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状元伦文叙至今被佛山人津津乐道,他的才气怎样?

自隋、唐开科举取士以来,直到清朝末年,废除科举制度,长达1300年。历朝历代共产生了652位文状元,他们大多借此走上仕途,步入朝廷,开启人生新的篇章。

其中,广东省共出现过9位文状元,有5位来自佛山,伦文叙就是其中之一。

公元1499年,伦文叙与来自苏州的唐伯虎、宁波的王阳明,一同进京赶考。正是本次科举考试,让他在33岁这年高中状元。

要论知名度,这三人中该是唐伯虎最高,即便在此次考试中被人举报作弊,失去机会,但他后半生依靠才华,成了无人不知的大才子;要论成就,该是王阳明首屈一指,他剿灭宁王叛乱,创始阳明心学,影响无数后人。

这样一比较,即便伦文叙得了“状元”之名,好像仍没有出人头地,可人生道路不同,话可不能这样讲,伦文叙的才气可不低。

他出身寒门,父亲名叫伦显之,种过地,做过佣工,后来一直靠撑渡船为生。伦文叙天性好学,史书记载他:“头颅周长2尺”,就是说他长了个大脑袋,还被村里人戏称为“大头仔”。

家里没钱送他去学校读书,因此,伦文叙常到村里一家私塾门外偷听。时间久了,私塾的老师也注意到他,得知他的故事,塾师大为感动,免费将他收为学生。

就这样,伦文叙一边种菜卖菜补贴家用,一边上学读书。八九岁的时候,他已能作诗写文,并且很擅长写对联,因此,被乡里的人们称为“神童”。

有一次,他外出卖菜,走着走着就来到了西禅寺,里面的和尚知道他有才华,于是对他说:“想让我买菜没问题,但你得先给一副对联”。伦文叙抬手写道:“杏坛七十二贤,贤贤希圣;云台二十八将,将将封侯”,此联一出,和尚将他的菜一购而空。

公元1489年,伦文叙以儒士身份赴省应试,期间被巡按御史赏识看中,让他进入太学肄业。

公元1499年,伦文叙连中会试第一,殿试第一,高中状元。不仅如此,因为他潇洒机敏,善于应对,还得了个“鬼才状元”的称号。

据说在殿试上,柳先开和伦文叙其实并列第一,状元之名,需要让皇帝亲自钦点,左右为难下,皇帝出了一道题目:以明月为题,做一首诗。孰高孰低,以此判断。

柳先开写道:“读尽天下九州赋,吟通海内五湖诗。月中丹桂连根拔,不许旁人折半枝”。

伦文叙写道:“潜心奋志上天台,瞥见嫦娥把桂栽。偶见广寒宫未闭,故将明月抱回来”。

柳诗足够霸气,胸中豪气海纳百川,而伦诗看似低调,实则相当有气魄。一番比较下,皇帝钦点了伦文叙为当朝状元。

在伦氏的宗祠门口,贴着一副对联,上面写道:“一门四进士名垂青史,千古多豪杰光照后人”。在步入仕途后,伦文叙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其后代也是个顶个的大才子。

因为自己是寒门出身,他相当重视家庭教育,5位儿子中,长子伦以谅在正德11年考中乡试第一名,四年后高中进士;次子伦以叙是正德12年的会试第一名,之后在殿试中考中第二,成为当年科举考试的榜眼;三子伦以诜17岁那年就中举人,在嘉靖17年考中进士。

在封建时代,一家能够考出一个进士,就是值得大贺的事情,可伦家创造了家庭教育史上的神话——“父子三元四进士”,出了一个状元,一个榜眼,这是多少读书人难以企及的梦想,足见伦文叙才华之高。

从寒门学子到金榜题名,伦文叙的事迹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佛山人,围绕着这位状元郎,还衍生出无数脍炙人口的故事。

据说,如今广东的特色美食——状元及第粥,就来自于他。传说伦文叙小时候家里贫穷,有时候连饭都吃不上,同村的邻居是开粥店的,见他年幼实在可怜,于是就把招待客人剩下的猪肉丸、猪肝等菜,放到滚烫的白粥中,然后加些葱姜让他免费吃,伦文叙由此十分感激。

在高中状元后,伦文叙衣锦还乡,他拜访了粥铺老板,还请他再次煮年幼时常吃的那种粥,亲自取名为“状元及第粥”,写下牌匾。从此以后,这种粥就在当地流传开来。

如今,在佛山市南海区,坐落着一座以伦文叙为主题的状元公园,旨在让游客感受他寒窗苦读、进京赶考、高中状元的历史场景。除此以外,这样优秀的历史文化人物。也让佛山本地衍生出许多关于他的小说、影视作品,让更多人感受到“状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