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沅江出现大量蜉蝣!密密麻麻满天飞,天气要大变了吗?

9月8日晚上,湖南沅江的马路上出现大量的蜉蝣,它们漫天飞舞。当地居民惊叹“这是下虫子雨吗?”,目击者表示没有见过这么多的蜉蝣。每当动物大量出现时,总会引起一些担忧,那么,此次蜉蝣大量出现是有什么预兆吗?天气会不会大变呢?

我国古代早有对蜉蝣的描述,古人很早认识到蜉蝣的短命。西汉《毛诗诂训传》云:“蜉蝣,渠略也,朝生夕死。”苏轼《赤壁赋》云:“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然而,蜉蝣真的像古人认为的那样朝生暮死吗?

虽然蜉蝣看起来很不起眼,只能存活短暂的时间,但它们其实是一种十分原始的昆虫。根据化石记录推测,蜉蝣早在3亿年前就已出现。过去漫长时间来,蜉蝣仍然保持较为原始的状态,它们还保留着最早会飞昆虫的部分特征。

事实上,蜉蝣本身并不短命,我们平时看到的只是它们成年的最后状态,它们的一生其实会经历四个阶段。蜉蝣会把卵产在淡水中,然后经过几天到一年的时间,卵将会孵化出若虫或者稚虫,它们在这个阶段是水生生物。

稚虫期是蜉蝣一生中持续时间最长的阶段,可以达到两三年。在这个阶段,稚虫不断蜕皮长大。经过二三十次的蜕皮,稚虫离开水体,但还没有发育成完整的成虫形态,而是变成了亚成虫。此时已经有了小小的翅膀,但眼睛、腿还没有完全发育。

亚成虫还要再经过一到两天的时间,将会进行最后一次蜕皮,发育为成虫形态。在昆虫中,也只有蜉蝣的有翅形态需要经过两次蜕皮。蜉蝣发育成熟后,口器退化会让它们不饮不食,所以剩下的生命变成非常短暂,通常只有一天的时间,最短的甚至只有几分钟。

在这短暂的最后时光里,蜉蝣把所有的精力用于完成最后一件事情——繁衍后代。蜉蝣都是同步羽化,它们同步出现可能是一种适应性策略,可以降低个体被捕食的风险,也能提高繁殖的成功率。

大量的蜉蝣聚集在一起,雄性成群飞到空中,展现求偶舞,吸引雌性前来。雌性飞进这些群体中,在空中与雄性进行交配,这种群体繁殖行为被称为“婚飞”,有翅蚂蚁、石蛾等昆虫也有类似行为。

一般而言,每只雌性蜉蝣可以产下400至3000枚卵。这些卵被产在水中,它们将会开启一个新的生命周期。另一方面,完成繁衍后代使命的蜉蝣将会耗尽生命而死亡,它们的遗体掉在周围的地上,成为附近动植物的营养来源。

一个晚上出现的蜉蝣数量可以非常多,最多记录到了880亿只。2019年夏天,数十亿只蜉蝣在伊利湖上空飞舞,密密麻麻,结果它们被气象雷达探测到,看起来就像天上有乌云在下雨一样。

漫天飞舞的蜉蝣群看起来有些吓人,但它们本身是无毒无害的,它们也不会咬人,因为口器和消化道已经退化掉,没有必要向它们喷洒杀虫剂。不过,如果蜉蝣的数量太多,有可能会影响到行车视线。

蜉蝣大量出现并不会预示着天气突变,这其实是一种自然现象,每年都有出现。据当地居民介绍,此次出现在沅江的蜉蝣比往年要多很多。上月,河南邓州也大量出现蜉蝣,数量比以往多不少。

事实上,蜉蝣的数量变多可以说是好事。专家表示,大群的蜉蝣是水体清洁、没有污染的标志。蜉蝣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里,它们对水体富营养化、酸化、有害藻华和杀虫剂高度敏感。

如果水体受到污染,蜉蝣数量将会随之骤降。因此,蜉蝣大量出现,标志着周围的水质很好。另外,蜉蝣也是食物链的重要一环,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