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一头座头鲸出现在亚马逊雨林,生物学家百思不得其解

2019年2月22日,一艘快艇正载着2名乘员驶过亚马逊河宽阔的河口,他们是巴西著名的动物保护组织“Bicho D’?gua”的成员,目标是一群秃鹫,因为它们突然出现在了一个长满了红树林的小岛上空,他们就是来调查此事的。

顺着秃鹫落下的地方,小组成员在河边也靠了岸,缆绳将快艇系留在岸边的树上后也下船开始步行,空气中弥漫着一个刺鼻的臭味,很明显这是某种蛋白质腐烂的味道,四人一起忍着恶臭向树林里前进。

突然小组中走在前方的女生开始惊呼,一头巨大的鲸尸赫然横卧在树林中,大家简直就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秃鹫出现基本就意味着发现尸体,但鲸这种动物不是在大海中吗?怎么就死在小岛的树丛中?

作为动物保护组织成员的职业精神,很快就根据特征判断出这是一头座头鲸!大家赶紧忙碌起来,采集样本,测量数据等工作,这头鲸的身长约26英尺(7.9米),其体型实在太大,不可能将其拖带,初步确定数据与定位后,报告给了巴西海洋生物保护组织。周末时,一行4人的科学家再次回到“案发现场”检查了这头鲸尸。

座头鲸是种什么动物?

南美洲周围的海洋是数以万计的座头鲸栖息地之一,但此时正值南半球的夏季,按座头鲸迁徙的路线,此时此刻这头鲸应该在6000多千米外的南极海域。

座头鲸也被称为大翅鲸,因为它有一双巨大的胸鳍,是体长的1/3左右,成年的雄座头鲸身长可达13~14米,雌鲸略大一些,大约在14~15米左右,少数体型巨大的雌鲸可达18米,总重量可达60吨,刚出生的幼崽就有3~6米,体重1~2吨。

座头鲸是一种大型须鲸,这种鲸的口腔中有大量鲸须,其特征是张开口时没有牙齿,却能看到像刷子一样的黄色鲸须,捕食时会将大口还是吞入口中,然后利用鲸须将其中的磷虾以及小鱼留下吞入腹中,而海水则自由通过鲸须回到大海。

蓝鲸、座头鲸等每年夏季都会洄游至南极海域捕食磷虾,这是类似虾的一种海洋无脊椎动物,南极海域大约有5亿吨磷虾,是须鲸、座头鲸、蝠鲼、鲸鲨、锯齿海豹及海豹和部分海鸟的食物,每年有一半的磷虾都被这些动物吃掉。

座头鲸捕食会在南极海域,但它们会在热带与亚热带地区交配繁衍,因此每年它们都会迁徙,距离可达25000公里,这是哺乳类中迁徙距离最长的动物之一,不过也有不迁徙的阿拉巴海族群,它们常年生活在热带海域。

十九世纪初期时,全球总共有超过15万头座头鲸,但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疯狂捕杀,到1966年时只剩下了2万多头,1986年国际捕鲸委员会通过了《全球禁止捕鲸公约》,严格禁止所有商业捕鲸活动,不过日本似乎还打着科学捕鲸的旗号在南冰洋大肆捕鲸。

与须鲸不一样的另一种则是齿鲸,比如抹香鲸、虎鲸以及海豚等都属于齿鲸,它们有着尖利的牙齿与强大的力量,比如虎鲸就经常骚扰座头鲸,它们无法对成年座头鲸构成威胁,但往往会将哺乳期的幼崽杀死。

座头鲸怎么会出现在小岛上?

座头鲸的尸体距离岸边也就十多米,但隔了茂密的红树林在外面是看不到的,问题是鲸怎么会出现在红树林中?有一种可能是涨潮!每年的二月到三月间,由于大西洋洋流带动亚马逊河形成了最高的波浪,这种现象被称为“南亚马逊河的河口高潮”。这种涌潮所产生的波浪高达约3.65米,并可以持续半个多小时。

显然如果河水上涨3.65米,那座头鲸尸体所在的位置就已经在水下了,这头在亚马逊“丛林”中的座头鲸体长为8米不到,还是一头幼崽,一般幼崽需要和母亲一起生活一年左右,据巴西海洋生物学家推测,它可能与母亲失散了,而最大的可能则是遭遇了虎鲸的攻击。

虎鲸攻击座头鲸时有着非常残忍的策略,它们一般群体行动,几头虎鲸骚扰雌座头鲸,让其无暇顾及幼崽,然后虎鲸们轮番冲撞幼崽,将其压到水面以下无法浮上水面呼吸,最终窒息死亡,然后虎鲸就会将其撕碎吞食。

这头座头鲸的幼崽运气比较好,被冲撞后并没有被虎鲸吞食,但它最终还是没有长途迁徙导航的经验,迷路进入了亚马逊河口,在慌乱中闯入了因为涨潮而水位上涨的红树林搁浅,退潮后的太阳暴晒以及内脏则重压之下最终死亡。

可能这就是最合理的推测,但它身上并没有明显的伤口,无法就死前的经历做进一步的推测。不过近些年来鲸类搁浅的案例有高发趋势,比如今年7月份,浙江台州就有多次瓜头鲸搁浅滩涂的案例。

今年3月份,美国旧金山海域则发生了多起灰鲸搁浅死亡的案例,从3月31日克里斯菲尔德发现第一具灰鲸尸体开始,短短8天内连续发现4头灰鲸尸体,除了其中一头有船舶导致的伤口外,其他死因不明。

科学家分析其原因有多个,一个是海洋中噪音混乱,鲸类的导航系统受到了干扰,另一个则是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圈附近的气候模式改变,灰鲸传统捕食区域的浮游生物也随之改变,导致它们无法摄食到足够的能量,最终在长途迁徙中体力不足死去。

真正的原因可能已经不得而知了,人类的出现可能与之有关,但也有可能只是一起很单纯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