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最饱受争议的事件:德累斯顿轰炸,是否应该被视为战争罪?

1945年2月,对德累斯顿的燃烧弹轰炸,是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轰炸之一,仅次于对广岛和长崎的轰炸,估计死亡人数为3.5万至13.5万。然而,德累斯顿爆炸与二战中其他致命冲突的真正区别,在于它的残忍。

一些人认为,这次袭击的本质是战争罪,因为其主要针对的,是一个几乎战败国的无辜平民。并且行动中几乎没有军事目标被击中,而且德累斯顿也没有任何战略重要性。所以盟军选择攻击德累斯顿的确切原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而且当时并不缺乏其他可选的军事目标。直到今天,这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虽然对轰炸的道德性可能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更多地了解这一事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战争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它造成的人员伤亡。

爆炸威力非常大,地上的树都被炸飞了

投在德累斯顿的武器,具有巨大的爆炸威力。在如此集中的地区进行如此大规模的火力,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正如英国战俘维克多·格雷格所发现的:

我们和第一次袭击的中心,只有500码的距离。但我们仍能感觉到可怕的热浪,我们的身体随着地面的震动而颤抖。似乎这还不够,另一种恐惧又出现了:不像是真实的自然风,相反,向是能将我们吸入地狱的空气,变得异常坚硬。随后第二次空袭进行了大约15分钟,之后,地面上爆发出巨大的烟雾和火焰……

一切都被包裹在火焰中,连道路也在燃烧,柏油像河流一样冒着气泡,发出嘶嘶声。巨大的碎片在空气中飞舞,被卷入漩涡。我们可以看到人们被拽离手中的固定物,被拖进不到200码外不断加深的红光中。

炸弹爆炸时,会以巨大的力量将空气推开,并形成真空。因为真空不可能在地球的大气中长久存在,所以所有的空气都会涌回到爆炸时仍在燃烧的地方。这种现象,也是蘑菇云不寻常形状产生的原因。

许多受害者被瞬间火化

在轰炸的外围,人们有的窒息而死,有的被活活烧死。而在市中心附近的许多人,瞬间被火化,他们的尸体后来被发现时,已变得脆弱、支离破碎。据幸存者洛塔尔·梅茨格称:

我们看到了可怕的场景:被“火化”的成年人缩成了小孩子的大小,到处是胳膊和腿的残肢,死去的人,整个家庭被烧死,燃烧的人跑来跑去,被烧毁的客车上坐满了难民,死去的救援人员和士兵,许多人在呼叫和寻找他们的孩子和家人,到处是火,到处是滚滚的热浪。

我无法忘记这些可怕的细节,我也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即使在城市的大部分地区都在燃烧,炸弹仍然不停地落下

戈茨·伯甘德(Gtz Bergander)是轰炸期间驻扎在德累斯顿的德国高射炮兵。他回忆说,当时市民们以为德累斯顿会幸免于难,因为这是一个医院城市,而且到处都是难民。最终,情况并非如此。轰炸开始时,每个人都尽力躲起来。而当他们第一次出来的时候,他们以为最糟糕的情况已经过去:

大家都在交流,直到有人喊道:“他们回来了,他们回来了!”就在那时,我被恐慌征服了,因为我们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他们不会往一个已经是地狱的城市,扔更多的炸弹。之后我们冲进地下室,第二次攻击则像第一次那样,开始了。

这种情况持续了两天,直到盟军的飞机最终飞走,留下这座城市的一片废墟。

惊恐的市民们,逃到任何有地下室的房子里

爆炸发生时,德累斯顿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和文化中心,以保存德国文化而自豪。因此,它的许多建筑都是旧的,而且许多房屋是木制的。当炸弹开始落下时,恐慌的平民们跑到他们能找到的最坚固的地下室,并造成了一场生存危机。幸存者洛塔尔·梅茨格回忆道:

我们逃进另一个地窖,里面挤满了受伤的、紧张的男人、女人和孩子,他们喊叫、哭泣、祈祷。除了一些手电筒外没有灯光……许许多多绝望的人从街上涌了进来。恐怖的环境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比最黑暗的噩梦还要可怕。很多人被严重烧伤和受伤,呼吸变得越来越困难。天很黑,我们都怀着难以想象的恐慌,想离开这个地下室。

当时洛塔尔·梅茨格才9岁,他正准备在三天后庆祝他的生日。

炸弹让黑夜如白昼般明亮

随着炸弹越来越密集地落下,这座古城被燃烧得一片光明。轰炸机不再需要燃烧弹来照亮目标,许多幸存者说,夜晚“像白天一样明亮”。后来,小说家布鲁诺·e·维尔纳(Bruno E. Werner)对他在德累斯顿的经历,进行了轻微的虚构描述:

在堤岸的煤仓上方,有钴蓝色的光锥,边缘有柠檬黄的微光,天空一片朱红。歌剧院就像一个鼓风炉,一股黄色的烟雾像伞一样穿过屋顶直冲云霄,噼啪作响。只有霍夫教堂和贝尔维尤旅馆的黑色轮廓是僵硬的,一动不动的,而圣母教堂宽阔的圆屋顶上,小火苗像精灵一样在跳动……这是一个像萨克森国王奥古斯都一样的壮观场面,有烟花和成千上万的火炬。

市中心被摧毁的无法接近

德累斯顿的救援工作必须远离市中心,因为市中心已被炸弹摧毁,无法进入。正如英国战俘维克多·格雷格所写:

仿佛魔鬼自己已经认定,他们的折磨是不够的,在风和地狱的咆哮之上,传来了被活活烤着的受害者们,无休止的痛苦尖叫。拯救我们的,是在开阔的地面上呼吸氧气,由于火灾越来越严重,我们暂时放弃了进入市中心的想法。那里现在是一片火海,升入烟雾弥漫的天空。空气热得透不过气来,我们很快便退到一个安全的地带上。

许多人认为,对德累斯顿的轰炸是战争罪

英国老兵维克多·格雷格在被纳粹俘虏前,曾在战争中度过多年。作为一名战俘,他被关押在德累斯顿,亲眼目睹了爆炸。2013年,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德累斯顿的轰炸与西线的其他袭击不同,应该被视为战争罪。

德累斯顿没有防御工事,没有高射炮,没有探照灯,什么都没有……我(坚持)认为这是最高级别的战争罪行,是英国人名誉上的污点,只有在公众面前道歉才能抹去。

很多人也和格雷格持有同样的想法,包括坎特伯雷大主教(Archbishop of Canterbury),他在2015年为轰炸事件向德国道歉。然而,这并不是没有争议的,因为许多英国人认为,道歉是对参加战争的军人的诽谤。

一些工厂在轰炸期间仍在工作

轰炸在这座城市的大部分地区,造成了世界末日般的景象。社会停止生产,大多数幸存者专注于逃跑或帮助他人。然而,戈茨·伯甘德(Gtz Bergander),当时在他的家族工厂,回忆起他父亲做的一个不同决定:

后来,从内城来的人问我们是否还有水。我们说有,并打开了消防栓......。有些人惊恐得说不出话来。他们只说:“我的家和里面的所有东西都没了。”

由于工厂自己有供应水和电,因此它可以继续运转。我父亲是经理,他必须决定是否需要继续工作。我们生产的是烘焙食品用的酵母,而我父亲说食物很重要,所以我们必须继续工作。随后工人们也回来了,有些人甚至在两次夜间突袭之间,骑着自行车上下班。我还记得有个人骑着自行车过来,我父亲问他:“你到这里来做什么?”他回答说:“我只是想看看这家工厂,是否还完好无损。”

英国轰炸机司令部,游说支持这次袭击

据报道,事发后,温斯顿·丘吉尔对德累斯顿的轰炸感到震惊。但是谁应该对这次袭击负责呢?我们可能永远都无法确定,但轰炸机司令部司令哈里斯空军元帅,似乎是这次轰炸策略的坚定支持者,而且可能是德累斯顿事件的决定性声音。

哈里斯认为,这种极端的战术,可能会打击德国人的士气。在战争初期,丘吉尔倾向于同意这一观点,尤其是在看到纳粹对华沙和鹿特丹等平民目标,进行毁灭性空袭之后。然而,随着战争的进行,哈里斯继续研究他的平民目标清单,而丘吉尔对区域轰炸战略失去了信心。对东德的袭击,和对德累斯顿等城市的袭击,是为了帮助俄罗斯向德国首都进军。之后丘吉尔因为德累斯顿的事,指责了哈里斯,不过短短几个月后,战争就结束了。

德累斯顿是一座没有设防的城市

即使在几十年后,围绕英国在战争最后几年的轰炸行动,仍有许多争议。丘吉尔本人称其为“恐怖轰炸”或“区域轰炸”,一些高级军事官员也承认,在轰炸行动中以平民为目标,目的是制造人道主义危机。然而,也有人认为,这种战术让战争结束的更快,从长远来看,可以挽救更多的生命。

德累斯顿本身是一个平民城镇,有少量盟军战俘和一些分散的军队。丘吉尔写道:“德累斯顿的毁灭,仍然是对盟军轰炸行为的严重质疑。”

在战争之前,德累斯顿是一个文化宝藏

德国一直是艺术、文化和思想的故乡,令欧洲其他国家眼花缭乱,而德累斯顿是该国文化皇冠上最重要的宝石之一。它被称为“易北河上的佛罗伦萨”(Florence on the Elbe),是建筑奇迹和一些欧洲藏品最丰富的博物馆的所在地。尽管德国国防军实现了德国大部分地区的工业化,但德累斯顿基本上没有受到影响,在战争期间,德累斯顿的部队和生产设施相对较少。

1945年2月,德国已经危在旦夕,希特勒将他剩余的大部分军事力量,集中在柏林周围。许多人认为德累斯顿永远不会被攻击,不仅因为它不是军事重地,而且它还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

德累斯顿还在从袭击中恢复

几十年后,爆炸事件仍然萦绕在德累斯顿的脑海中。战后,它成为东德的一部分,并在苏联的统治下存在。这导致了三种不同的建筑风格,统治了这个城市。有那些在轰炸中幸存下来的建筑,也有那些经过重建后看起来像在轰炸中幸存下来的建筑。还有实用的、野兽派的、苏联时代的建筑。最后,还有新德累斯顿多元文化的现代建筑。

重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截至2019年,该市仍有未完成的修复工作。华丽的圣母教堂直到2005年才完全恢复,而这正好是在轰炸中被毁的60年后。

它启发了20世纪最伟大的科幻小说之一

1969年,库尔特·冯内古特出版了他最著名的小说《第五屠宰场》。虽然表面上是科幻小说,但它围绕着一个非常真实的事件:德国城市德累斯顿的燃烧弹。冯内古特为什么选择写德累斯顿?因为他就在那里。事实上,一些文学学者认为,冯内古特的小说打破了时间、空间和主人公的身份,而这是冯内古特克服德累斯顿轰炸,给他带来的创伤的一种方式。

虽然冯内古特对自己的经历守口如瓶,但他的整个职业生涯,都在激烈地批评战争,尤其是对无谓的生命损失的批评。在后来的一次采访中,他说:

德累斯顿的毁灭,是我第一次体验到真正文化毁灭……烧了一座宜居的城市,一座美丽的城市……这一场毫无意义的轰炸,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