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建成已经15年,三峡水库成了鱼儿天堂,最大的鱼有多大?

三峡大坝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工程,1994年动工修建历经12年,于2006年修建完成投入使用。三峡大坝全长超过3000米,高度181米,正常蓄水高度175米。

长江和黄河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早期人们生活在沿河两岸,河水的冲刷也带来富饶的土地和丰富的鱼类资源,促进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但同时长江也是世界上第三大的河流,在中国境内绵延将近6300公里,雨季来临长江两岸非常容易发生洪水泛滥,并且发生率极高,给沿岸生活的居民带来生命财产的威胁。

而三峡大坝的修建可以改善长江的洪水泛滥,保护长江下游平原地区370万亩良田以及超过1500万人口的生命安全,这是一项利好的工程。大坝的修建让三峡水库水位上涨超过百米,15年以来已经成为了鱼类的天堂,那么最大的鱼有多大?

长江里的鱼

长江是我国境内非常重要的水系,有着非常丰富的鱼类资源,淡水鱼的种类超过300种,如常见的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还有很多特有的鱼类和哺乳动物,曾经的长江可谓是动物的世界鱼类的天堂,但是随着发展沿岸渔民的过度捕捞、非科学捕捞,让长江里的鱼种类越来越少、数量也越来越少,我们已经面临着无鱼可捕的尴尬局面,因此说十年禁渔期来得正好。

在长江两岸的渔民口中相传着这样的谚语“千斤腊子万斤象,黄排大了不像样”,在这个谚语中说了三种鱼类,分别是腊子、象和黄排,它们指的就是中华鲟、白鲟和胭脂鱼。

首先来说中华鲟,普遍认为是长江里的最大鱼类,比较常见的个体在1米左右,罕见的可以长到5米长,体重超过600公斤。这是一种硬骨鱼类,有着非常漫长的演化史,其祖先最早出现在1.4亿年前的白垩纪。这是一种洄游鱼类,它们主要生活在长江入海口浅海域,每年的春夏两个季节,中华鲟将溯游而上3000公里,来到长江上游的金沙江一带产卵。但是随着大坝的建立,中华鲟已经无法去到上游,只能寻找新的产卵孵化地,位于葛洲坝下游。

生产后待小中华鲟生长到15cm左右,它们再一起回归顺流而下在海洋中成长,直到性成熟后才和它祖辈一样溯流而上去产卵,这个过程大约需要超过10年的时间。其实可以看到三峡大坝上游即使存在中华鲟,它也无法再继续进行繁衍生长,短时间内是无法彻底改变溯游鱼类习性的。

其次就是白鲟,很多人喜欢把这种鱼类称之为象,就是因为它独特的外表,有一个长长的吻如象鼻一样,因此才被称之为象鱼。在生物学分类上是匙吻鲟科白鲟属下的成员,又称之为中华匙吻鲟。这种鱼类体长在2-3米,重量在300公斤左右,有记载发现最大的一条白鲟长度达到7.5米。但比较可惜的是白鲟已经灭绝,未能成功走进2020年,它已经成为了历史。

最后就是胭脂鱼,这是一种被称为“长江美人鱼”的鱼类,是我国特有的淡水珍稀鱼种,在它总成熟后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像是丑小鸭向白天鹅的转变。但是胭脂鱼也是洄游鱼类,只不过和中华鲟不同,它们不会去近海,最多从长江中下游的鄱阳湖、洞庭湖出发,当然葛洲坝也会成为它们无法跨越的鸿沟。

由此可见水坝的建立对于一些洄游鱼类来说并不友好,三峡水库拦坝多年也很少有洄游鱼类,例如中华鲟的存在,但是仍然有其它很多的淡水鱼资源。相信经过10年禁渔期之后,长江里的鱼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