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我国一边保护扬子鳄,一边又将扬子鳄送上了餐桌?

扬子鳄是我国所特有的一种珍稀物种,原本在我国非常常见,在过去是制作轻型盔甲的原材料之一。但由于人们长期猎杀,栖息地被破坏,以及食物不足等原因,导致我国野生扬子鳄数量不断减少,据估计现如今野生扬子鳄数量只有200条左右,其中只有50条属于成年扬子鳄,正因为如此,它们才会被IUCN列为极危生物,比大熊猫的灭绝危险等级都高,为了保护它们,我国将其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大熊猫一样都是受到最高等级的保护。

但是另一方面,扬子鳄又被我们端上了餐桌,正大光明的享用,而不会受到法律的惩罚。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扬子鳄的保护与食用

实际上,保护扬子鳄和食用扬子鳄一点儿也不冲突,原因是因为我们保护的是野生扬子鳄,食用的是饲养的扬子鳄。

早在1979年时,我国就开始将一部分扬子鳄培养“子二代”品种,子二代的产量较大,幼崽成活率较高,可以在短时间内增加鳄鱼的数量,而且一条鳄鱼从出生到出售的周期只要5年时间,能够满足人们食用的要求。自从人工养殖扬子鳄以来,扬子鳄的数量就不断增加,如今养殖扬子鳄的数量达到了15000头,甚至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而增加生产。

另一方面,子二代在人工环境中长大,虽然它们也是鳄鱼,但狩猎能力、生存技能等较弱,导致它们难以适应野外生活,所以无法被放生,这些人工养殖的扬子鳄经过林业部门审批后,可以出售食用,而出售所获得的利益反过来又可以当做保护野生扬子鳄的资金。正是因为如此,扬子鳄才能合法地进入我们的餐厅。

另一方面,鳄鱼皮也是名贵的皮革,传说中黄帝所使用的“鼍鼓”就是用鳄鱼皮制作而成。被当作食用的鳄鱼,皮革也会被二次利用。

养殖扬子鳄的放生

事实上,我国一直在放生人工繁育的扬子鳄,前阵子更是一口气放生了530条扬子鳄,是历年来放生数量最大。

但是此次放生并不是随意地将它们放归野外,而是一项科学、严谨并且长期的项目。科学家们首先会从众多人工繁育的扬子鳄中挑选适宜放生的个体,这些个体要进行DNA检测,防止近亲交配;然后再对符合规则的扬子鳄进行野化训练,让他们具备一定的野外生存能力。

同时,这些放生的扬子鳄还会佩戴检测设备,能够让科学家们长期追踪到它们的行为习惯,野外活动轨迹等,为下一步制定保护野生扬子鳄计划做参考。

扬子鳄属于湿地生态系统中的一环,在过去我国南方地区湿地众多,但现如今已经被改造成了水田,导致扬子鳄的栖息地不断缩小,以至于无法贸然将养殖扬子鳄放归野外。

现如今这些扬子鳄的放生地,是已经完成生态修复的扬子鳄栖息地,栖息地内的原居民已经完成迁徙,如果野生扬子鳄在活动的过程中,对当地村民的经济财产造成损失,地方政府会进行赔偿。

也就是说,我们人工养殖的扬子鳄有两个用途,能够满足野化需求的扬子鳄会对它们进行野化训练,之后将它们放生到原有栖息地内;无法满足野化需求的个体,经过林业部批准,可以被端上餐桌食用。但值得注意的是,野生扬子鳄受到我国法律的保护,禁止故意伤害以及食用。

为什么要保护扬子鳄?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矛盾点,明明人工养殖的扬子鳄已经达到了15000条,并且还在不断增加之中。而且人工养殖的扬子鳄也能够通过野化被放归自然,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什么要投入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来保护扬子鳄呢?

之所以要保护扬子鳄,其实是因为它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通过保护它们,能够更好地保护当地的生态系统。

鳄鱼刚出生后就会捕食,此时它们体型较小,主要的捕食对象是各种昆虫和小鱼小虾等;另一方面,此时的小鳄鱼也是水生生物的食物来源,只有1/10的概率小鳄鱼会长大到成年。

等到小鳄鱼成年之后,它们又会成为当地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掠食动物,有效地控制当地的鱼类种群数量以及种类。

另一方面,鳄鱼还能够为当地的动植物创造栖息地, 在季节性干旱的地区,鳄鱼会挖掘水塘保护当地的鱼和其他水生生物,如果没有了鳄鱼,那么经过周年往复的季节性干旱的河流,生物多样性就会大大减少。

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又关系着我国防洪工作。湿地可以在雨季时储存大量的水,在旱季时湿地的水又会流向河流之中,给河流提供补给水源。一旦湿地面积减少,那么当地的洪灾泛滥次数将会增加,比如:在过去云梦泽可以调节着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灾,而云梦泽消失之后,长江泛滥次数明显增加,现如今还是在三峡大坝的作用下,才减少了长江泛滥。

正是因为扬子鳄对当地生态环境至关重要,所以我们才要保护扬子鳄,而人工养殖的扬子鳄无法发挥生态功能,只能保留扬子鳄的基因,唯有生活在野外的扬子鳄具有生态功能,所以我们才要大力保护野生扬子鳄,合理开发利用人工养殖扬子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