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的罪魁祸首

王振到底如何了?根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土木堡之战明军大溃败时,护卫将军樊忠对大军的溃败无限痛恨,于是他从皇帝身旁用手持的大锤锤死了王振,大呼说:“我为天下诛此贼!”说罢突围杀数十人,最终战死,在很多的文章中都引用了这一段史料作为依据,但是这个记载是否属实呢?

在明代记载中,明英宗被俘时颇有神化色彩:皇帝见到事情已经败坏,一个人盘膝而坐于高岗之上,乱军之中有如神仙附体,不中箭不被砍,而且还淡定的和蒙古人谈笑风生,最终被俘。但可以肯定的是,很难想象,在数十万人的乱军之中这么秀姿势会被人认出,或者不会被人踩死。

明朝方面的资料多为尊者讳,不足为信。那么我们就根据蒙古史料记载来窥见一二:在明军大溃败时,并不是所有的军人都引颈就戮,皇帝身边也并不是没有一人,隶属于皇帝身边的三百亲军始终不曾离开阵地,这三百军人颇有斯巴达勇士的感觉,在面对十几万蒙古军一边倒的杀戮时,他们都不离开阵地,并且在最后关头仍然骄傲地说出:“我等系大明皇帝的臣子,岂可弃君逃跑?”最终这三百勇士壮烈殉国,蒙古军随后从战壕中拖出了明英宗。

这给我们几个十分重要的信息:第一,自始至终,皇帝始终在战壕之中,缘何如此忠勇无双的樊忠在击杀了王振以后不顾皇帝死活自己突围?其二,这三百军人当属于皇帝的亲军,那就很可能是皇帝亲军锦衣卫,然而翻阅大明会典,护卫将军仅仅作用于礼仪性的活动之中,而锦衣卫中也并没有护卫将军这一官职,何以不隶属皇帝亲军的樊忠会出现在皇帝身旁?

这显然是不符合常理的。所以,《明史纪事本末》这段记载很可能是一种为体现正义性和圆满结局的小说笔法,王振作为重要人物,必然是在皇帝周围,而且明英宗在复位以后曾亲口说,王振死于王事,并对其进行追封,也从另一角度说明了王振并非为樊忠所杀。那么,王振很可能就是为了保护明英宗最终被杀,当是较为妥当的。

本文经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作者原廓。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对刀剑感兴趣可加龙泉铸剑师沈师傅的私人微信:LQLSSFB,获取更多冷兵器知识也可锁定我们的微信公众号:LBQY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