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听起来特别有意思的民间故事?

文 | 读书君

说到民间故事,你可能会想到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与许仙等等老少皆知的故事。

在这里尤其要说一下的是,有不少人将民间故事当成了真人真事来看,这其实是一种错误。

作为一种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民间故事不局限于实际情况,还包含着超越现实,脑洞大开的成分。所以,通俗地说,民间故事就是带有着各种虚构成分的。为此,有些地方管它叫“瞎话”、“古话”等。

民间故事的类别有很多种,比如神话故事、传奇故事等,这种故事题材在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各种版本的流传。

今天,我们来说说几个国内外有意思的民间故事。

01 日本民间故事之“买爹”

买东西大家都干过,但是要说买爹估计没几个人干过。

话说,从前在日本的江户有个有钱的大户人家啥都不缺,就是缺个儿子,没有继承人。

要说找个继承人其实也并不难,消息一出,肯定有许多人趋之若鹜地跑来问。但是,这人品能不能保障就是一个大问题了。

于是,大富豪就想到了一个办法:到街上去卖爹。

很快,街道上就满是他“叫卖”的声音:

“卖爹啦,卖爹啦!”

街上的人看了,有人质疑批判道:真是个奇葩,哪有人卖爹的?

有人冷言冷语讽刺道:人家自己的亲爹都养不起,哪里有闲功夫帮你养爹?都回去洗洗睡吧……

大富豪没有理会,继续一个劲地喊道:“卖爹啦,卖爹啦!”

这时,路过了一对拉板车的夫妇。这穷苦的拉板车哥们一听心想:卖爹,多罪过呀!想着自己从小就没了爹娘,于是向身旁的妻子商量:要不买个爹吧?

女人家也是菩萨心肠,说道:“我也没有体验过孝顺爹娘是啥感受,想买就买吧。”

于是,拉板车的哥们向富豪问起了价格,富豪说道:

“十两银子。”

拉板车的哥们穷得叮当响,一下子哪里能够掏出那么多钱,还价道:少二两吧!

富豪生气地说:“不讨价还价,一口子买卖,一分一厘都不减!”

拉板车的回道:

“行吧,十两就十两。不过我现在只有八两,先欠着二两。等我这几年拼命干活挣回来了钱,到时候再来接爹回去。在这之前,先把爹寄养在你们家里,行吗?”

富豪很爽快地答应了,给他写下了立据,并嘱咐他说:你一定要好好干活挣钱来接爹啊!”

拉板车的非常高兴地回了家,并将立据供在了神龛上,开心地说道:

这会有爹了,立据在,就同爹到了家一样嘛!"

于是,他每天都会在神龛前默默说道:

“您老等着吧,我现在拼命挣钱,等攒够了钱,就去把您接回来。”

就这样,一晃三年过去了,拉板车的也终于攒够了二两银子,可以去接爹回家了。

他一路打听,找到了卖爹的那户人家。最终才发现,原来这户人家是大富豪,住的豪华的大宅院。

拉板车的怯怯地朝着大宅院走去,被守门的喝住,问道:

“你是何人,到这儿干什么?”

图片选自《红楼梦》

随即,拉板车的从兜里拿出了字据给他看。守门人见状,赶忙通报。接着,那位卖爹的大富豪从宅院里走了出来,并满面笑容地说:你来了呀,你买的爹就是我呀,你以后就是这个家的继承人了……”

就这样,拉板车的他和妻子从此过上了富裕而美满的生活,住进了大富豪的家里。

02 中国民间故事之“和尚坐花轿”

在大家的印象中,和尚是吃斋念佛的“老实人”,通常都是隐居深山,不问世事。所以,要说“和尚坐花轿”,恐怕很多人也是第一次听说。

在《少林寺民间故事》集里面,就记载着这么一个关于和尚坐花轿的故事。

相传宋理宗瑞平年间,祥符县有个好汉,名叫王兴勃。这人颇有鲁智深“路见不平一声吼”的性格,见到欺凌弱小、横行霸道的人总忍不住要出手,拨刀相助。

有一天,王兴勃外出的路上,遇到了一个财主少爷和卖鱼老汉在拉扯,财主少爷并不打算花钱,欲要强占卖鱼佬的大鲤鱼,老汉哪里肯让。两人在争执拉扯中,财主少爷仗着人多,对老汉一顿拳脚相踢。

王兴勃见状,怒气冲冲地迎上去,给了财主公子狠狠的几拳,直接把人打断了气,俨然是“拳打镇关西”的另一版本。

财主听说自己的儿子被人打死了,发誓非要报仇不可,便买通了官府县衙,要求把王兴勃给“办”了。

而当时,杀人能够脱罪的办法就是入籍寺院当和尚,走投无路的王兴勃也只能如此,跑到了少林寺削发为僧。

当了和尚的王兴勃,非常勤学好问,深受师傅喜爱。平日里王兴勃经常带着师傅带着去游寺串庙,事佛做斋。

某一天,伏牛山里的一个有钱人家的老太太死了,老太太的儿子为了尽孝心,派人连夜到少林寺去请王兴勃师徒为母做斋。

由于师徒二人走得匆忙,到了富人家里才发现供佛念经时的钵鱼忘带了。于是,师傅便吩咐王兴勃返回寺里去取钵鱼。

结果,在返回的路上,王兴勃看到了一户人家里,一群男男女女哭成了泪人,王兴勃走近问其根由。

打听后得知,一对老夫妇六十多岁了,就只有一个女儿,刚年满17岁,长得貌美如花,招了一个女婿,两天后便要办喜事了,却不曾想前日姑娘在镇上买嫁妆,被山头寨上的土匪头目看上了,欲要强行和女子婚配,昨天送来帖子,说今天就要将人带走。

美好的姻缘被拆散,还要被劫去做“山寨夫人”,这谁受得了,为此,一家人哭得梨花带雨的,一家三口准备要相抱投井死去。

一向乐于助人的王兴勃,听闻后决定施于帮助,便对大家说:

我是少林寺的和尚,会功夫拳术,能打能扛,这事交给我,你们家三口子赶紧逃走……

乡邻们听闻和尚一番话,感动不已,欲要招待王兴勃,给他准备好酒好菜,王兴勃情意难却,只得接酒而饮。

图片选自《水浒传》

几壶酒下肚,山头寨上的土匪带着人马赶到了村头,嚷嚷起来。而此时,王兴勃早已喝得酩酊大醉,瘫倒在床上。正在乡亲们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花轿已经抬到了大门口,就差新娘子上轿了。

引婆进门连声催促,这时有人情急生智,想出了个计谋,把喝醉的和尚换上姑娘的嫁衣,把头一遮,抬进轿里先应付一下。

就这样,和尚被抬进了花轿,并稀里糊涂被抬走了。不知走了多久,和尚终于醒了过来,并发现自己成为新娘,坐着花轿。

堂堂七尺男儿,头上盖着红盖头,屁股垫下坐着花轿,生平第一次做新娘,和尚也很是无奈。

只是此时和面子、尊严相比,保命更显重要。

和尚立起耳朵,听到了一个大嗓门的女人在吆喝:“快走!快走!

透过窗帘往外一瞥,看到了几个满头大汗的轿夫和打扮极为难看的婆子。

怎么才能摆脱这帮人?正当和尚思考着的时候,恰好暴风雨来了。引婆急忙喊道:快找个地方先躲躲雨,我进轿里陪新娘子。”

轿夫们落下花轿,都去附近的茶馆喝茶避雨去了,引婆揭开轿帘,钻进了轿里。她刚一进轿,就被和尚掐住了脖子,摁住了头,引婆被掐得不得动弹,说不出话来。和尚小声说道:“胆敢出声,我就一把捏死你。”引婆听了,更吓得六神无主,四肢无力,瘫在轿里。

最后,引婆被换上了新娘衣裳,堵住了嘴巴,捆住了双脚,而和尚则乔装打扮成了引婆。

雨停了,和尚学着引婆的样子,向避雨的轿夫们挥了挥手,表示让他们先走,假装自己回去报信,先前一步走。

而话说这条路,恰恰正是和尚返回少林寺的路,这可以说和尚捡了便宜,毫不费力地坐了一趟免费的“顺风车”。和尚回到寺里取了钵鱼回去的时候,正赶上师傅念经使用。

03 小结

民间故事,作为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一种体裁故事,它的存在往往寄予劳动人民赋予的各种人生寓意,它 是人民的智慧、经验的结晶。以上两则民间故事,具有深刻的启发和教育意义。

参考资料:

《日本民间故事选粹》

对此,你又是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一起分享探讨~

图片源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