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叱咤风云的匈奴哪里去了?

公元前三世纪左右,中国北方草原上匈奴族兴起,到秦汉之际,第一代单于头曼单于建“头曼城”,以今内蒙古黄河河套及阴山为驻牧及统治中心,建立起强大的部落联盟国家,是中国历史记载的首个草原王国。

这个“草原王国”,就是司马迁所描述的“逐水草居”的“行国”。据《史记?匈奴列传》等史料载,匈奴人是夏朝遗民,商周时期被华夏族称为獯鬻、猃狁,春秋时代称戎狄,战国时才开始称匈奴。匈奴人以游牧为业,逐水草而居,其男子亦民亦兵,精于马术,骁勇善战。

匈奴统一后,经常南下中原抢掠。当时的秦、赵、燕三国苦于与匈奴为邻,均修建长城防御。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派大将蒙恬率军30万征讨匈奴。

秦末烽烟四起,冒顿杀父自立为单于,统一诸部,严重威胁中原。公元前201年,驻守北部边境的韩王信突然投降匈奴。次年汉高祖刘邦亲率大军征讨,谁知反被冒顿包围,通过贿赂冒顿的侍妾才得以突围。之后,汉王朝开始与匈奴和亲,这个政策实施了很多年。

直到公元前12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等人率军多次深入漠北袭击匈奴,又派张骞出使西域,从政治上瓦解匈奴,最终在汉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年)彻底击垮匈奴,匈奴政权全部瓦解。

匈奴从兴起到衰落,在大漠草原驰骋三百余年,进入中原地区又存在约二百年,深刻影响着中国,甚至世界历史。这个昔日的北方马背上的民族,曾经叱咤风云草原,但最后却退出了中国的历史舞台。

那么,他们到底去了哪里?

公元46年,匈奴境内发生大规模蝗灾,国力衰微,被乌桓趁虚袭击,分为南北二部。南匈奴南下臣服于汉,北匈奴却又逐渐控制西域诸国,与汉时战时和。

公元73年,窦固出塞征讨北匈奴,在天山、蒲类海大破呼衍王。汉朝在伊吾屯兵设将尉。同时,班超力排西域诸国中的匈奴影响,巩固汉朝在这一地区的力量。随后十多年,双方在西域冲突不断,长期拉锯。

到公元87年,鲜卑、丁令等族相继进攻北匈奴,出现部众大规模叛离现象。两年后,窦宪又在稽落山大破北匈奴,斩名王以下三千人,日逐王部降汉。其余部众则西迁到东欧,与当地土著结合形成匈奴人。南北朝时期,留下来的北匈奴趁中原大乱,一度逐鹿中原建立政权。

之后,匈奴渐渐融合进鲜卑、柔然和汉族中。实际上,匈奴后裔、分支或别种,无论屠各、铁弗,还是拓跋、宇文,或者卢水胡、稽胡,最终都同化于汉族中。

据《周书?稽胡传》云:稽胡“其俗土著,亦知种田。地少桑蚕,衣多麻布。其丈夫衣服及死亡殡葬,与中夏略同妇人则多贯厦贝以为耳及颈饰。又与华民错居。其渠帅颇识文字,然语类夷狄,因译乃通。”可见,一些部族在形成之初就深刻受到华夏文化影响。

到了隋唐时期,除少数尚成聚落的稽胡还有活动在中国境内外,其余与匈奴有关的诸族都融入华夏民族中。

从一些姓氏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痕迹。如隋唐时的独孤姓氏,隋朝的筑造学家宇文恺,唐朝诗人元镇,唐末阴山府都赫连铎,以及元好问等。

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人自称匈奴族的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