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东岛野牛来历不明,牛粪中隐藏着答案,牛和岛都是我国的

在我国西沙群岛的东部,有一座岛叫做“东岛”,东岛是西沙群岛中面积第二大的岛屿,是由上升礁和珊瑚贝壳组成的岛屿,在该岛西侧建有码头,我国的海军守备队在岛上驻防。

东岛上有一处特殊的景观,它就是“野牛群”,关于这群野牛是怎么来的,就连驻防在这里的官兵也不知道,他们只知道在很久之前这里就存在着野牛了。

然而要知道的是,西沙群岛远离大陆,而小岛上又难以独立演化出野牛,所以这群野牛必定是人类带上岛屿,为了研究这里的野牛是怎么来的,科学家们来到了这座小岛。

东岛上的野牛

东岛属于热带海洋气候,岛上的水热条件较好,土壤也满足植物的生存条件,所以这里的植被茂密,生长着大量的麻枫树、草海桐、银毛树以及椰子树、木麻黄等。

密布的植被吸引了海上的海鸟们,有些候鸟在迁徙季节时会来到该岛上歇歇脚,但更多的是当地的水鸟,它们终年生活在这里,并且会在岛上的森林之中筑巢产卵。

茂盛的植物也给当地的野牛群提供了食物,虽然东岛面积不大,只有1.7平方公里,但最多时这里生活着大约500头野牛。

关于这群野牛的由来,最早的记录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西沙驻军时就发现了这群野牛,但这群野牛的体型矮小,瘦弱,似乎走入了演化末期。后来人们又从大陆运过来几头体型健硕的牛,改良了当地野牛群的基因,才使得这群牛继续生活下去。

关于这群野牛的来历,最初有人认为是汉朝时伏波将军从大陆带来了一群黄牛,将它们放养在各个岛屿上做补给,但由于其他岛屿环境不适,导致野牛群没能存活,只有东岛上的黄牛存活了下来。但是这个说法没有被科学证实。

野牛的来历

科学家们来到东岛上考察时,发现了东岛上有一个小水塘,虽然小水塘的面积不大,即使是在雨季时水深也只有1米左右,而在旱季时小水塘几乎干涸,只有少量的储存,并且含盐量也不低。但这座小水塘却是维持野牛生存的关键,它们每天都会来这里饮水、嬉戏,并且会在水塘周围留下牛粪。

而牛粪,就是科学家们研究东岛野牛起源的材料之一。

我们知道,小水塘中会积蓄大量的固体物质,这些物质会随着时间而慢慢沉降到水塘底部,形成一层层的沉积物,科学家只需要精确知道每一层沉积物的时间,就能够判断出野牛登岛的时间,这是因为野牛的粪便也会混入水塘中。

在野牛登岛之前水塘的沉积物中肯定没有牛粪,当出现牛粪时就是野牛登岛的时候。

根据水塘沉积物,科学家们知道了在大约1300多年前,岛上水塘的位置还在水面以下,这里的沉积物有许多海洋生物。再之后,水塘中出现了鸟粪的痕迹,以及种子和植物的沉积物,说明此时已经位于海面之上,并且已经有了动植物。

到了水塘顶部25厘米的位置,里面就含有了大量的野牛粪便,通过碳定测年法,科学家探测到的年份是350±40年,再加上采样的年份是在2003年,由此可以得出野牛登岛的时间大约是在1653年前后。

1653年正值明末清初,我国社会动荡,可能是一小部分人为了躲避战火带领族人们乘船来到了这里,由于牛是非常重要的家庭财富,所以也和人类一起来到了这里。后来人们又离开了这里,只是不知道是牛逃到了野外,还是没来得及带走牛,导致这些牛被留在了当地。

由于原始牛的数量不多,导致牛不断近亲繁殖,以至于后来个体矮小,奔跑速度较慢,如果不是人们又带来了几头健硕的牛改良了它们的基因,或许它们难以存活到现在。

总结

现如今,这些牛依旧生活在这里,俨然成为了东岛的名片。只是生活在这里的牛有时也会带来破坏,它们不断啃食植被,使得当地的海鸟筑巢时受到挑战。不过当地的驻防官兵会定期检测它们的数量,一旦过多将会杀死一部分,而过少时也会主动保护它们,目的就是为了让这座岛屿的生态链能够健康稳定的运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