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基建投资经济价值非常迫切

牛津大学一项研究令人吃惊。和基建投资是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引擎的传统观点不同的是,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认为,超过半数的中国基建投资“毁灭经济价值”,成本超过了收益。主要吃惊在“超过半数的基建投资”这一表述。如果超过半数的基建投资都是无效或低效投资的话,那么对于目前下行压力越来越大的中国经济来说无疑是重棒一击。

面对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出口这驾马车基本停滞下来了。而且出口受制于外部约束因素较多,包括各个国家都在采取货币汇率手段促进出口,因此导致货币战硝烟弥漫。从根本上说出口拉动经济已经靠不住了。

消费特别是最终消费对经济的拉动是根本性的,也是经济转型的关键目的所在。近几年来由于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中国消费这驾马车总体说没有下滑甚至在稳步上升。目前,消费拉动已经占到70%以上,从投资、消费与出口三驾马车看,消费占比已经达到经济中的最佳状态。但必须看到的是,这种最佳状况是衰退性的,即:是在投资、出口大幅度下降情况下,相比较而使得消费提升的。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仍旧是中国经济的主要的拉动力。从国情看,中国投资潜力非常之大,若干年内成为中国经济第一拉动力毋庸置疑。这是由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决定的。目前,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依靠投资拉动不应该有疑议。

不过,投资拉动必须是有效投资,有经济价值回报的投资。否则,将造成产能过剩,银行坏账,通货膨胀。对经济没有好处,反而贻害无穷。

牛津大学认为,对中国1984-2008年间的95个公路和铁路项目进行研究后发现,其中55%的项目成本收益率(benefit-cost ratio,BCR)低于1,也就是说在它们的运营生命周期内并无经济价值。报告写道,“典型的基建投资项目不仅远未成为经济增长引擎,也未带来经济风险调整的正回报。”结论就是,不认同中国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规模基建拉动这一传统观点。

那么,中国经济增速世界有目共睹,依靠什么拉动呢?是因为大胆的经济自由化以及机构改革,如今这种增长正受到过度的低质量基建投资的威胁。牛津研究报告如此认为。这种观点是从根本上阐述中国经济增长的根本性动力。目前,中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从本质原因分析还是36年来的市场化改革与开放。这是总根源。

但是,其根本否定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力以及认为一半以上的中国投资是没有经济价值的投资,也值得商榷。即便基建项目没有直接带来足以覆盖投资成本的现金流,这些项目对其他经济活动所产生的连带刺激效应,也让它们有进行的必要。比如高铁就是如此。高铁产生的效益不仅体现在项目本身的投资回报上,而且体现在整个社会效益与企业内部效益上。

中国经济对经济的拉动不能只看项目本身盈亏,而应该看其综合拉动力。当然,中国基建投资回报率过低确实是一个大问题。一些无效项目投资确实是经济风险的隐患。这提醒政府想方设法提高建成运行项目的收益率,严把无效低效项目上马,大力推荐PPP项目合作方式,甚至引入民资与外资建设基建项目。

总之,在过去几十年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基建投资对整体经济增长贡献是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