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北宋名相毕士安是怎样一个人?

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七月,北宋首辅宰相李沆去世。一个叫毕士安的大臣升任吏部侍郎、参知政事(副宰相),接替了李沆的工作。

毕士安本名毕士元,因为名字中的“元”与宋太宗的皇子“元佐、元侃”有重字,犯王讳,所以改为了“安”。

毕士安28岁中进士,正式步入仕途。此后便是漫长的官场爬坡之路。从幕府书记员到地方团练使、观察使推官,再到大理寺丞、权知开封府事(代理开封府尹,正职一般由亲王挂名)。几十年下来,从地方到中央履职经验丰富,一步一个脚印登上高位。

毕士安出任参知政事后,宋真宗打算给他配个副手,于是就让毕士安自己举荐个人。毕士安回答道:“宰相者,必有其器,乃可居其位。臣驽朽,实不足以胜任。寇准兼资忠义,善断大事,此宰相才也。”宋真宗让毕士安找一位副手,毕士安却认为自己的才能最多也就是当个副手,寇准才应该来当宰相。

寇准是朝野上下公认的大才,早在宋太宗时期就出任过参知政事。然而他过于刚直,经常犯颜直谏。所以无论皇帝还是同僚,都对这个人颇为头疼,他的仕途也因此浮沉不定。

听到毕士安如此强烈推荐,宋真宗便说:“寇准才能是不错,但听说他好刚使气,难以服众。”皇帝话音未落,毕士安马上答道:“寇准为人方正,慷慨有大节,忘身徇国,秉正道而去奸邪,所以与小人势不两立,满朝文武无人能及。今天下之民虽蒙圣恩得以休养生息,可西北党项跳梁小丑蠢蠢欲动,这正是起用寇准的最佳时机。”

在毕士安的一再推荐下,宋真宗终于决定让毕士安和寇准同拜平章事(宰相)。不过毕士安兼监修国史,这是首相的特权。所以寇准还是相当于毕士安的副手。

寇准这边刚刚上任,另一边马上就收到了针对他的举报信。举报人是一个叫申宗古的平民百姓,罪名很严重:与安王赵元杰勾结谋反。一个小老百姓能掌握到亲王和宰相谋反的证据,这事怎么看都让人觉得不靠谱。可是宋真宗竟然决定受理此案,并命人彻查。

寇准虽为人刚正,可面对这种要抄满门的大罪也是惶恐不安。而朝臣们更是对寇准避之不及,唯恐跟他多说一句话会牵连到自己。关键时刻,毕士安再次挺身而出为寇准辩白。

毕士安以宰相身份亲审此案。他命人将申宗古打入大牢,严加审讯。这案子本来就充满矛盾,破绽百出,所以申宗古很快就架不住审讯,将冤枉寇准的事情全部招了出来。作为一名资深老干部,毕士安知道此类案件如果一定要搞个水落石出,势必会拔出萝卜带出泥,引发朝廷动荡。所以他在掌握了案情细节后不再继续深挖,只是将这个喜欢被人当枪使的申宗古一刀砍掉,然后就此结案。如此一来,寇准洗清了冤屈,案件的幕后主使也因被人掌握了证据不再敢肆意妄为。

从此案的处理可以看出,毕士安不仅有识人之明,谦恭之态,而且在处理具体问题时也能考虑全局,面面俱到。

景德二年(1005年11月14日),毕士安去世,享年六十八岁。宋真宗为表彰其对国家的贡献,追赠太傅、中书令,谥号文简。

参考文献:《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