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到底有多可怕?被踢出行星行列,一点也不冤

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克莱德·汤博发现了冥王星并将它定为第九大行星,自此以后,太阳系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九大行星。

直到2006年第26届的国际天文联合会上,冥王星被划为矮行星,正式从行星中除名,太阳系也变成了八大行星。

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甚至很多人表示,无法接受这个结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把冥王星踢出行星行列呢?冥王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行星和矮行星。

行星与恒星相比,行星本身不发光,恒星却可以自己发光,如太阳就是一个发光体,而地球、火星、水星这些天体都是行星,只会反射太阳光,并不会自己发光。

由此可以发现,行星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自身不发光,环绕恒星运行(流浪行星除外),还有行星的质量要足够大,才能让外形接近圆球状,这点是传统的定义。

也正是因为冥王星比较符合传统意义的行星要求,所以一开始才将冥王星归于行星行列。矮行星和行星非常相似,不会发光,也环绕主恒星运行,质量也足够大,所以能够形成接近圆球状的外形。

从这些定义上来看,也不难发现行星和矮行星非常相似,所以矮行星也被称为“侏儒行星”,在定义上很难区分出行星与矮行星的区别。

于是在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会议重新定义了行星的要求,行星必须符合以下几点:

1.必须是环绕主恒星运载的天体;2.质量还必须足够大,可以保持接近球状的外形;3.行星还必须能够清除轨道附近区域,其公转轨道范围内不能有比它更大的天体。

冥王星的高度倾斜轨道。

按照新修订的行星定义,冥王星只符合最前面两个条件,不符合最后一个要求(因为在冥王星的附近还有一个体积比它更大的天体,海王星),因此冥王星才被踢出了行星之列。

冥王星有什么可怕的吗?

从名字上来看,“冥王星”在古代的罗马神话中有一个非常恐怖的名字叫“阎王星”,听起来就让人们有一种恐怖的感觉,但其实冥王星一点都不可怕,只能说是有些特殊。

首先是距离上的特殊,冥王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59亿公里,是地球到太阳距离的39倍,由于距离太阳过于遥远,所以太阳光照射到冥王星上都要花5.5个小时。

如果人类站在冥王星上观察太阳的话,会发现太阳的大小就和星星般大小差不多,因此冥王星的表面是一片黑暗,温度还特别低,表面温度低至-225摄氏度,是太阳系中最冷的地方。

其次是轨道的特殊,冥王星的远日点大约为73亿公里,近日点就只有44亿公里,而海王星的近日点大约为44.5亿公里,远日点为45.5亿公里,地球的近日点为1.47亿公里,远日点大约为1.52亿公里,明显冥王星的轨道就有点不同了。

冥王星的轨道(红色)比海王星轨道(蓝色)离心率更高

这也意味着当冥王星在近日点附近时,都快进入到了海王星的轨道内侧。还有公转周期的特殊,冥王星的公转周期特别漫长,公转一周要90465个地球日,即248个地球年,而在1987年,冥王星的南极才结束了长达120年的极夜现象。

最后是冥王星的大气层,冥王星上没有氧气,大气层非常稀薄,只有氮气、甲烷以及一氧化碳的存在,而且还因为冥王星距离太阳非常遥远,所以氮气在这样的低温下都变成了固态氮的存在。

由此可见,冥王星本身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地方,只不过是环境十分恶劣,可以用“生命的禁区”来形容冥王星。