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苏联的一级战备命令为什么会延误战机?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前,各种迹象表明德军即将进攻苏联,但苏军统帅部对此并未提出抗议或采取“明显”的制衡措施,只能说明一点,苏军一样没闲着,其60%的军队近300万人,早已秘密集结在边境4至10公里处,做好了反攻的准备。

即便如此,苏联统帅依然在寻求避免战争的外交途径,甚至等待德国人制造外交争端,再进行外交斡旋从而避免战争。在他看来,此时的苏军实力远未达到与德军抗衡的地步,需要时间去积蓄更多的力量。但这次,德国人选择了“不宣而战”。

各种战争迹象,苏联人“熟视无睹”。

德军190师集结苏德边境,尽管德国实施了战略欺骗,试图掩盖军队的调动,但如果说苏联被蒙在鼓里,对此一无所知显然不符合常理。因为德军大规模的军事准备进行了近半年,各种迹象也表明德军入侵即将开始,苏军为何无动于衷呢?

一是,“巴巴罗萨计划”原定的进攻时间是5月15日,但由于“猪队友”意大利在希腊被打得抱头鼠窜,德军统帅部不得不将对苏作战延后一个月,致使苏联得到德军入侵的时间多达14个,没有准确的时间,确实影响了苏军下一步的行动。

二是,原先在苏联工作的使馆人员、技术人员和商人在开战前2周纷纷回国,运送货物的船只甚至没有卸完货就离开了苏联港口,到了开战前一周,干脆连一艘德国船都没有。当苏联外交人员询问为什么时,德国大使却没有给出任何说明。

而边境上的迹象更能说明问题。开战前,德军飞机70余次进入苏联境内侦察,最远一次深入其纵深100多公里;甚至在开战前两天,双方战机居然发生了空战,虽然未造成伤亡,但确实交上了火;对面德军坦克的轰鸣声也在说明大战在即。

至此,各种迹象已经表明德军即将入侵,但苏联统帅依然下达前线部队不准进入野战工事的命令,并继续为拖延战争做着外交努力,甚至在战争爆发的前夜,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请来德国大使,询问“德国对苏联究竟有什么不满”。

此时的苏联统帅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判断。他认为,按照以往德军进攻波兰、法国的惯例,德国人一定会先制造一个外交争端并借机发起进攻,而外交争端必然促使双方进行谈判,尽管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但延长一段时间爆发还是有可能的。

一个叛逃者,让苏军提高了警惕。

1941年6月21日夜,借助黑夜的掩护,几百万德军和几十万辆装甲、坦克和车辆向苏德边境线移动;几千门火炮标定了射击诸元;在机场,上千架战机发出 震耳欲聋的吼声。而对面的苏军阵地,一如既往地沉寂,似乎并未意识到危险来临。

直到当天夜里,一名德军司务长叛逃至苏联一方,明确告知22日凌晨德军将发动进攻,才彻底引起了苏联统帅的警觉。倒不是他的身份有多可信,而是战争将在几小时后爆发,不得不重视这位叛逃者说的话,最起码应该在此时做些什么。

时任苏军总参谋长的朱可夫,在苏联统帅的授意下,下达了总军事委员会第一号令,命令边境各军区进入一级战备。也就是说,此时的苏军即将进入战争状态,离战争就差一步之遥,各部队要立刻进入野战工事或战斗岗位,随时参加战斗。

按理说,依据事先规定的行动代号,苏军各部会很快进入一级战备,但事后证明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件事谁都不怨,只怨苏联统帅本人。原来,随命令一同下达的,还有一份他亲自制定的、冗长的行动要求,意在避免战争。

这道长长的命令直到22日凌晨0时30分才下达完毕,1时20分命令传到各军区司令部,而集团军司令部要到2点以后才能接到此令,各师级单位从接到战斗警报至进入阵地,则需要4到20小时不等。这时的德军已越过了苏军的防御阵地。

也就是说,苏军边境各部队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执行该命令,甚至有的部队就没有接到该命令。当德军来临时,许多官兵还在宿舍内,而枪炮还大都锁在仓库里,指挥系统更是在德军的炮轰和飞机轰炸下,顿时陷入瘫痪,剩下的可想而知了。

战争初期,德军摧枯拉朽般的攻势,既有不宣而战的突然性,也有“闪击战术”快速突击的优势,但苏联统帅寄希望于外交避免战争,没有将优势兵力发挥出作用,以及不懂军事命令的简短意赅、延误战机,是苏军毫无还手之力的根本原因。

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并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