入动乱和纷变,先后经历吐蕃、回鹘、元蒙的霸据、经营和破坏。

元代高昌曾改名火洲。明代初期,火洲逐渐被吐鲁番部吞并,这座历经1500多年的古城,才日益废弃。

高昌古城略呈长方形,面积约200万平方米。城墙全用黄土夯筑,最高处为11.5米,基宽12米,夯层厚8--12厘米,掺杂少量的土坯,有清晰的夹棍眼。

墙外筑有很密集的马面,遗存五座城门缺口,一些城门还有瓮城遗迹。西面及南面的城墙遗存就多一些,北墙只剩部分残迹,东墙几乎全毁。古城保存最好的,要算外城墙,结构完整,宏伟壮观。

在古城西南角,有一座佛教寺院遗址,面积约占地1万多平方米。自东门进寺院,穿过天井,就到雄伟的大殿。大殿上顶早已不见踪迹,但殿中高大粗壮的塔柱,依然挺立。

仰望塔上,只见佛象层层相迭,错落有致。残存的塑像、壁画,虽经风沙侵蚀、人为破坏,依仍清晰可见。南北两侧的层楼建筑、圆顶大厅,足以证明当年的繁华。

外城西北为居民区,按照地形高低不一,分两种建筑形式:在地势低平之地,采用土坯堆砌或垒土墙,再用土坯砌成门窗矮小的拱顶房屋。

在地势高之地,则挖地为墙,凿洞为屋,从地面向下挖成院落,再在一面或几面穿凿窑洞,为居室。不过,室内光线较昏暗,但冬暖夏凉、建造快速。

其实,这种建筑风格,直到如今还可在吐鲁番地区看见。

自西汉以来,高昌向来是西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1961年,高昌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丝绸之路:起始段与天山廊道的路网”22处申遗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