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齿虎牙齿那么长,张开嘴都抵到了下颚,它们如何咬住猎物的?

剑齿虎最显著的特征可能就是它们那对大“剑齿”了,其实剑齿虎并不是特指某种动物,而是有着这种显著牙齿的所有物种。它们是猫科下面的剑齿虎亚科的物种,大约在1万年前全部灭绝,这些动物和早期人类是有重叠的,或者说和人类打过交道。

有别于现在的所有猫科动物,剑齿虎亚科物种的上犬牙被演化的越来越长。

在高效的动物世界,很少会演化出没有用的东西(除了那些为了吸引异性而疯狂发展的特征),剑齿虎的牙齿当然也是如此,这些牙齿必然有利捕猎或者生存。

然而,剑齿虎张大嘴巴,牙齿都抵到了下嘴唇,它们怎么咬猎物呢?

我们先来看看大象:

大象最明显的标致之一也是它们的大象牙,它们的象牙是用来击退捕食者,以及辅助进食的,比如剥开树皮。

不过,它们是食草动物,而且象牙是向外延伸的,和剑齿虎那种有点“捕猎障碍”的牙齿有点不一样,但这个牙齿确实帮助它们更好的吃东西,而不是成为阻碍。

当然,剑齿虎不可能是食草动物,食肉动物里,有着最显著牙齿的食肉动物应该是海象!

海象的大长牙也很重要,在捕食方面它有点像象牙,海象用牙齿来“犁地”,寻找泥沙中的软体动物。

我们可以看下海象进食(如下)!

即使是这样的大长牙,进食时也完全没有问题,这是因为食肉动物不需要像我们这样咀嚼,而是直接整块吞下去。

那么剑齿虎的牙齿是不是也是这种功能呢?仅仅只是辅助饮食而已呢?

明显不是,剑齿虎的猎物比海象要大得多,所以它需要靠它们的牙齿来杀死猎物。

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长剑齿虎牙齿达到了28厘米,虽然和海象将近1米的大长牙没得比,但如果有着现代猫科动物的生理特征的话,这对大长牙确实会变成障碍。

这个是现代老虎稍微张开嘴巴的样子(剑齿虎和现代老虎可不是近亲关系,只是名字都有虎而已),其实现代老虎嘴巴能够比这个(上图)张得再大一点,上颚和下颚的夹角差不多达到60度左右,这让它们的犬牙能够扎入猎物的要害部位。

从老虎的例子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嘴巴张的大一点就可以解决牙齿的“障碍问题”。这一点也适用于剑齿虎,它们的嘴巴能够张开120度左右(如下)。

如此“血盆大口”是现在所有猫科所做不到的,或许也是为了适应大长牙而做出的身体调整。

然而,嘴巴张得越大,它的咬合力将变低,剑齿虎的咬合力绝对比现在的狮子、老虎弱许多。

于是,它们做了另外一个适应性调整——强壮的颈部。

现在发现的剑齿虎化石还挺多的,它们的头部和现在的猫科动物很不一样,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颈部十分强壮。

说到化石,你会发现很多剑齿虎的化石都是黑黑的,这个是因为很多剑齿虎化石是在美国加州拉布雷亚沥青坑发现的。这些剑齿虎被陷入沥青的猎物所吸引,结果把自己也搭了进去。

有了这个强壮的颈部之后,我们就可以想象剑齿虎的捕猎场景:当它们咬住猎物时,会用颈部力量来带动剑齿扎入猎物要害,而不是像现在猫科动物那样全靠咬合力。

如果只是说它们的牙齿和捕猎的关系的话,我想这样解释就差不多了,但是剑齿虎的捕猎方式比这要有趣的多。

它们还有几点非常特殊,一点是它们的尾巴很短,以及它们的四肢也比较短。

这两点能说明什么呢?

尾巴短说明剑齿虎不适合追捕猎物,现代的猎豹和狮子都有一条飘逸的长尾巴,长尾巴的作用就是给奔跑时提供稳定性。

而四肢较短则说明它们的力量更强,事实也是如此,剑齿虎比现代的大猫要强壮许多。

通过这两点,科学家推测剑齿虎是伏击型大猫。

我们可以再模拟下剑齿虎的捕猎:当剑齿虎发现猎物,它们融入环境的棕色皮毛(据说剑齿虎的外表和现代狮子很像)帮助它们靠近猎物,等到了一定距离,剑齿虎猛地从暗处冲出,用强壮的四肢把猎物推倒,然后张开120度大嘴咬住或者对准猎物要害(比如脖子大动脉),再用颈部的力量来将牙齿扎深,直到猎物死亡。

最后

有些科学家甚至推断剑齿虎可以会捕食猛犸象,这点的证据是很多剑齿虎化石上都有明显的伤痕。

你可能要问,这是被猛犸象撞的吗?

当然有可能,但不是通过这种关系来确定剑齿虎捕食猛犸象的。

这些有明显伤痕的剑齿虎能够存活下来说明什么?唯一的解释是它们受到了帮助,当然不可能是人类或者其它动物的帮助,而是它们同类。

所以,剑齿虎很可能和现代的大部分猫科动物不同,它们更有可能是群居的大猫,而是不是单打独斗,它们的团体也可能像现在狮子。

如果剑齿虎是群居的话,那么捕食猛犸象也就合情合理了,想想那些被鬣狗“掏gang”的大型动物就不难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