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近几十年变化多大?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被称之为“母亲河”,全长约5464公里,该河流中上游以山地为主,并且中途会经历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所以会携带大量的泥沙,它也被称之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每年都会携带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所以黄沙的数量非常大,而剩下四亿吨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

也就是说,黄河的变化正在触发新的平原区域发展,泥沙正在改变地貌,不过近些年来,我国加大对黄河的整治,也减少了不少的黄沙流入到下游地带,主要依靠植树造林等方式为主。而最近,美国宇航局(NASA)发布了关于我国黄河三角洲的变化报告,引发了不少热议。

美国卫星又来了,看到黄河三角洲已巨变

这两组照片主要是对比了1989年到2020年的大变化,可以说美国卫星看得清清楚楚。可以明确地说,31年黄河三角洲已经确实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在1989年的卫星图像我们可以看到,黄河三角洲基本上大范围都是“沙流”,其中大部分地区都是保持无利用的状态,海水一片“浑浊”,主要就是黄河流水入海所产生的迹象,所以看起来确实也比较原始。

而在2020年拍摄的黄河三角洲,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这个区域已经是“农田”覆盖,绿色植被非常多,已经是大片被覆盖,同时黄河的河道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其中分为两波状态,这就是31年的巨变,黄河三角洲已经在整治之下,出现了明显的转变,同时在沿海地区,我们也看到“海水”也并不是那么浑浊了,很多区域已经变清,所以这完全靠人类手工改变地黄河情况。

当然,这也是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环境转变,大片的绿色植被地区已经让这里所形成的“冲积平原”更加的稳定了,所以是非常有利于生存,同时“冲积平原”的利用率也变高了,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如今黄河三角洲已经属于位置优越地带,并且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类型,还建立了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托湿地生态,旅游产业也得到开发。

黄河三角洲变化有多大?

上面美国宇航局(NASA)的图像我们也看到了,确实黄河三角洲的变化巨大,30年巨变已经清晰可见,如今该地区的生态系统非常优越,以野外盐生草本植物群落为主,由于近海的地区的含盐量高,所以只能用这种植物为主。同时柽柳也是主要的湿地植物之一,并且形成了形成天然海防林带,农作物主要就是以小麦、玉米、高粱、棉花等为主。

所以植物群体在黄河三角洲已经稳定形成,而动物也就很多了,并且湿地、沼泽地带还分布十分稀缺的鸟类,例如稀有生物燕隼、小天鹅等31种,整个黄河三角洲区的——区内鸟类共有283种,鹭、鹬、沙锥等涉禽或沼地鸟特别多见,所以黄河三角洲如今也不是属于“贫瘠”的状态,已经成为了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区域,这可能也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带来的效果之一。

总结

黄河三角洲很明显的改变,已经成为了我国重要的经济,动植物种群的重点区域,同时由于黄河的治理得当,如今下游的泥沙堆积现象也减少了很多,所以如今的黄河三角洲已经高效生态经济区,大家应该也不陌生了,这算是我国的又一大工程,黄河三角洲虽然经历了多次变迁,但是并没有大规模的改变黄河面貌,所以如今还是保留了不少的原始状态。

而如今美国宇航局(NASA)利用卫星拍摄,发现我国黄河三角洲在31年之中的“巨变”,已经感觉到非常的惊讶,没想到如今的黄河三角洲已经不再是原来的状态了,大片植被覆盖,海水变清一目了然。

最后说明一个问题,“冲积平原”如今得到了保护,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在它的例外一方面,其实换个号三角洲也面临到了其他问题,例如在全球气候的变化之下,冲积平原非常容易受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冲积平原本身就不太稳定,如果再受到海水的侵蚀,那么对动植物群体,近海区域的影响肯定是存在的,所以这也是为何如今建立“海洋堤坝”的原因之一。

所以包括黄河三角洲在内,海平面上升也会让其受到一定的影响。当然从这里我们也说明了一个问题,气候问题是如今人类生存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旦气候出现临界点,全球的近海地区都可能受到影响,这就是海平面的威力,这并非是危言耸听,全球海平面都在逐步地上升之中,我国也是如此,黄河三角洲地区可能也是一样的,所以科学家们呼吁全球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