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成名,12岁被解约遣送回村,“小马云”遭遇折射的众生相

传递温度与价值,关注我不走丢,更多精彩内容尽在@读书文史。

文 | 读书君

自古以来,年少成名的事情,比比皆是。

如今,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张爱玲那句“成名要趁早”的名言,更是被许多人视为经典。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张爱玲并不是很早成名,而是很早就成熟了。她25岁的时候,心态就已经能到达了50岁老太太的水平。

不过,不管怎样,似乎谁说的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尽早成名。

在成名的这条路上,有人费尽心思,倾尽所有也没有能实现愿望,而有的人,人在家中坐,成名之路就开了过来。

比如今天要说的这位主人公“小马云”。

01 乡村贫困男娃,7岁成名,成为大众“焦点”

“小马云”,原名范小勤,江西人,2008年生于一个贫困家庭。

关于“小马云”的人物背景,大家早已耳熟能详。

2015年,7岁的“小马云”被从外地回来的村民发现和马云长得十分相像,便将照片上传网络。自此,“小马云”凭借着一张“首富脸”迅速蹿红网络。

而在他走红之前,“小马云”从未上过学,连幼儿园都未曾上过,且是村里人们眼中公认的“又脏又皮”的孩子。脏到给他一件崭新的衣裳,也能在几天后穿到看不出颜色来;皮到看到路边有老鼠,也会跑上去追,抓到后用来当玩具耍。

如此不讲卫生,且又皮又闹,以至于连幼儿园都不敢接收他。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毫不起眼的孩子,却凭着一张名人的脸走红了,连马先生都给“惊动”到了。

看到生活如此极端贫困的孩子,马先生表示愿意无偿资助“小马云”到念完大学。而其他另外不少闻声其来的公司,则更是表示,可以让小马云过上更好的生活,纷纷向小马云抛出了橄榄枝,欲要将其签约在名下。

就这样,一个年仅7、8岁的孩子,在所谓的经纪公司的包装下,一跃成为了流量“网红”。

02 到底是谁消费了“小马云”?

说起“网红”这个词,大家可能会想到许多网络红人。比如文字时代的网红,痞子蔡、安妮宝贝等,这算得上是互联网56k年代的红人,属于文字激扬的一代。

再比如前些时候,以雷人话语走红的“凤姐”、“芙蓉姐姐”。再如如今自媒体全面崛起的年代,各种走红的博主、达人,不尽其数。

在这样一个鱼龙混杂的社会大染缸里,你很难分清,这网络的背后,那所谓的网红,到底是人是Gui。

不过,不管怎样,你唯一可以知道的是,不管是谁,都想在这巨大的网络流量市场中分得一杯羹,或是为了名,或是为了财,或是为了利……

幸运的是,网络造星的成本挺低的。在这个网络市场高度发达的年代,一个被包装的网红,只要策划到位,或许只需要几个月就能为公司创造出远超成本的利润。

一些人光凭一张嘴,一张脸,轻而易举地就能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目的。

毕竟,在这个全民娱乐的年代,任何一种泛娱乐产品似乎都能被包容。这种泛娱乐的精神,似乎是到了“地老天荒”,也依然有人乐此不疲。

比如一个年纪轻轻的小马云,看起来既不英俊也不潇洒,更不机智聪明,连普通话都还未讲得顺畅,连26个字母,九九表都还未分得清,背得来,就被签约过来靠刷脸吃饭。

看,美女帅哥都成了“陪衬”,连海报都重点突出“小马云”,多强势的宣传套路。

而且,纵然“小马云”大字不认,纵然没有任何口才,也依旧能够凭借着一张“撞脸”容貌处处收割流量。

这让人不禁思考,究竟是大众消费了“小马云”,还是像无数“小马云”这样的网红消费了大众?

认真细心,其实答案也很容易找到。

“小马云”只不过是个孩子,他只要吃饱穿暖就能感受到幸福,其所创造的流量收益,不过都成为了别人口袋中的金币。

因为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流量没有让“小马云”更得更好,也没能让这个国家走出贫困。

2021年初,12岁的“小马云”被解除了合同,送回了农村。而据称,十多岁的“小马云”连10以内算数都不会解,身高也没长多少,还一直停留在几年前的模样。

对于“小马云”身体发育滞后的问题,网上甚至还引发了诸多的猜忌,怀疑。当然,孰是孰非只有当事人最为清楚,或许也正如医院开的说明一样,小马云可能患“矮小症”。

03 小马云”被解除合同背后折射的众生相

回过头来看,范小勤以“小马云”之名火速蹿红,最后又被公司解约“遣送返乡”。这从头到尾打满来算,也不过5年的光景,时间看似不长但也不短。

5年的时光,让一个原本在寂寂无闻的小村落里,无人问津,只知道抓鸡捕鼠的穷苦孩子,顿时过上了热闹人生,变得炙手可热。

这5年的时光里,“小马云”过得幸福吗?我们尚且不知。姑且算是幸福的吧,毕竟我们肉眼可见的,孩子的衣食确实比原来好了。

然而,“小马云”用了5年的时光,换来了什么?

是财富吗?显然不是。

是知识吗?显然也不是。

是命运的大改变吗?显然更不是。

5年过去了,当热潮退去,“小马云”收获了什么?

我想,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换来的是他人茶余饭后的无尽谈资,以及一股与年纪不相称的忧郁。

对于“小马云”的人生经历,可能有人会用现代版“伤仲永”来形容之。

然而,严格来说,“小马云”并非“伤仲永”的翻版,因为客观而残酷的现实会告诉你,“小马云”连“仲永”的级别都没有达到,他并没有天赋秉异的才能,只因“撞脸”而走红而已。

以上种种失败,是“小马云”的错吗?当然不是。

这是他父母的错吗?我想也不是,因为其贫困如洗的原生家庭,根本给不了他任何的指导意见。

是谁之错?或许答案在你我心中早已不言而喻。

都说“哪里有利益,哪里就有吸引力”这是亘古不变的社会法则。

自媒体盛行的年代,创造了网红”经济模式,无数的运营团队,通过投机炒作,话题炒作,商业策划等各种方式从中获得暴利。

有多少人,为了流量,为了利益,不惜牺牲孩子的成长换取财富,不惜牺牲孩子的健康换取财富,更甚至硬生生将自己三岁的孩子喂到好几十斤重。

“小马云”的走红,各种形形色色的公司、企业代表及个人,为这个极度贫困的家庭,又是送米送油,送衣服棉被。甚至要肆无忌惮地拉着一个懵圈的孩子,前后左右,上上下下地拍照合影。美其名曰为献爱心,送关怀,实则背地里,隐隐透出的是病态的价值观,功利化的个人追求。

这真可谓是“富裕之外有贫穷,网络之外有现实”,相框之外是各种众生相的嘴脸。

写到最后:

透过“小马云”,再次呼吁大家,请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少一些打扰,多一些关怀吧。

你我皆活在同一个苍穹之下,给弱势群体一个生存的空间,给幼小的孩子多一份自由和保护吧!

做人,讲点良心。

对此,你又怎么看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

图片源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赞是一种美德,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