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蒋经国刚从苏联回来,老蒋就对他“洗脑”?

蒋经国在苏联生活了12年,刚回到溪口老家,忙于军政要务的蒋介石犹以函电耳提面命,规定各种功课,要蒋经国逐日学习,不得荒疏。


从蒋经国致父亲的家书中,检视蒋介石规定蒋经国研习的功课内容,固非古代封建帝王教育储君的“帝王学”课程,但起码也是为了训练与陶铸治国济世的政治家,蒋介石无疑开了一份气魄恢宏的书单以作育子孙。


▲蒋经国1910年4月27日出生于浙江奉化。蒋介石之长子。在“行政院长”任内推动十大建设,台湾经济发展迅速,使台湾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由蒋经国于1937年6月14日写给蒋介石的第一封信可知,蒋经国返乡之后,蒋介石交代给儿子的功课,在6月是“以研究三民主义”为中心要课,第一周详读《建国方略》中之实业计划……蒋经国并因此拟购一中国地图,依孙总理计划做成图表,借此更可详知孙先生之建国主张,并能得吾国之地理知识。第二周则要读完三民主义之哲学的基础及军人精神教育,对三民主义之全部做一极详细之札录。

由此看来,三民主义和孙文学说是蒋介石交代蒋经国最核心的必修课程,这也是蒋介石重新形塑蒋经国意识形态,施以民族精神爱国教育的重要途径。

蒋介石施予儿子的“帝王学”教育的第二部分是他最重视的儒家思想教育。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内涵,所以他非常重视儒家思想教育,并视之为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内涵。因此,蒋介石要蒋经国熟读《曾文正公年谱》,抄写一遍《曾文正公家训之要言》,研究比司马光原著《资治通鉴》易读易懂的由南宋袁枢写的《通鉴记事本末》,而书法则临摹唐代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碑体字。

蒋经国是个聪明人,他明白父亲开给他这份书单的真正含义,是要将他去国十二年在苏联习得之偏差思维尽早扭转过来。秉承中国传统的孝思,蒋经国明知意识形态之事不是一两天所能改变,但是,他还是在信上极力迎合父亲的意旨,极力做反省和悔忏的工作。所以蒋经国在家书中表示要去除他自己心中的“恶劣思想”,并期许自己要“以孙总理之主义为唯一思想,以吾父之事业为一生志愿,此儿今日志也。此后必将力折少年血气之‘勇’,勉忍小忿,而就救国之大谋,或可略副  大人对儿热望也”。

▲1943年蒋介石夫妇视察中国驻印军

尽管如此,证诸尔后蒋经国赣南经验之所作所为,滞留苏联近十二年之思维印记何能轻易抹去?其意识形态难以跳脱“布尔什维克”框架。

蒋介石为他请了徐道邻当家庭老师,指点他读古书,写文章,练毛笔字,把孙文学说、三民主义及儒家思想等灌输给蒋经国,期待蒋经国知今是而昨非,陶铸成具备三民主义思想的革命青年。

蒋经国这段埋首读书的时间并不算长,从1937年5月到1938年1月,他在溪口老家闭户读书八个月。

谈起蒋经国的老师,吴稚晖应该是第一人,这位主张无政府主义、首倡勤工俭学的国民党党国大佬是蒋介石相当推崇的老师。所谓经师、人师,吴稚晖不仅仅是蒋经国的经师,更是蒋经国的人师,在某些作风上,蒋经国有吴老的形影,唯独无政府主义找不着一丁点痕迹。

要以八个月的“补习”衔接之前十二年的学习断层谈何容易,更何况这段时间正是蒋经国人格形塑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换言之,蒋经国的青年时代是完全在苏联度过的,即便是一块钢,也已经熔入苏维埃的大洪炉里,淬炼、形塑为不折不扣的布尔什维克。蒋经国会因为父亲给他开的一长串书单而彻底脱胎换骨吗?

即使闭户读书,和外界处于半隔绝状态,蒋经国仍未忘情苏联—在往昔潜意识中视之为“祖国”发生的各种事件,并通过委员长寓所取得信息便利的机会,随时随地取阅有关苏联的最新时事。这正足以说明蒋介石为儿子设计的“洗脑”课程和蒋经国定型的思维存在着若干凿枘难容、扞格不入的矛盾。

例如其于1937年6月21日给蒋介石的信,说:“前日儿详读大人在报上所发表之大学生暑期服务谈话,此诚今日救国之要举,吾国自古以农立国,农业经济即国家经济。但因年来内忧外患,农业日趋凋敝,农民日益贫困,故复兴农业,实为目前复兴民族最急之务。

而服务乡村,不但教导农民,同时习练勤俭、诚实之生活,多采农民之意见,尤为大学生在农村服务时应取之态度。我国数十万之学生,如能在暑假期内全数散布农村,勤恳为社会服务,必能得极大效果也……儿现已读完孙文学说、三民主义、建国方略、军人精神教育及三民主义之哲学的基础诸书,刻正开始详细摘记各书要点及儿个人见解。”

蒋经国在写这封家书时,脑中是否仍留有苏联集体农场之形影犹未可知,但其主张大学生“在暑假期内全数散布农村,勤恳为社会服务”,不又与斯大林实施指令式计划经济,学生大量投入集体农场的场景若合。

摘自《蒋介石父子1949危机档案》作者:王丰,现代出版社 授权合作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