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明君与贤臣之间的经典事例?

唐朝开国时期,许多将士战死沙场,为国捐躯。为了表彰他们的功绩,朝廷就出台了恩荫政策,让这些功臣后代能承袭祖辈官爵。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少人看到这是一条平步青云的捷径,因此纷纷弄虚作假,伪造家世,谎称自己是功臣元勋的后代,借此骗取恩荫资格,时人称之为“诈冒资荫”。

古代信息不透明,官府也难辨真伪。这些资历造假者只要能自圆其说,成功行骗的概率还是很大,所以以身试法者越来越多。唐太宗李世民得知这一情况后感到非常头疼,但也没其他办法可以整治,于是便颁布敕令,要求造假者主动自首,否则一经发现立即处死。

在重刑压力,造假者人数锐减,一些此前成功骗取恩荫资格的人也主动向朝廷交代问题。然而还是有一些人心存侥幸,试图蒙混过关,结果一个叫柳雄的倒霉蛋就这样撞到了枪口上。

李世民本来就对这件事很有怨气,柳雄落网后他当即决定严肃处理,杀一儆百。不过李世民是个追求法治理想的帝王,所以尽管他在此前的敕令中已声明过造假者死,但为了程序合法,他还是将柳雄交给大理寺(掌刑狱案件审理,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院)处理。

然而李世民万万没想到,这件由他钦定的铁案在经过大理寺审讯后却推翻了死刑判决,改为流放。得知这一消息后,李世民大怒,当即将这案子的主审人、大理寺少卿(相当于最高法院副院长)戴胄招至御前问话。李世民怒气冲冲地对戴胄说道:“朕早就下旨昭告天下,诈冒资荫者不自首就要受死,你现在改判流放,这是要让朕失信于天下人吗?”

面对皇帝的问责,戴胄面不改色地说道:“天子的敕令出于一时之喜怒,而国家的法律却是布大信于天下。陛下知道柳雄奸诈狡猾,明知故犯,所以打算杀他。但为了程序合法,陛下将他交给了大理寺。而大理寺断案就要以法律为准绳,不能因一个柳雄而让大唐律法失信于天下人,此乃忍陛下个人的小忿而存律法的大信也。”

听完戴胄的这番话,李世民转怒为喜,高兴地说道:“卿能执法,朕复何忧!”

“戴胄犯颜执法”并不是一件特别大的事件,但造成的影响却极为深远。戴胄为捍卫唐律权威,不惜犯颜直谏,推翻皇帝的判决,勇气实在可嘉。但更难得的是,作为至高无上统治者的李世民能放下个人威严,采纳戴胄的依法判决,由此可见这位千古明君从谏如流的决心和对法律的尊重。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贞观政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