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北迁亚洲象群“还在跑”!它们为何北迁?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一则关于“一路逛吃、云南亚洲象群快到家了”的消息再次引发大家的热议,不少人都在说,不是说“北迁亚洲象”回家了吗?怎么又在说快到家了,其实,这是大家对北迁亚洲象群的一个“回家”定义不一样,大范围来说,云南适合亚洲象生存的范围很大,进入普洱就可以说回家了。

但是说原始栖息地,那确实还要走一走。这一群北迁亚洲象可以说在2021年是火爆了全球,世界各国都在关注它们的状态,主要都在讨论——这一群北迁亚洲象的一个具体出走因素。

当然,北迁亚洲象的原因还是属于“未解”的状态,后面我们来说明下,而我们看到这一则消息,到底又是怎么回事情,其实描述的也没有问题,这一群亚洲象的活动还在持续之中,对回家定义存在差异。

云南北迁亚洲象群“还在跑”!

按照报告来看,这一群南返回到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的北移亚洲象群,还在持续地活动,并且也走上了过河桥,已成功跨过阿墨江进入墨江县景星镇,所以这一群大象确实还在持续的活动之中,还在“跑”,虽然它们已经到达了普洱,也算是它们的常规栖息地了。但是还未到达“原栖息地”,所以大家都在说云南亚洲象群快到家了。

在过桥之后,距离“原栖息地”越来越近。但是这一群大象走动也不快,因为北迁象群遇到了玉米等农作物成熟季节,这么好的美食,怎么能错过?所以在草料资源丰富的情况之下,也就开启了返回原栖息地——自由自在地“逛吃模式”、一路“逛吃”!根本停不下来,也就是因为食物比较充足,所以使亚洲象群南返速度明显放缓。

并且从监测的情况来看,象群里的小象也变得更强壮了,毛发更加浓密,看起来既光泽又顺滑。所以一群北迁亚洲象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并且还管吃,管耍等等,完全是生物界的“王者”,这个待遇真的是太好了,还未看到过比它们待遇更好的生物种群了。

亚洲象到底为何北迁?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对于亚洲象的北迁原因,真的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各有各的说法,有多种猜测——例如:栖息地缩小、食物短缺、人口增长、机会主义行为、牧群领袖的偏离以及地磁变化等原因。其中环境的因素是最多的,亚洲象为我国一级保护物种,并且主要分布在云南普洱、西双版纳、临沧3个州市,也就是没有走出云南过(曾经云南之外有分布)。

虽然这一群亚洲象如今确实也没走出过,但是,未来面临的挑战问题也很大,我国对亚洲象的保护非常强,经过30多年的拯救保护,云南地区的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193头发展到约300头,可以增长不少。但是根据长期研究野生亚洲象的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明勇的专家认为,虽然迁移是它们的生活习性,但一直往北走就比较罕见。

这里也隐约说明了一个问题,我们无法判断未来是否还会北迁。同时,专家陈明勇介绍,云南亚洲象的自然保护区多达11个,10个属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类型。然而,栖息地的承载能力在不断下降,这也是亚洲象北迁的重要原因。虽然保护力度加大,森林郁闭度大幅度提高,但是,亚洲象的可食植物反而减少了,只能走出保护区食用,据统计,有三分之二的亚洲象已走出了保护区生活。

所以这说到点上了,食物问题可能是亚洲象北迁的主要因素,并且在《国际学术期刊》也介绍了这样一个因素,云南的严重干旱,也在影响亚洲象的生活,当地植被生产力下降,大象就此北迁。所以综合情况来说,亚洲象的食物可能是影响它们北迁的主要因素。当然,具体没有确定,但是大多数都指向了食物问题,确实从亚洲象的数量来看,也增加不少,本身亚洲象对食物的需求量很大,所以有这方面的可能性。

总结

无论亚洲象如何走动,但是这都告诉了我们——保护为主,包括这次亚洲象北迁的时候,给我们带来的损失多达数百万——已知的损失都是600多万。我们也是进行赔付,也不愿意对亚洲形象带来什么影响。

所以,也说明了我国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力度大。当然,还是那句话,只有保护好了,我们的生态环境才会更好,同时环境变好了,它们也就不会再次走出去了,这样带来的影响也就不大了。

所以我们也期待,这一群北迁象群,早点回到“原栖息地”,这就是北迁亚洲象群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