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滩突现大量沙币,原因未知引人担忧,可以捡回食用吗?

近日,在美国俄勒冈州的一处海滩上,当地居民拍摄到类似于贝壳的东西遍布海岸,整体呈现扁平圆形的形状,有些貌似还可以移动,这意味着它们其中有一些是鲜活的,科学家认为这些贝壳类动物是被潮水带上岸,最终在那里等死。

有科学家认出这种贝壳类动物是“Sand dollar”,翻译成中文也就是“沙币”或者“沙钱”,因为它们的外形整体上就像是圆形的硬币一样,大量的沙币出现在美国的沙滩上,目前并不知道具体的原因,正常来讲很多海洋中的贝壳类以及一些软体动物在潮起潮落间被留在岸边。但是正值多事之秋,很多人比较担忧,或许是气候变化的征兆,海洋中某些因素的改变导致这些沙币涌上海岸边。

目前地球上很多地区都迎来了极端天气,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例如很多地方出现的罕见暴雨洪水,某些地区的极端高温、极端低温破了记录,尤其是最近科学家对格林兰冰盖的研究发现,冰川正在快速地融化,目前的融化速度是上个世纪末的4倍以上,科学家预测随着冰川的融化,在本世纪末会导致海平面上升6-7cm。

不仅如此格林兰岛海拔3200米高处迎来了降雨,并且在十个小时之内温度都保持在0摄氏度左右,这首非常罕见的,这意味着温室效应带来的影响已经很严重了。

因此说美国海滩突现的这些沙币还是引起了一定的担忧,害怕海洋生态系统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看起来像铜钱的沙币到底是什么动物?

从生物学分类上来讲沙币是海胆纲下边单独的一个目,因此是一类动物的统称,沙币是楯形目下物种的统称,整体呈现圆形,类似于钱币,从其分类上来看,它们和海胆的亲缘关系比较近,而海胆是我们熟知的海洋生物,并且还很美味。在全世界范围内有楯形目之下有100多个成员,虽然外观上有一定的差别,但是整体上都是接近于圆盘状,外表面呈现防御姿态,它们的口和肛门都在腹部,方便进食和排泄。

在0-3000米深的区间都有它们的存在,当然这里它们都是栖息在海洋地步,有的时候把自己埋在沙子内,以沙内的小型动植物为食。它们特别喜欢钻洞,身体表面的绒毛状细棘可以协助它们进行移动和钻洞,身体内有支撑骨骼因此比较坚硬,埋在沙子内也无妨。

沙币是群居动物,这样更加有利于它们繁衍后代,因为沙币习惯于排精卵排放在海床之上,最终结合繁衍出后代,小沙币经过一系列的变态发育,最终成长为成熟个体,开始栖息在海底,有的时候随波逐流寻找食物,有的时候安静的躺平度过悠悠岁月。

美国以沙滩上惊现大量的沙币,一般来讲就两个原因:

首先,根据它们的生活习性,它们喜欢生活在潮间带,当潮水退去这些沙币就被遗留在岸边了,这个时候它们还是活的,但是在太阳光照射下以及缺水情况,这些沙币很快会死亡。

其次,一些原本已经就死亡的沙币,它们会被浪花带到岸边,最终留在沙滩之上,但是这种情况正常来讲很难同时出现大量的沙币“残壳”。

大量的沙币出现在美国沙滩,可以捡来食用吗?

很多朋友心里一定想,终于说到正题上了,说得再多都有落在是否能吃的话题上,完全的吃货本质。我们知道海胆是可以食用的,海胆蒸蛋很鲜美,当然要选好某些地方的海胆,同时还要赶上好的季节,肥不肥还是很大差别的,不然你可能吃到的只是海胆壳蒸蛋。作为沙币的近亲海胆是可以被我们食用、味道鲜美营养价值还很高,那么沙币可以吃吗?毕竟这大量的沙币摆在那里,不吃还挺可惜的。

海胆纲下的物种其实挺有共同点的,那就是外壳坚硬表面上附有棘,例如海胆的就非常长并且坚硬,而沙币表面的棘就要柔软一下,并不会扎人。但是它内部可以食用的部分就很少了,这跟海胆是完全无法比拟的,并且某些沙币种还会分泌毒液,当然并不是剧毒,但是我们也无需为了那一点点的食物(既没营养也不美味)冒那个险。

因此说沙币一般是没有人去食用的,很多人看见岸边出现的大量沙币,一般都是为了它们的外形而去,毕竟美其名曰“沙币”,通常都是被当做标本捡起来收藏了。

说在最后

美国俄勒冈州一岸边出现成千上万的沙币,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这些沙币并非全部死亡,在发现的时候有一部分还是存活的,但是大部分都是死亡的。人们不希望它们的死亡原因和海洋的变化有关,例如海水温度的提高或者酸碱度的变化。毕竟随着温室效应的作用地球上平均温度在升高,也难免对这些沙币造成影响。

一些科学家也提醒到,如果在沙滩上看见这些沙币还存活着,那么可以举手之劳把它们丢回海洋,但如果数量过多那就没办法了!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