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时候人越多办事效率反而越低?

生活中大家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 明明人很多,大家的利益、目标也一致,但是为什么还是不容易把事情做好呢?


经济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集体行动的困境”,也称”奥尔森困境“。


奥尔森困境
奥尔森在其著作《集体行动的逻辑》中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 个人理性并不能推导出集体利益的最大化,尽管集体中个人的共同利益是一致的。


奥尔森认为,因为集团或组织的基本功能是向其全体成员提供不可分的、普遍的利益,而这种利益是一种具有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或集体物品,或者说,集体行动的成果具有公共性。这种集团利益的公共性意味着任何单个成员可以为这种共同利益做出的贡献或牺牲,其收益必然由集团中的所有成员所分享,包括那些没有分担集体行动成本的成员。


集团收益的这种性质促使集团的每个成员想通过“搭便车”而坐享其成,这就是所谓的“集体行动的困境”,也称”奥尔森困境“。


举例:工人罢工
比如由于罢工的胜利,工人争取到了加薪的权利,这对所有工人都有好处,包括没有参加罢工的工人,但是,参加罢工的人却承担了所有风险和成本(受伤、被针对)。于是工人就处于一种既想罢工争取权益又不想自己出面罢工而是坐享其成的困境中。


为解决这个困境,奥尔森提出了维持集体行动的2个前提:一是集体成员的“不对称”;二是“选择性激励”的存在。这两个条件让组织者获得超额收益(超过集体的平均收益),推动集体行动前进。这可以概括为“奥尔森效率”,用我们中国的话来说就是论功行赏的意思。


文 | 智本社

智本社 |一个听硬课、读硬书、看硬文的硬核学习社。微信搜索「智本社」(ID:zhibenshe0-1),学习更多深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