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后,中国前后差别最大的县!

昨天说到了江阴,谈到了它在抗战中的事迹,反响不错,今天小袁继续说另一座跟抗战有着大渊源的县城,它的名字叫界首市(县)。

地处今天安徽省西北部,颍河、泉河穿市(县)而过,800年前南宋跟金人以此为界,划定势力范围,南宋在此地建起界沟镇,这是今界首的直接前生。

而今界首管辖的区域,其实在历朝历代都没有形成直接以界首为名字的县级行政,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南北两境分开算,属于不同的行政区。

秦汉时期,北部属新阳县,南部属寝县,两晋南北朝,北部相继属宋县、陈留县,南部也相继改治为固始县、褒信县。

到了隋唐,北部改为颍阳县,南部也改为同阳县,两宋时期分为万寿县、沈丘县,时间滑到清、民时期,境内大致分属阜阳县、太和县。

而其真正意义上以界首为名,建立县级政权,辖管目前地域的时间,是在民国36年,换句话,这座县城的年龄非常年轻,在中国数千年封建历史中,它都是以小镇形象度过。

而它升级为县的这段时间,可谓是这座县城的巅峰,同时也是其在衰败前最后的挣扎,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后,很多上海、南京的富商都将界首地区作为暂避点。

他们的到来,除了带来了大量资金,拖家带口的也有效增长了当地市场的消费能力,在以界首镇为中心的区域,眼尖的人,有意识的将其打造成大商会,供给富商经营未被迫害生意的方便。

打仗归打仗,日子还是要过,钱也不能少赚,伴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界首地区在抗战期间,变成了中方控制下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被当地人自誉为“小上海”,可见当年界首是有多么的繁华。

而这一切的变化,仅仅是在全面抗战的数年时间,界首的发展速度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但是俗话说的好,有些东西,来的快,跑的也快。

当抗战胜利后,来自日本人的威胁解除,当地的富商们开始成群结队的返回上海、南京,继续他们的事业,而给界首留下的仅仅是一些人去楼空的不动产。

当地政府曾努力想挽留富商们,升级成市,就是当时很直接的政治手段,但是依旧拦不住富商向大城市跑的心,慢慢的界首从繁华无比,变得萧条的快成鬼城,如今的一座不起眼的小县城。(袁载誉)

配图来源于网络

小袁读史自己的微信公众号:xyds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