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二桃杀三士”是怎样的典故?

"二桃杀三士”典出《晏子春秋·谏下二十四》:“……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晏子曰:‘此皆力攻勍【qíng,强大】敌之人也,无长幼之礼。’因请公使人馈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计功而食桃?’……(三士)挈领而死。”大意是:(春秋末期的齐国齐景公有田开强、古冶子、公孙接三位颇受齐景公溺爱勇猛武士,居功而张狂跋扈,目中无人,晏婴建议景公除去三人)景公认为:“这三个人啊,活捉恐捉不住他们,行刺可能也刺不死他们。”晏相说:“这三人虽然力大无比,无所畏惧,但不懂尊长礼仪!”就让景公送给他们三人二个王家供桃,让他们按照个人的功劳大小吃桃子,结果这三人因(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争功不均)而相继自刎。三国的诸葛亮在《梁甫吟》中一句“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最先将此典故概括为“三桃杀三士”。

有一天,晏子从他们三个人身旁经过时,小步快走以示敬意,但这三个人却不起来,对晏子非常失礼。对此,晏子极为生气,便去进见景公,说:“我听说,贤能的君王蓄养的勇士,对内可以禁止暴乱,对外可以威慑敌人,上面赞扬他们的功劳,下面佩服他们的勇气,所以使他们有尊贵的地位,优厚的奉禄。而现在君王所蓄养的勇士,对上没有君臣之礼,对下也不讲究长幼之伦,对内不能禁止暴乱,对外不能威慑敌人,这些是祸国殃民之人,不如赶快除掉他们。”景公说:“这三个人力气大,与他们硬拼,恐怕拼不过他们,暗中刺杀,恐怕又刺不中。”晏子说:“这些人虽然力大好斗,不惧强敌,但不讲究长幼之礼。”于是便乘机请景公派人赏赐他们两个桃子,对他们说道:“你们三个人就按功劳大小去分吃这两个桃子吧!”
     公孙接仰天长叹说:“晏子果真是位聪明人。他让景公叫我们按功劳大小分配桃子。我们不接受桃子,就是不勇敢;可接受桃子,却又人多桃少,这就只有按功劳大小来分吃桃子。我第一次打败了野猪,第二次又打败了母老虎。像我这样功劳,可以吃桃子,而不用和别人共吃一个。”于是,他拿起了一个桃子站起来了。田开疆说:“我手拿兵器,接连两次击退敌军。像我这样的功劳,也可以自己单吃一个桃子,用不着与别人共吃一个。”于是,他也拿起一个桃子站起来了。
     古冶子说:“我曾经跟随国君横渡黄河,大鳖咬住车左边的马,拖到了河的中间,那时,我不能在水面游,只有潜到水里,顶住逆流,潜行百步,又顺着水流,潜行了九里,才抓住那大鳖,将它杀死了。我左手握着马的尾巴,右手提着大鳖的头,像仙鹤一样跃出水面。渡口上的人都极为惊讶地说:‘河神出来了。’仔细一看,原来是鳖的头。像我这样的功劳,也可以自己单独吃一个桃子。而不能与别人共吃一个!你们两个人为什么不快把桃子拿出来!”说罢,便抽出宝剑,站了起来。公孙接、田开疆说:“我们勇敢赶不上您,功劳也不及您,拿桃子也不谦让,这就是贪婪啊;然而还活着不死,那还有什么勇敢可言?”于是,他们二人都交出了桃子,刎颈自杀了。古冶子看到这种情形,说道:“他们两个都死了,唯独我自己活着,这是不仁;用话语去羞耻别人,吹捧自己,这是不义;悔恨自己的言行,却又不敢去死,这是无勇。虽然如此,他们两个人若是同吃一个桃子,是恰当的;而我独自吃另一个桃子,也是应该的。”他感到很羞惭,放下桃子,刎颈自杀了。景公的使者回复说:“他们三个人都死了。”景公派人给他们穿好衣服,放进棺材,按照勇士的葬礼埋葬了他们。

“二桃杀三士”后常被比喻借刀杀人。

“二桃杀三士”这一典故,人们通常认为是晏婴智慧地仅只用二个桃子,就轻而易举地除掉了三个将对齐国有祸害的武夫,是晏婴运用自己的智慧为国除害。而《晏子春秋·谏下二》,我通篇读完也看不出那田开疆等三勇士有何实质的犯法犯罪之事据,因此“晏相用自己的智慧为国除害”看来值得推敲。

“三士”究竟如何祸国,历来有以下几种说法:一、《晏子春秋·谏下二》明确记载:“晏子过而趋,三子者不起。”(意思是说晏相经过他们三人时,特地用小步快走以示敬意,但这三个人却不起身回礼)这才应是有据可查的晏婴“二桃杀三士”的最真实的原因;二、《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回》——《晏平仲二桃杀三士》中说:“三个不知文墨礼让,在朝廷横行,视君臣如同草木。景公见三人上殿,如芒刺在背。”以及三士好战“欲宰杀前来求和的楚国使中大夫靳尚”,差一点使齐楚国交恶,此乃成书于明代的历史小说,其史实可靠程度有待细证;三、田开疆为前文《从典故里读春秋之十三——“田氏代齐”》中说的田氏为一家,欲与古冶子、公孙接一起为田氏取齐卖命,故而晏婴设计杀三士,此说法也无史实印证。因此,我更倾向于:晏婴“二桃杀三士”为泄私愤。

晏婴,春秋名相,以足智多谋、能言善辩、其貌不扬、身不过五尺、生活俭仆,谦恭待人、礼贤下士著称,孔子赞誉他:“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这些优点使他在公元前556年身为上大夫的其父晏弱病故后继任上大夫而能历经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达50多年。晏婴一心想为齐能重返春秋五霸而孜孜不倦,景公也确有小霸王之气魄。一心想要恢复霸主地位的晏婴韬光养晦,在阻止“三士”杀楚使靳尚后,强忍着“三士”当面的羞辱,出使楚国修好,却又因为身材和相貌被楚灵王羞辱。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晏婴硬是把灵王反辱之,在留下了“使狗国入狗门,使人国入人门”和“橘逾淮为枳”千古绝唱后,终不辱使命。回国后路经田开疆三士,仍以礼相待,可这“三士”却视而不见,居功自傲到如此地步,晏婴是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了!虽然常说“有志不在身高,无志空长百尺”,要知道晏婴虽然才高八斗但对自己五短身材和不敢恭维的长相,在这三个五大三粗却胸无点墨的壮汉面前,心里还总有说不出的自卑。表面的强悍和骨子里的自卑,使得这晏相只费吹灰之力就清除了骄横不可一世的武夫,而即便齐景公最溺爱也无济于事。

晏婴“二桃杀三士”,虽然解了心头一时之恨,但一介书生的文弱却终究没能挡住强狠的陈田氏灭掉高氏、国氏,最后却让“田氏代齐”;甚至,我不敢想像,如“三士”没被晏婴所杀,陈乞是否还敢率铁甲入宫逼走世子荼、杀悼公?只是历史无法假设。

时下,国人又喜好用“二桃杀三士”与国家正在推行的绩效工资相并论。我想,正确、客观、历史的去理解“二桃杀三士”这典故,也将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执行将将推进的我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改革。

而对“二桃杀三士”那样的典故的误解或误导,还远不如“子见南子”更令人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