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西班牙方阵终结骑士时代!欧洲如何用步兵革命走上军事巅峰?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楠木

字数:7785,阅读时间:约30分钟

编者按:一直以来,关于欧洲军事史研究中,都有“步兵革命”和“火药革命”两个相关概念。其主要指欧洲人在文艺复兴之后,到17世纪中叶两百年的时间里所实现的军事飞跃,开启了之后数百年间的军事霸权。本文就以其核心,梳理下欧洲人的军事、特别是步兵领域的进化过程。

从罗马时代中晚期开始,欧洲步兵的地位日益下降,骑兵的地位则日益上升,当欧洲社会演进到封建时代后,各国的财力和物力分散到了各级大小领主手中。各国中央羸弱的财力再也无法像希腊罗马时代一样,组织起精锐的常备步兵。随着封采邑骑士阶层的形成,以及高桥马鞍和马镫的发明,骑兵主宰了欧洲战场。各国的骑兵都高度依赖贵族老爷们提供,而步兵基本是临时拉来的农夫,毫无组织、纪律和训练,守城,打顺风仗,抢战利品还行,指望像亚历山大时代那样玩砧锤战术,主动进攻基本毫无可能。

▲中世纪巅峰的圣殿骑士

步兵方阵复兴

中世纪晚期步兵开始复兴,这个起点就是现在的瑞士。瑞士位于阿尔卑斯山区,艰苦的自然环境,使得山民吃苦耐劳,性格坚毅而且擅于团结合作。13世纪晚期开始,在反抗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的战争中,历经战争洗礼的,瑞士步兵方阵正式成形。

▲瑞士步兵最初的形象,擅长使用瑞士戟,除了前排,只装备少量铠甲

此时的瑞士方阵以5-6米的长矛充当主武器,长矛兵在方阵中占到2/3以上,还有少量的长戟兵,行军时充当尖兵,战时保护侧翼,混战时充当突击队,少量的弩手和火枪手充当远程打击力量,引入鼓点。瑞士实行公民兵制,全民皆兵,所有成年男性公民战时都是士兵,一个邦的士兵组成一个军团,单个连队的士兵基本是同一个村的人,彼此非常熟悉,平常会进行大量的协同训练,在伯尔尼甚至有专门的学校教授如何使用长矛。训练有素的瑞士步兵方阵,能踏着鼓点,小跑跨越障碍,发起凶猛而迅速的攻击,以致造就了这样一种说法:瑞士人能够在敌人开第二炮前,冲到敌人的炮兵阵地。

▲一场典型方阵步兵间的战斗,两个方阵已发生了推矛现象,双方前锋拼命捅黑刀,后面拼命往前推,谁都不敢松劲,一旦输了就是一场血腥屠杀。

真正让瑞士人声名大震的是1469-1477年勃艮第战争的三次重大战役,一度迫使法王认栽的勃艮第公爵——大胆查理同瑞士人连战三场,三战皆北,最后一场南锡战役把自己的命都搭上了。经过此次战争,瑞士声震欧洲,被认为是最好的步兵,纷纷雇佣瑞士人左钊,很多国家仿效组建自己的步兵队伍,不过瑞士人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直到西班牙人的出现。

▲勃艮第公爵以自己的性命成就了瑞士人的大名,但他的军队并不是菜鸡,特别是他拥有当时最好的炮兵

交学费

1492年格拉纳达陷落,西班牙人刚完成持续了700多年的收复失地运动。1494年意大利战争爆发,法国人势如破竹几乎占领了整个意大利半岛。

▲意大利战争原本是各邦国内斗,斗争双方都引狼入室,结果一场内战,演变成一场域外强权的争霸战,意大利被反复蹂躏了60余年

垂涎于富庶的意大利,同时也惧怕独占意大利的法国威胁到自己,西班牙与意大利各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结成威尼斯同盟对法开战。1495年名将贡萨洛·德·科尔多瓦率军5千抵达西西里。历经长期战争的西班牙王权空前强大,普通民众被动员起来,练就了一支包括步兵在内的精锐常备军,因为长期在多山的伊比利亚半岛同和灵活机敏的摩尔人作战,西班牙军队以轻装部队为主,步兵中有三分之一的长矛手,三分之一的剑盾兵,剩下的三分之一使用十字弓,混有火器,还有使用标枪的轻骑兵,具有典型的摩尔战术风格。

▲这一时期的意大利人武备精良,但长期菜鸡互啄,视战争如儿戏,等遇到玩真的外国干涉军就被打得满头包

同年7月28,西班牙军(约600名骑兵、1500名剑盾兵,以及3500长矛兵)和6000余名那不勒斯盟军在那不勒斯的塞米纳拉和3000法军遭遇。

▲塞米纳拉之战,法军(蓝色箭头)和西班牙那不勒斯盟军进军路线。因为怕被威尼斯同盟截断归路,法王查理八世已经率领主力返回法国。

两军相遇后,因为众寡悬殊,法军中仅有的800名瑞士佣兵一反常态,排开一个纵深仅3人的横队,两翼是800名敕令骑兵和400名轻骑兵,随主动发起进攻。此时发生了一个乌龙事件,迎击法军骑兵的西班牙轻骑兵,扔了一阵标枪,即撤回本阵,这是西班牙人和摩尔人交战的常用战术。

▲法国敕令骑兵,不论装备,纪律和战斗力都是当时欧陆最强

但那不勒斯军中主力的6000卡拉布里亚志愿军,以为己方的骑兵战败溃退了,面对前方汹涌而来的瑞士长矛兵,竟然抛下友军,一哄而散。倒霉的西班牙人不得不顶上去,精锐的西班牙剑盾兵根本不是凶猛的瑞士人对手,骑兵也被敕令骑兵打得满地找牙。贡萨洛不得不亲自下场收拢残兵保持严密队形边打边撤。而法军方面因为主将一直在抱病指挥,加上要占领战场(当时获胜方的传统),没有追击,盟军得以逃出生天。

▲战斗中,打急眼的那不勒斯国王费迪南德二世冲到一线企图阻止己方的溃军,结果服饰鲜丽被法军集中攻击,险些当场丧命,幸得部下拼死搏杀才捡得一条性命。

瑞士长矛兵和敕令骑兵高昂的战斗意志和强大的战斗力,给被痛打一顿的贡萨洛留下了深刻印象,吸取战败的教训,并根据当时战争形势和技术条件的变化,经过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二世的批准,贡萨洛开始对麾下的军队进行大胆改革,他将部队编成20支部队,称为纵队。每个纵队有 1000至1250人,这些人又编为5 个连,由纵队司令或上校负责指挥。在后来的20年里,西班牙人逐步采用了一种称为步兵团的编队体制,最初,每个步兵团由数量不等的几个纵队组成,最后标准化为3 个纵队。这样每个步兵团总兵力为3000多人。当步兵团成了西班牙军队的标准编队时,剑盾兵和戟兵便消失了。代之以长矛兵和火绳枪手组成的步兵团或称“西班牙方阵”。

▲战斗中的西班牙方阵

编制的问题解决后,开始着手改变部队的装备,首先吸取瑞士长矛方阵的优点,以长矛方阵为主体,用来抵挡骑兵的冲击并负责白刃战;其次弓弩全部换成火绳枪,破甲能力得到大幅加强,火绳枪手占到部队的1/3,长矛方阵则负责保护火绳枪手;再次,仍然保留一定的数量精锐剑盾兵,像瑞士方阵的长戟兵一样当散兵和关键时刻的机动突击力量使用,后来剑盾兵这种训练不易的精兵被裁撤,以骑兵取代。

▲早期西班牙方阵的三大主力:剑盾兵,火枪手,长矛兵,此时剑盾兵还是精锐中的精锐,火枪手使用的是火绳钩枪而不是后期的重型火绳枪,应对骑兵冲击的能力不强,非常依赖战场工事。

獠牙初显

西班牙军完成改制后,就开始了刻苦训练,而西班牙也和法国达成了和议双方瓜分了那不勒斯,两国处于暂时的和平中。到1501年初,两国因为分赃不均重启战端。在1502年末到1503年初的相当长时间里,贡萨洛因为手头兵力并不足,一直采取骚扰战术破坏法军的补给线,任凭法军如何叫骂一直躲在巴雷塔地区坚守不出,1503年4月收到援军后率军主动占领切里尼奥拉,一直求战不得的法军大喜过望,收拢军队向西班牙军靠拢。

▲上为防御骑兵状态的方阵,下为进攻状态的方阵

此战法军有约9000人,其中敕令骑兵650人,轻骑兵1100人,瑞士佣兵3500人,仿照瑞士人训练的本国步兵约3500人,还有40门大炮在后面赶来。西班牙方面,有重骑兵700人,轻骑兵800人,火绳枪手1000人,长矛手2000人,另有约1000名剑盾兵和20门火炮。因为人数少担心打不过,贡萨洛提前占领了高地并布置了战场,他将火炮布置在山坡高处,因此射界良好,射程也增加了,又挖掘了两道壕沟和胸墙,并布置了拒马。法军抵达战场后,遭到居高临下的火炮的持续轰击,不得不强行发起攻击,重骑兵的两次进攻,都被障碍和火绳枪、火炮的密集火力击退。

▲借助工事的掩护,破甲能力强大的火绳枪兵痛殴法国重骑兵

同时发起冲锋的瑞士佣兵,与西班牙军展开血战,战到中午时分,以替换5任指挥官的代价终于拿下了第一道防线。此时法军伤亡已达到惊人的20%,被打懵的法军统帅下令撤退,杀红眼的瑞士指挥官对着传令兵怒吼“上帝保佑,我们要把这些放火的西班牙人做成烤串”,随即顶着密集火力对西班牙的第二道防线发起强攻,但破碎的地形和障碍物,迫使瑞士人的大方阵分成小队。西班牙的剑盾兵在火枪手的掩护下趁势发起猛烈反攻,骑兵也从背后杀了过来,一番血战后,瑞士军队仍然以相对完整的队形撤退了,精疲力尽的西班牙人只派了少量骑兵追击。此战贡萨洛痛打老师,自身伤亡仅100余人,法军伤亡4000多人,主帅內穆尔公爵路易·达马热也在骑兵冲锋中中弹身亡。

▲贡萨洛在战后找到了法军统帅內穆尔公爵的遗体,真正的军人都是追求荣誉而不是鲜血,所以都一脸凝重。

战后贡萨洛对西班牙方阵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昂贵又难以训练的剑盾兵被彻底淘汰,火绳枪手和长矛兵的比例上调到2:1以增强火力,因为厚重的铠甲在火器面前都显得十分鸡肋,西班牙方阵中配属的骑兵,几乎全部全部改成了轻骑兵。

▲最终形态的西班牙大方阵,长矛手为主体,四周都有火枪手环绕,四角都有火枪手组成的小方阵。

经过在意大利战场的数次血战,西班牙步兵一举扬名。贡萨洛成功迫使法国放弃了那不勒斯,获得了巨大的威望,引起了国王费迪南的猜忌,1504年他的坚定支持者伊莎贝拉女王去世,3年后国王将他召回西班牙并解除兵权,虽然获得了“伟大统帅”等众多称号和荣誉,却被迫退役,1515年13月1日这位战神因为意大利战争期间感染的疟疾死于格拉纳达的家中。

▲贡萨洛·德·科尔多瓦

切里尼奥拉之战后,西班牙步兵方阵鲜有败绩,此后一百余年间都是欧洲最强步兵的代名词,西班牙也凭此走上了欧洲霸主之路,不过这条路注定是充满挑战的。第一个不服气的就是瑞士人,瑞士步兵称霸欧洲战场的几百年不是没有挑战者,模仿他们的也不知凡几,但瑞士人基本都会让对方知道,爸爸永远是爸爸。所以在西班牙人手里吃了瘪以后,瑞士人非常不服气,认为都是法国老板指挥的锅,一定要找回场子。

徒弟痛打老师

1522年,法国老板带着瑞士打工人又跟西班牙人在被意大利打起来了,4月27日双方在米兰附近的比克卡地区遭遇。狡猾的西班牙人又一次提前卡住交通要道,先占据了有利地形,并构筑了工事,工事后方布置了大量的火绳枪手。

▲比克卡之战西班牙军完美的利用了地形和工事。

法军统帅打算先部署火炮摧毁西班牙人的工事,但已经数月没有拿到工资,好战而盲目自信的瑞士人拒绝遵命,把火炮抛在身后急不可耐的发起了进攻。结果瑞士人先是遭到了火绳枪的密集攒射,又被一道长约550米的防御墙挡住,更坑爹的是,事先没发现墙前还有一条下沉的路,墙高加上下沉的路面的深度,超过了瑞士人长矛的长度。爬不上去,绕不过来,从进攻开始,挨了30分钟枪毙的瑞士人,在战死22名队长后,抛下3000具尸体,仓皇撤退。以往瑞士都是以高超的战技和敢于冒着大伤亡,夺取胜利的顽强斗志闻名,此战后瑞士佣兵横行欧洲战场的时代一去不返,只是以高度的忠诚,充当教皇和法王充门面的漂亮花瓶。

▲杜伊勒里宫楼梯前的战斗,瑞士卫队为法王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重骑兵的末日

瑞士人不愿意跟西班牙方阵硬怼,但法国人要夺取意大利却不能不硬拼,1525年2月法西两个老冤家在北意大利帕维亚再次爆发了一场大战。从1524年10月底,法军开始围攻神圣罗马帝国军的帕维亚城,期间一度强攻入城被赶了出来。1月底援军到来,但不敢主动攻击,法军自恃实力强大,修建工事将援军挡在一边,继续围困城池。双方隔着工事互相炮击了3个星期,到2月守军坚守数月,情况已非常困难,全靠融化教堂的金银器发军饷维持士气,随时可能投降。援军的日子也不好过,主力的雇佣兵已数月没拿到军饷,随时都有可能哗变或开小差了。法军在野外熬了几个月,军中疫病横行,2月17日又有6000瑞士佣兵因本国边境争端,回国了。

▲帕维亚之战两军行动图,北边的米拉贝拉庄园是法军总部,庄园中密布灌木丛和树篱,战斗时都成了了火枪手的完美掩体。

援军果断抓住这个时机,在23日晚间借着夜幕掩护,在法军大营北侧的围墙,打开一个缺口,除了炮兵,其他18000人一拥而入,迅速排开阵型,城中也按照约定的暗号,对外突击。反应过来的法军,立即命令炮兵截击后续部队,眼看招架不住,法王弗朗索瓦一世亲自率领敕令骑兵发起反击,掩护其他部队集结。不愧是当时最好的重骑兵,神罗骑兵被迅速击溃,但进一步的行动被神罗步兵的长矛手挡住,陷入混战当中。此时法军中的瑞士和德意志佣兵也赶了过来,神罗军中3000火枪手凶猛火力给瑞士人造成了重大伤亡,想起之前在西班牙火枪手面前的惨痛教训,短暂交锋后,瑞士人果断撤退了。法军德意志佣兵倒是比较尽职,跟神罗军中的德意志佣兵展开了血战,直到全军覆没。失去步兵掩护的法军重骑兵,被敌军长矛手阻挡限制住活动范围,西班牙火枪手以散兵队形,借助灌木丛和树木的掩护,靠近法军近距离开火,精良的铠甲也挡不住火枪的子弹,最终法军全军覆没,国王弗朗索瓦一世被生擒。

▲帕维亚之战法军的步兵被突袭后,很快就被击溃,四散奔逃

帕维亚之战西班牙方阵正式成熟,长矛手和火枪手的结合不用借助工事,在开阔地就能击败骑兵,同时也宣告骑士的时代正式结束。再高贵,再武艺绝伦的骑士也挡不住颗小小的子弹,就在一年前传奇骑士巴亚尔就被一个无名小卒的火枪击杀,此公20年前曾独占桥梁击退200名西班牙追兵,顺利掩护大部队的撤退。

▲传奇骑士巴亚尔的成名战——加里利亚诺桥独战200名西班牙人,尤里乌斯二世闻名都想招揽至麾下。

法军不甘战败,和西班牙一直断断续续打到1559年才作罢,西班牙借着意大利战争的胜利崛起为一个真正的帝国,西班牙方阵作为帝国的利刃东征西讨,一时间所向无敌。欧陆各国也纷纷参照先进经验组建自己的西班牙式步兵方阵,步兵继续主宰战场,骑兵成为辅助力量。在遥远的东欧,骑兵仍然称霸战场,传说中波兰的翼骑兵据说骑兵强大的战斗力,良好的训练和精良的装备(特别是传说中用掏空的苹果木制作的长于步兵长矛的骑枪),能够直接击垮步兵长矛方阵,实际上参考翼骑兵对敌步兵方阵最成功的的一战——基尔霍姆之战,也不敢直接冲阵,而是先诱使敌骑兵进攻,靠己方的步兵火枪手击退,然后翼骑兵发起反击彻底击溃敌军骑兵,慌不择路的溃兵冲到了己方的步兵方阵中,翼骑兵尾随其后,敌军步兵被波兰人的步兵牵制住,根本无法做出反应,就这样被翼骑兵驱赶溃兵逐个击破。

▲基尔霍姆之战,波兰人面对2.5倍的敌军,仅以300人的轻微伤亡大破敌军,此战的胜利,主要是靠各兵种间的精妙配合。

新的骑兵战术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欧洲骑兵对西班牙步兵方阵这么一个喷吐火舌的钢铁刺猬,都想不出来好的应对方法。16世纪20年代簧轮手枪诞生了,这种昂贵的枪械配合装备板甲重骑兵,诞生了一种新的兵种——手枪骑兵。

▲战斗中的手枪骑兵

随之催生出一种针对步兵方阵的新战术——半回旋战术。手枪骑兵采用如下图的队行进,就可以连续不断的向步兵泼洒子弹。只是这个战术明显太过理想化,一方面手枪的火力太小,骑兵需要贴到很近的距离,步兵方阵伴随的火枪手的火力明显打得更远,火力更猛。另一方面,即便步兵方阵被连续不断的子弹打得抬不起头,但是手枪骑兵要小心的控制距离以免撞到长矛丛中,就必须放慢速度,如果这时敌军骑兵从步兵方阵的侧后方迂回冲过来,事情就大条了。1610年的克鲁希诺战役中,占绝对优势的沙俄瑞典联军就是这样被波兰骑兵的反冲锋击败的。

▲手枪骑兵施行半迂回战术的方式

不过不久后的法国宗教战争中,新教徒们找到了手枪骑兵的正确打开方式,携带多支手枪的骑兵,高速靠近敌军骑兵后齐射打乱其队形,然后直接拔剑冲锋,剩下的手枪在近距离的混战中使用,凭着这一招新教军打得天主教军的骑兵满地找牙,直接把骑枪骑兵这个兵种淘汰掉了。

▲1597年的蒂伦豪特战役中,拿骚的莫里斯率领手枪骑兵以近距离手枪齐射及拔剑冲锋击败了西班牙骑兵,并成功击溃了西班牙的步兵。

步兵之花凋落法兰西

在查理五世时期,尼德兰开始归属西班牙,彼时的尼德兰工工商业十分发达,每年贡献了西班牙国库一半的收入。西班牙凭借着新大陆和尼德兰两只下金蛋的母鸡,加上无敌的西班牙大方阵一时间风头无两。但是强大横暴的专制王权和西班牙宗教裁判所在尼德兰疯狂的烧烤新教异端,逼反了尼德兰人,血腥的战争时断时续,持续了八十年之久。西班牙在镇压尼德兰人造反的战争中练就了一支百战精兵——佛兰德斯军团。

▲1625年6月历经大半年的围攻,骁勇善战的佛兰德斯军团攻陷布雷达,国王腓力四世得意洋洋的宣称:“爸爸我单挑整个欧洲,都奈何我不得,灭哈哈……””

然而西班牙在尼德兰的统治是如此的不得人心,尼德兰人屡战屡败,一直不愿屈服。更要命的是在这漫长的战争中,老冤家法国人介入进来了,为了击垮法国,西班牙人打算来次黑虎掏心,让佛兰德斯军团直接从尼德兰进攻巴黎。1643年5月,佛兰德斯军团在中途围攻罗克鲁瓦要塞,18日由孔代亲王率领的法军赶来,19日天亮时双方展开决战。战斗开始后,西班牙人一连几次击退了法国人的进攻,遭受了不小的伤亡,还一口气夺走了法国人仅有的12门大炮中的7门。但孔代还是成功的重新聚拢他的骑兵,并抓住西班牙左翼骑兵分兵之机,将其一举击溃。同时放出预备队配合中央的步兵击溃西班牙右翼骑兵,夺回了大炮。

▲法军的统帅孔代亲王。

失去骑兵掩护的班牙步兵方阵,动弹不得,只能摆开防御队形,同时顶着法军步骑兵的猛烈攻击,挨炮弹,最终步兵之花——佛兰德斯军团西凋落在法兰西。法国人以惨重的伤亡赢得了这次战役,但西班牙大方阵的威名不再,法国人找到了破解的方法。西班牙人在12年后已放弃了大方阵采用更加机动灵活,火力更为强大的莫里斯方阵。

▲罗克鲁瓦战场上,西班牙大方阵的最后时刻

结语

从瑞士方阵到西班牙大方阵兴衰,这期间都是因为社会形态和技术的进步在推动这军事战术的革新,只有瑞士这种能施行全民皆兵的松散的平民社会,才能率先复活古典的步兵方阵战术,凶悍的瑞士人用长矛将骄横的骑士老爷们一个个挑下马。德意志佣兵即便从武器,到战术都是像素级模仿,但始终学不来瑞士人这样的顽强的斗志和凶猛的战斗力。

▲德意志佣兵不乏骁猛之辈,上图中举旗的这位士兵1V5开无双,已经击杀一人,击倒一人。相比中古时代,此时个人的骁勇对团体作战影响甚微。

经过失地收复运动后,长期的战争将整个国家动员起来,坚忍善战的西班牙人,将瑞士方阵完美的学习过来,并将火力强大的枪炮融合进去,整合成一个全新的战术体系。瑞士方阵不能及时的吸收新技术,成了成就西班牙大方阵威名的垫脚石。周遭被西班牙痛打的国家,并不是不知道西班牙大方阵的厉害,也不是不想学习,但这些国家一时间无法将本国那些匍匐在贵族老爷脚下的平民动员起来,也就无法锻炼出这样的精兵。美洲的黄金,尼德兰的税赋和西班牙大方阵,为西班牙人赢得了16世纪的黄金时代,直到更先进的战术,更为强大的火力将之击碎。更强火力的火器的诞生又催生了新的战术,战争总是这样演变,用最适合的组织方式,根据最新的技术进步采用最合适的战术来最大限度的发挥火力,才能最大可能的获得胜利。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楠木,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