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脸上都长着“小蜘蛛”,有人高达百万只,科学家:问题不大

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脸上,生活着大量的活物,它们依靠你的脸生存,但你用肉眼难以看见它们。

脸上的蜘蛛不是虫

这些生物被称为寄生虫,但它们其实不是虫。它们和蜘蛛一样有八条腿,有触角,身子只有两部分,小小的头部和大大的腹部。

图:蜘蛛结构

蜘蛛无人不晓,但说起它们很多人就懵圈了,它们简称为螨。螨虫与蜘蛛同属蛛形纲,只不过大多数螨虫很小。小点的不到0.1毫米,大点的红色天鹅绒螨也仅有2厘米,对比它的外观更容易让人接受螨与蜘蛛的近亲关系。

图:红色天鹅绒螨

一说到节肢动物,我们最先想到的是昆虫,因为节肢动物门下的昆虫纲已知种类高达百万种,遍布世界各地。

图:蛛形纲

实际上,节肢动物门下,还有蛛形纲,也叫做蜘蛛纲,其中包含了螨、蜘蛛、蝎子、壁虱等。蛛形纲与昆虫纲并没有什么关系,是节肢动物下的一个独立纲,因此蜘蛛、蝎子、螨并非昆虫,这是大众的知识盲区。

图:六足虫纲

昆虫纲也叫六足虫纲,大多数为六足,身体分三段头、胸、腹。蛛形纲大多数为八足,身体分两段,利用书页状的“书肺”,也叫肺囊,进行呼吸,分布在腹部的前端。

图:蜱虫

其中螨类属于蛛形纲下的蜱螨亚纲,其中包括了蜱和螨,外形都近似蜘蛛。蜱主要寄生在野生动物、家畜身上,偶尔也会对人体进行叮咬,从而引发疾病。一般来说,这些疾病并非来源于蜱自身,而是动物,蜱虫只是人畜共患的传播者。

说起蜘蛛、蝎子与剧毒密不可分,其实蛛形纲中,它们仅占少数。有毒的蛛形纲一般个头较大,生活在陆地上,毒是在恶劣环境中为了抵御天敌或者捕猎,提高生存率,从而演化出的技能。

螨与蜱的寄生机制,决定了它们并不存在竞争与狩猎关系,而毒素会违背“宿主生,我生”的原则。即使在历史长河中,某些带毒的寄生虫出现,也很快会与宿主共赴黄泉,难以长存,平衡才是大道。

人脸上的螨虫,最多高达数百万

螨虫并非人类与生俱来的,螨虫的祖先在很久很久以前适应了在人体生存的能力,然后人传人,代传代。脸螨搬到你身上,或许是你刚出生时,父母看到你胖嘟嘟的小脸,情不自禁跟你蹭了蹭脸,从此它们便与你同生共死。

目前已知的螨虫总类高达5万多种,但寄生在人体的仅有两种,分别为毛囊螨、皮脂腺螨,一般都统称为螨虫。长得较大的约0.4mm(少见),大多数为0.2mm,肉眼难见并非只因个头,还有隐藏在毛孔中。

我们可以将透明胶带贴在脸上,再撕下来粘在玻片上,然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它们。当你放大显微镜,玻片上薄薄的皮屑中如同一个小型森林,而你脸上平常看不见的绒毛如同森林中的一棵棵小树。这些小树在脸上被胶带拔起时,有一部分会带着根部的油脂与毛囊。当你继续放大显微镜,你便会在毛囊与油脂中发现有些东西在动。

人类身上有千万个毛囊,这些都是螨虫的家,少则住上三六口,多则住上600多口,相乘一下,全身数量可想而知。美国科学家曾在《自然》发表过一项研究,其中描述了极少数人脸上同时生存着300万多只的螨虫(怕引起不适,不放图了),而且所有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螨虫。

百万级只存在于极少数人,极少数情况下。通常人体免疫系统会控制螨虫的数量,在普通人群的调研中,平均每平方厘米生存着0.7只螨虫,按照通常人脸大小来估算,脸部正常的人群螨虫数量在250只左右,如果出现痘痘则会提升到几千只。

螨虫平常主要“宅”在皮脂腺与毛囊中,因为这里丰富的油脂是它们的食物来源。分泌油脂是人类褪去毛发后演化出的机制,可以形成脂膜,阻隔皮肤水分蒸发,防止在烈日变得干燥。只有在夜晚,你睡得正香时,螨虫才会偷偷爬到表面,进行交配,然后爬回家产卵。

生态平衡

生活在我们身体上的螨虫像吞金兽一样,没有“排污口”,平衡着我们脸上多余的油脂却不会产生代谢污染。对于螨虫来说,脸皮是壮丽的河山,它们只是这片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在这里,它们创建自己的王国,防御机制与油脂可以控制着它们的数量。不过,身上无螨是不可能的,如果追求极端的洁净反而会损害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