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将身体麻醉后交给观众处置,观众却让她衣不蔽体,伤痕累累

人性经得起考验吗?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

话说1974年的一天夜里,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作室里,正在上演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人性考验。一位年仅28岁的女性站在工作室的正中间,一群观众围着她,有的人剪了她的衣服,有的人划伤了她,有的人甚至舔舐她伤口的血.
而她呢?面无表情,衣不蔽体,伤痕累累,生命受到了威胁,眼睛里面全是泪水,想要动弹,却动弹不得。

这不是什么电影拍摄现场,也不是舞台剧演出,而是一场完全由观众拥有绝对主导权的行为艺术。从后来者的角度看,这已经不仅仅是一场行为艺术,更像是一场关于人性考验或者心理学相关课题的实验。那究竟是咋回事呢?一切的一切还要从这个行为艺术的创作者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说起来。

行为艺术之母

相比于其他的艺术形式,行为艺术诞生相对较晚,真正兴起已经是上世纪50、60年代的事情了。而纵观整个行为艺术的历史,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是绝对避不开的艺术家,她被誉为是:行为艺术之母。

1946年,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生于贝尔格莱德,当时这里是南斯拉夫的首都,现在这里是塞尔维亚的首都。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父母是当时南斯拉夫游击队里的军人,参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了南斯拉夫的民族英雄,并在战后担任了要职。

在六岁之前,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都是跟祖母一起生活。后来,她开始和父母一起生活。由于母亲对于她十分的严苛,对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完全“军事化”的管理和控制。这对于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来说是十分压抑的。这样的教育直接影响了她后来艺术创作的风格:狂野大胆、癫狂自由。

韵律系列

1973年前后,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开始筹划着一个主题名为为“韵律”的系列行为艺术(英文为:Rhythm)。而开头我们说到的那个场景,正是一场名为“韵律0”的行为艺术。

当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计划来一场长达6小时的行为艺术作品。她会将自己麻醉,使得自己完全无法动弹,麻醉时长为6小时。然后,在工作室里放一张桌子,上面放置了72样被精心挑选过的道具,其中包括了一根羽毛、一朵带刺的玫瑰、一根金属棒一根鞭子、一个剃须刀、一罐蜂蜜、一把剪刀、一把手术刀,一个上了膛的手枪等。最后,她邀请观众来到工作室里,被告知观众,他们可以做任何他们想要做的事情。

韵律0

这个行为艺术安排在1974年的一天夜里,计划从晚上8点开始,一直到凌晨2点。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和道具都安排就位,观众们也开始陆续进场。观众进场后,就看到桌子上的道具,以及一个指示牌上面写道:

桌子上有72件物品,可以根据你的需求把它们使用在我的身上。在此期间,我(指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本身)自己承担全部的责任。

起初的2小时,一切都显得非常和谐。观众们只是轻微地挪动她,或像摆弄雕塑一样给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摆一些姿势,还有一些人抚摸她或者拥抱她,并没有发生十分出格的事情。

不过,进入到了第三个小时后,情况突然变得不受控制。有的人开始用玫瑰的刺插到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肚子上,有的人试图剪掉她的衣服,最后全部都剪了下来。还有人割破了她喉咙部位的皮肤,血都流了出来,甚至还有人开始舔舐这些流出来的血。这些人似乎都在突破下限,于是就有人开始试图对她做一些更加出格的事情。

看到这些暴行,因为麻醉的药效还在,她无法动弹,但眼泪已经止不住地流了出来。由于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对于"韵律"系列的作品十分珍视,所以她不愿意轻易停止这个行为艺术,哪怕是她最终被强奸或者谋杀。

不过,情况越来越不受控,甚至有人拿起了那把上了膛的手枪,对准了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头部,并试图扣动扳机。由于担心她真的会被疯狂的观众杀死,这一下引发了观众之间的冲突,一些观众实在看不下这个暴行,于是把这个试图谋杀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观众赶了出去。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好不容易熬过了这四个小时,麻醉剂的药效终于解除。她开始直视现场的观众,按照原定的计划,她走向了观众,然而观众看到她走进的身影时,全都吓得快速逃离了工作室。

当晚回到自己住处后,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对于现场观众的暴行仍心有余悸。这种恐惧感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根据她自己的回忆,第二天早晨起来时,她甚至发现自己的一部分头发都变得花白。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心声

这场行为艺术也彻底地改变了她对于行为艺术的一些看法。

后来,回忆起这个作品,她总结到,如果把作品的主导权和决定权交给观众,这真的有可能会把自己杀死。人性当中“善良”的一面可以让我们感到温暖和安全,与此同时,人性中“邪恶”的一面却有可能把我们拽进无尽的深渊之中。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关于“人性本质”的探讨。先秦诸子百家,有的人认为,人性本善,有的人认为人性本恶。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莎士比亚也曾经质疑过“人性的善恶”。但至始至终,都没有最终的结论。这场行为艺术,似乎给了我们一些关于“人性”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