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挖的一个水塘,时间久了自然生鱼,这是怎么回事?

老人爱钓鱼,家里附近也有一个小河,雨季雨水丰沛,小河被填满,鱼还是比较多的。但是到了旱季断流,小河就干涸了,鱼自然也就消失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理解,鱼的出现是因为河水从上游携带而来。

那么如果在无人的山上挖掘出一个水池,并不放养鱼苗,但时间久了,水池中就自己生了鱼,这是怎么回事?难道鱼儿真的可以无中生有,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可能感觉到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受到了挑战,但实际真实的原因远远没有那么复杂。

这些鱼都是从哪里买的?无中生有?

新挖的一个水塘四周并没有水的流入和流出,但是过一段时间水塘内就有了不同的鱼类,首先可以确定的是这些生命必然不是无中生有的,它总会有自己的来源。水塘中的水可以是雨水,一个夏天的雨水就可以让一个新的水塘填满,再过两年水塘中就会出现一些生物,当然包括鱼类的存在。

大雨冲刷着水塘周围的泥土,某些泥土中就可能携带着未被孵化的鱼卵,遇水后开始孵化,甚至一些特殊的鱼类可以在泥土中生存潜伏很久的时间。例如比较著名的非洲肺鱼,当旱季到来,这些鱼类会提前钻入地下湿泥里,身体会分泌出一种粘液把自己包裹着,就这样等待雨季的到来。

有水的地方就会有生命,水塘刚刚形成附近的水鸟以及一些小动物会到这里嬉戏,它们的双足可能会携带一些鱼卵,到了新的环境里这些鱼卵开始孵化,荒芜的世界里生命便开始出现。

科学家此前曾通过实验证明了鱼卵也是可以通过动物的肠道进行传播,这种方式被称之为动物体内传播。

来自匈牙利的一群科学家用鲤鱼的卵来喂养野鸭,八只野鸭各喂食了500颗鲤鱼卵,科学家从野鸭的粪便中收集到了12枚,但最后只有3枚成功孵化出小鱼。虽然数量很少,但至少我们知道了鱼卵通过类似的方式是可以实现传播的。但如果换成是哺乳动物来吃的话,卵就很难保存下来,而对于一些水鸟就相对容易一些。

背后的重要机制

发生如此现象的原因在于鱼类的繁殖能力,以鲤鱼为例子,每条鲤鱼在一个繁殖周期内就可以产下150万枚的鱼卵,正常情况下这些鱼卵全部都可以正常孵化。而在鱼类的产卵期,一些水鸟的主要食物变成了鱼卵,科学家曾在意外死亡的水鸟胃里发现百分之百的鱼卵。如果水鸟飞到其它的水域,这些鱼卵部分可能随着粪便排泄到新的水域,最终孵化出小鱼。

在民间就有一种说法“千年草籽万年鱼籽”,这足以说明鱼卵的抗逆能力,即使经过很复杂的恶劣环境,它们也可以顺利的孵化成长。例如亚洲鲤鱼在北美的泛滥,鱼类繁衍能力很强同时鱼卵抗逆性强,再加上新的环境中鲜有天敌存在,最终导致鲤鱼的泛滥。

说在最后

新挖的水塘出现鱼类这并不是无中生有,只不过产生鱼的很多过程并不是非常明显,这让很多人怀疑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地球上的生命的确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大约38亿年前地球上的有机质在原始海洋中聚集形成简单的单细胞生命。

虽然单细胞生命很简单,但我们知道这个形成过程必然是十分复杂的,毕竟生命的出现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情。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