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象群北上是因数量增加??专家:或扎根玉溪,冬季回西双版纳

云南大象迁徙如今给大家看了一个“寂寞”,每天自己吃了睡,睡了吃,活动范围也没有继续扩大了,如今依然是在玉溪市易门县十街乡小范围迂回活动。所以完全是属于“定位”状态了一样,没有进行大范围的活动了。这也算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该大象群如果进行大范围的走动,肯定又会带来不少的损失。

而除了这一群大象之外,还有一只独立的离群大象,位于象群东北方向,持续在昆明市晋宁区夕阳乡活动,距离约16公里,这一只大象也没有大范围活动了,而这一只大象为何还没有回去,按照专家说法,独走的大象不是真正的离群,“可能像人的青春期一样,叛逆期到了”,所以如今两个方向都在进行监控。

只要没有持续地移动走,那么都算是好事情的。然而,我们也不能够让大象直接就在这个地方了,还是要想办法让它们回到自己的“老家”,这才是最关键的,所以如今我国专家又发出了新说明。

云南象群扎根玉溪,冬季回西双版纳?

根据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专家沈庆仲表示,如今确实没有一个更好的办法让这一群大象回到“西双版纳”,所以我们要做好一个准备,那就是——要做好大象长时间呆在玉溪的准备,也就是大象可能“扎根”玉溪了,如今大象所呆的玉溪地带,也正是我国夏季的主要时段,天气非常长的炎热,加上有山、有水、有植被,并且是农作物生长的季节,完全是不缺食物的。

那意味着这样“舒适”的条件完全满足大象群的生活条件,并且这样的环境状态已经接近西双版纳的环境状态,所以这一群大象可能会长时间“扎根”玉溪,并且从如今的观察情况来看,这一群大象都是小范围的活动了,“它们也并不急着赶路”。同时我们用食物引导这么久,暂时也没有看到大象群的一个走动。

还有一些奇葩的事情,那就是这一群大象似乎在玉溪非常“嗨”,从监测的情况来看,还出现了象群雨中“玩泥巴”,睡觉“伸伸懒腰”等情况,这说明它们自己都觉得这个地方太舒适了,并且还很安全,所以“玩得是越来越嗨皮”。如今这一群云南大象已经是“成功出圈”,真的是为云南打造出了一个“名片”,如今全世界基本上都知道它们的走动了。

同时由于环境状态非常时候,所以专家沈庆仲,可能要扎根玉溪,等到冬季才会回去了,加上季节性雨水增多,有办法让象群回走,可能也无法渡河了,这就是大概的情况。

大象北上是因数量增加?

其实,如今确实没有办法进行确定,对大象群北上“迁徙”的说法很多,我国专家也是集体出动了,有人说是因为气候变化带来的,有人说是自然进化“变迁”,也有人说是食物缺乏导致,也有人说是森林破坏太严重,种植茶叶,橡胶树等等。但是终究没有一个结果,而如今说大象北迁的“口径”算是比较统一了,是什么说法呢?那就是“人类保护的结果”。

这个可能是有点出乎意料的说法,让很多人不可思议,前面我们也说了,我国生态学专家段昌群表示,大象群的迁徙并非是森林减少带来的,西双版纳人为护象已做出巨大让步,所以直接说明了与森林减少无关,大家可能都错了,可能是因为我们保护太好了才出现这样的局面。而如今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高级工程师沈庆仲也这么认为。

沈庆仲表示,在人类的保护之下,因西双版纳的亚洲象数量逐年增加,而保护区保护得好,树高林密,森林郁闭度增加,致部分林下野象的可采食植物减少,这是此次15头亚洲象迁徙北上的因素之一。所以他也认为是与森林变化没有关系,并且他说“树高林密,森林郁闭度增加”,也说明了森林可能根本就没有减少的问题。而最终的原因可能还是“怪”大象自己的种群上升了,也就是数量增多带来的。

大象的数量增多之后,食物的竞争就减少了, 加上树木的增长,变大了,大象能够吃到的植物也减少了,可能是吃不到了,所以不得不迁徙。所以这就是大家如今比较统一的说法了,是因为“保护好了,大象数量增多了”等因素带来的。但是如今也还未肯定,不知道后面还会不会出现新结论。

总结

如今无论是保护好,还是没有保护好,大家都是比较趋向于“食物问题”的说法,根本原因可能就是大象的数量增多了。从亚洲象的数量变化来看,确实在30年之中,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由150头左右增长至300头左右,所以数量提升了将近一半,为了生存,确实有概率出现专家们说的这种情况,大象增多,然而保护区的植物就这么点,那必然只有出去寻找食物。

所以整体而言,如今大象迁徙从大象方面单独来说,似乎还是一个好事情了,为了生存自己出来走动。但是由于走动人类的活动圈,“人象冲突”加剧,所以又不是一个好事情,这也是为何如今要想办法将其引导回西双版纳的原因。然而前面我们也说了,如今又不是最佳时机了,云南进入到了雨季时段,河水上涨,引导象群回到版纳或普洱,需渡过红河,大象可能过不去了,所以这也是专家如今判断只有在冬季才可能回到西双版纳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