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有一面镜子,为什么会在浙江?

好长一段时间了,清宫戏和抗日神剧霸占了荧屏。对我造成的最直接与最让人普大喜奔的结果就是,我戒了电视。

尽管从来不主动打开电视,但总有要看电视的身边人。像什么《甑嬛传》、《延禧攻略》之类号称在故宫里拍摄的东西,多少也被迫窥伺到一点。

因为对旅游的天生热爱,作为这类清宫戏环境背景的故宫,自然是我关注的焦点。还别说,从前皇宫的大气磅礴,庄严肃穆,并没有露馅的时候。

我有些纳闷:难道拍这些戏的导演手眼通天,可以在故宫拍摄?

末代皇帝

据我所知,唯一一部真正在故宫拍摄完成的清宫戏,是1986年的《末代皇帝》。因为剧组人员在拍摄时不小心打翻蜡烛,烧坏地毯,从这部剧拍摄完成开始,故宫就严厉禁止任何剧组再到故宫拍摄。

那么,《如懿传》、《甄嬛传》这些以故宫为主要场景的电视剧,又是怎么还原的故宫场景呢?

原来它们都是在浙江横店影视城的“明清宫苑”拍摄的。

明清宫苑

说起这个明清宫苑,知道的人趋之若鹜,不知道的人眼里只有故宫。

明清宫苑是妥妥的故宫“山寨”版,是堂而皇之的假故宫,它几乎是完全把北京故宫进行了拷贝,除了天安门没敢原比例还原,比原来尺寸缩小了三分之一外,基本上就是相隔数千里重建了一座明清皇宫。

这座假故宫有一个让人跌掉下巴的真相,那就是它的门票居然比真故宫要高三倍!即便如此,每年还是有千万游客蜂拥而至,我百思不得其解的疑惑就是:去北京领略真正故宫的欲望,难道真无法以金钱衡量?而是,人们对纸醉灯迷的表象的认可度决定了行动?

北京故宫

那么多引领收视率的宫廷剧在此新鲜出炉,给这个浮躁的时代竖立了虚幻的榜样,就像酿造了一炉炉麻醉的心灵鸡汤,喝过的人便有了理想的偶像。

不好意思地说,在这里我也有偶像,不是指甲很长的那些伪装的王后皇妃,也不是不怒而威的辫子皇帝,他们和这座耗资巨万的大戏园子一样,都是假的。

我的偶像就是,国宝级电影美术大师杨占家。他却是货真价实的。

杨占家

从横店委托杨占家设计故宫开始,他便住在北京电影制片厂旁边的一个招待所,惫夜耕耘,广泛翻阅各方资料。并多次实地考察故宫。日复一日潜心研究,心无旁骛推敲琢磨,一笔一划描摹手稿,务求打制一个没有缺憾的完美故宫。

辛苦数年,设计图付梓,被转给横店的建筑设计院改成了工程图。

现场施工从1988年开始,历时8年始成。这其中,因为北京故宫一马平川,而横店选址山脉连绵,在建造之时,光山头就削平了13座,耗资达到惊人的八个亿。

杨占家一直在跟随工程进度,设计图跟随实际情况不断修正,终于在浙江横店矗立起了与北京故宫同款的明清宫苑。

当代建筑奇迹

明清宫苑占地约1500亩,基本保留了故宫中轴线上的建筑,建有承天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神武门。

并建有御花园、箭亭长廊,以及老北京民居区域。东路则改建了包括恭亲王府、公主府在内的王公府邸,可园等北方四合院民居,宫市街等北方街市、广济寺等皇家寺庙等多种类型的场景。

太和殿的恢宏雄伟,天安门的气势磅礴,配上朱红的宫墙,金色的琉璃瓦,朱门金殿,绿柳红墙。

这里完全成了另一个以假乱真的故宫。除了故宫博物院里那些无法复制的奇珍异宝,在这里徜徉,基本上让人无法区分出来自己置身之处是否是真故宫。

难怪,那么多清宫戏会移师该处拍摄,“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实在是和戏剧精神太吻合了。

这是哪里?

但我觉得,历史的厚重感无法在这依葫芦画瓢的地方直击人心。王权富贵的辉煌与苍凉的华丽,不是演戏;沧桑与让人敬畏的厚重气息,也不是假装。

所以,尽管我无比尊敬杨占家前辈,并不反对他在故宫复制上的卓越成就,我要感觉往昔的历史风云,只敢选择故宫。这真的不是因为我舍不得花三倍的价钱而暴露葛朗台似的吝啬,而是因为我尊重历史。

当然,对许多可以让自己沉溺进编造的历史故事里而舍不得自拔的人而言,这里实在是最适宜的打卡地。

说不定,小鲜肉与工于心计的千娇百媚,正巧在这里焕发魅力。历史在偶像面前,将匍匐在地。那些勾魂摄魄的偶像美丽将让人忘乎所以,这,可能就是无数人甘愿奉假成真的本质。

但不管怎样,我都崇拜杨占家,因为他,才有了华语经典《霸王别姬》,才有了87版《红楼梦》,才有了《满城尽带黄金甲》…

霸王别姬手绘

对古时场景的是还原究竟有多困难,那是一个只要初懂建筑的人都不敢想象的。如果不是深谙古建筑结构的建筑大家,如果没有深厚的建筑制图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要形神具备地还原原来的建筑,就是痴人说梦。

在杨占家的身影里,我们看到的是大国工匠的底气与骄傲,这才是华夏民族最深厚的底气与底蕴。

所以,不看电视的我原谅了电视里的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