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543个物种面临灭绝威胁是天灾、还是人祸?长江禁渔还不够

38543个物种面临灭绝威胁,是天灾、还是人祸?

的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当地时间9月4号的时候,又更新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参与评估的物种数量有138374个,结果就让人有些触目惊心了,因为,正遭受灭绝威胁的物种数量竟然高达38543个,占到了被评估物种的27.8%有余。

这个结果相较七年之前,相当于又多了三分之一的物种正遭受巨大风险,这意味着物种走向灭绝的整体风险又提高了,保护现状看上去还在持续恶化。

科莫多巨蜥应该很多人都听说过吧,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现存的最大蜥蜴,它们凶猛到会吃掉自己的同类,包括没有长大的幼年科莫多巨蜥和已经成年的科莫多巨蜥,有的时候甚至还会攻击人类,每天出去寻找猎物几乎都要走上好几千米。

但是,就这么勇猛的动物,也已经被列为“濒危”物种,它们的自然栖息地越来越小,专家预计,大约只需要45年的时候,科莫多巨蜥的自然栖息地就会消失30%以上,这就与全球变暖趋势不减,海平面上升有很大关系了。

几年前说全球变暖这个事情,还没有多少人会注意,但随着这几年时间极端气候变得多见,千年一遇的洪灾,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极端高温和干旱,再加上森林野火,人类的生产生活的确都因为这些“天灾”受到了巨大影响,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全球变暖趋势。

但是话说回来,天灾变多,也有“人祸”因素的,虽然雨不是我们直接让“天”下或不下的,但我们的生产活动却加速了全球变暖的趋势,这一点已经有很多研究数据可以表明了,高温总是在刷新记录,冰川融化的速度也在加快,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都是不减反增,尽管都在提倡保护野生动植物,但还是有破坏者,节能减排也没有让大家能不开车就不开车,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出来,森林大火却烧起来就是几个月,这样的现状怎能不让气候变差?

对于野生动物保护来说,长江禁渔十年计划的确还不够:

与此同时,这次还对鲨鱼和鳐鱼全面进行了评估,结果就更让人吃惊了,因为,竟然有37%的物种都被归为了直接濒临灭绝,不是易危、濒危,就是极度濒危,总数量有1200种,那换算过来就是444种。

顾名思义,灭绝就是永远消失的意思,就像我国最大的淡水鱼类动物中国剑鱼,也就是长江白鲟,这种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的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原本是体型可达7.5米长、两三百公斤重的凶猛鱼类,却依然在2019年12月23日的时候被宣布灭绝,要知道白鲟的分布范围层遍布海河到钱塘江之间的各个河流,后来才主要栖息在长江流域和东海、渤海、黄海的近海海域。

为什么会有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为了修复长江生态,让生活在里面的大多数鱼类动物都可以在没有人类打扰的繁衍两三代,也是为了保护江豚,以及白暨豚这样暂时没有确定已灭绝的珍稀野生动物。我们不能忘了,长江不仅母亲河,在滋养长江流域的同时,还能通过“南水北调”让诸多北方城市用上长江水,同时,它也是这些水生动植物的家园,如果它们自己的系统崩溃了,我们自然也无法自保。

当然,你可能也没想到,平均到每年来看,竟然有800000吨鲨鱼被捕获,而且,这还只是调查出来的数据,真实情况可能还比这个多出三四倍。的确,即便没有人类,地球也会变暖,很多物种迟早也会遭遇大灭绝,但是,人类却无法否认,我们的确加速了整个事情的发展,而人类对诸多野生动物的残忍猎捕,的确对这些物种的种群数量带来极大影响。

数量已经越来越少的那些物种,还有机会恢复吗?

其实,这次调查也有一个好消息,那就是有4个金枪鱼品种都出现了恢复的情况,曾经它们被很多人打捞,之所以能恢复一定的数量,主要就是因为各个国家实施的禁止捕捞管理。其实,这样的事情在我国也有发生,虽然长江十年禁渔计划才开始一年多的时间,但多地都表明有生态变好的迹象,尤其是江豚更频繁地出现在大家视线里,有拖家带口的“江豚家庭”,还有成群结队的江豚群。

可以这么说,只要一个物种还没有丧失繁殖能力,也就是没有达到所谓的功能灭绝地步,那么,以目前地球的气候条件,只要没有人类的非法猎捕,随着自然栖息地逐渐恢复,这个物种的群体数量按道理也会出现缓慢增长的状态,之所以说是缓慢,这是因为破坏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但修复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所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以说是至关重要,而保护环境、让这些野生动植物更好的繁衍生息,其实就是每个人的应该做的事,而不只是科学家、或相关工作者的事情。尽管我们时间和精力有限,可能很难切实地去做多少事情,但不添乱、尽量选择绿色出行,就比较容易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