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四大神兽之傻狍子,钻栅栏被卡,傻到这份上,为何还没灭绝?

东北四大神兽:扯[犊]子、猫驴子、滚[犊]子、傻狍子,前三个都与人相关,只有最后一个是指动物狍子,但“傻狍子”这名字有点冤枉它了,因为它是因人而傻,其实它本身不傻。

黑龙江大兴安岭,一只狍子“进城”,准备穿越居民楼的铁栅栏时被卡在中间动弹不得,真是让人又好笑又心疼。人类救助时,它由于恐慌不断挣扎,嘴角都出现血迹。最后在民警帮助下才脱身,并到野外进行放生。

有小伙伴评论:一定别让它记住路线,否则它会为了确定当初是怎么卡在栅栏上的,再回来钻一下。看似玩笑话,其实狍子真有这个特点,因为它们有极强的好奇心。

狍子卡栅栏的消息常有。有小伙伴问:在林中,没有人类帮助,它们卡在石头间、树木或树杈间,直接就沦为食物了,它们傻到这份上,为什么还没有灭绝?

傻狍子不傻,只是好奇

关于狍子有趣故事:

(1)如果猎人开枪打死了一只狍子,其他狍子跑后不久就会回来,它们想看看那只狍子咋怎么死的。

(2)如果你在森林里看见一只狍子,把它吓跑了,不要追,就那在呆着,狍子一会还会回来看看刚刚发生了什么?

(3)有时候你只需要在原地,一动不动地呆着,不远处的狍子发现了你,它并不会马上就跑,而是缓慢靠近你,直到与你几乎快要脸贴脸,然后猛地恍然大悟,抬腿就跑。

(4)狍子听到汽车的动静会冲上马路真“碰瓷”。

(5)夜间,狍子会跑到车前面,跟随车灯移动。

可见狍子其实是个好奇宝宝。真正让人觉得狍子傻的故事是这样的:狍子尾巴附近的毛是白色的,当它感受到危机,这些白毛就会炸开,从后面看起来一片白,然后狍子会像鸵鸟一样,把头扎进雪堆里,一副“只要我不看,别人就看不见我”的架势。有些人还美其名曰:雪地隐身。因为狍子后部是白色的,前部埋进雪里,尽可能与雪地环境融为一体。动物追击时,从后面望过来,不容易被发现。

实际上并非如此,狍子显现白毛,并非因为恐惧(炸),而是一种防御机制。鸵鸟并不会把头埋到沙子里,那只是动画片里的桥段,动物世界掩耳盗铃的结局就是灭绝,很多动物依靠气味依然可以发现藏在雪堆中的狍子。

狍子钻到雪堆中,其实是因为人类的追赶。狍子森林、雪地运动速度快,但是耐力不行,人类持续追赶就会导致它们累脱,最终倒下一头扎进雪里,出现“掩耳盗铃”的假象。换句话说:因为人类,狍子才出现了所谓的“傻相”。

一般情况下,人类发出的动静,并不会让狍子立刻逃走。由于人类与人类制造的一切不常见,好奇心会驱使它们先确定发生了什么,所以才会出现(1)(2)(3)(4)的情况。

狍子的“傻”其实来源于人类,由于它们尚未适应人类,人类发展速度又太快,所以它们会人类以及人类的一切好奇。全球西方公路与森林交集较多,西方狍子因为好奇心,每年被车撞死的数量高达十多万只。

为什么还没灭绝?

狍子,学名为矮鹿,鹿科狍属的总称。我国的狍子为西伯利亚狍,专有名词Capreolus pygargus,其中pygargus是[白]屁股的意思。

在野外环境中,狍子面对长期打交道的野兽特别机警。我国的狍子主要分布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的森林之中,复杂的环境,很容易让它们逃离野兽的追捕。

这些地方常年积雪,狍子个头较矮,跳跃比跑速度更快。积雪厚的地方,狍子魔性的跳跃步伐,受到雪的阻力更小。成年雄性,一次跳跃距离可达15米,其他野兽望尘莫及。狍子尾部白毛则是起到警示与迷惑作用。

在非洲草原上,成群的瞪羚遇到猎豹追击也会集体翘起尾巴,亮起下面的白毛,极速的猎豹突然接收到大量白光,眼前一片雪白,会眼花缭乱,难以精准锁定的目标。瞪羚可以抓住这个机会赶紧跳开。狍子也常以小群体为单位,因此只是继承了鹿科中的这种技能,跟雪地无关,这才是它们没有灭绝的原因。

#傻狍子闯居民区被卡铁栅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