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劝谏一位宰相多读书?

《论语》有云:“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在这纷纷扰扰的环境中,能得一两个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的知己好友实在是人生的一大幸事。然而很多时候,朋友间最好的组合不是相似而是互补。

北宋名臣寇准是个出了名的直性子,最不善察言观色,但也正是因为有见解又是直言敢谏的性格才使他得到宋太宗的赏识。端拱二年,寇准在启事殿内奏事,由于语气太冲,宋太宗被气得龙椅都坐不住了,打算离开。没想到他刚从御座的台阶上下来,寇准竟然立马上前一把扯住了他的衣摆,非要他重新落座听自己把话说完。旁边的侍从被惊得目瞪口呆,但宋太宗却反倒没了脾气,重新落座听他说完了话。寇准犯颜直谏让宋太宗很生气,但很快他就平静下来不再计较寇准的失礼,而是认真地考虑了他的建议,并决定同意按他说得做。

次日,宋太宗高兴地对臣下说:“我得到寇准,就像唐太宗得到魏征一样。”那天,寇准到底和宋太宗说了些什么,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正是因为那个耿直而大胆的举动,让宋太宗对眼前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之后,寇准也一直保持着自己的初心,凡是他认为正确的事,他一定会直言陈述,而且不论用何种方法都要让对方听进去。就这样,宋太宗越来越倚重寇准,甚至某天把外邦进贡的宝贝“一通天犀”加工成了两条衣带,一条自己用,另一条给寇准用。

三十二岁那年,寇准出任同平章事(宰相)。时人无不称道寇相足智多谋又正直敢言。只有一个人说:“寇准是奇才,只可惜在学问上面还是不够的。”(寇准奇才,惜学术不足耳。)原来这个人是寇准的莫逆之交:张咏。

张咏和寇准是同科进士,也是一个很有能力、品格端正的人,或许是因为惺惺相惜,他和寇准一见如故,并且有了数十年的友谊。他欣赏寇准的才干,但也比别人更了解寇准的不足之处。宰相之位非同寻常,一举一动都关系着天下民生,因此他不无忧虑。

说来也巧,这天寇准到陕西出差,张咏恰好也在陕西。这可真是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两人相见不免畅谈痛饮一番,临别时,寇准问:“你还有什么要指教我的吗?”张咏当然想让他多读书,可转念一想,寇准现在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了,而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地方官。如果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对他说:“你要多读书。”这也未免太让人难堪了。于是他状似感叹地对对方说:“《霍光传》不可不读也。”

寇准真的回去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汉书·霍光传》,当看到“光不学无术,谋于大理”时,他顿时明白老友的意思了。汉代的霍光是能臣也是权臣,但因为读书太少,难免不明事理,最终失去了皇帝的信任以致在去世后给自己的子孙留下抄家灭族的结局。张咏这是提醒他要引以为戒,务实创新的同时也不要忘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寇准是直脾气,说话的方式直来直去;张咏心思巧妙,说话的方式委婉含蓄。两人可谓是刚柔互补。更难得的是,寇准虽身居高位,却始终虚怀若谷,没有因成就而骄矜。而张咏也始终把对方当成可以信任的朋友,没有因为他是宰相而缄默。他对于寇准而言,既是益友,亦为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